胡氏自請退位,繼之而為皇后,孝恭孫皇后

大家好,我是周明霞,今天我給大家瞭解一下古代讓明宣宗迷昏了頭的美人——孝恭孫皇后。

這個讓明宣宗迷昏了頭的美人,是在皇后胡氏自請退位後,繼之而為皇后的孫氏。這孫氏原是永城縣主簿孫忠的女兒,她之得以進宮,乃是由於明仁宗的皇后張氏的母親,彭城伯夫人乃是永城人,她和孫忠家有些往來。彭城伯夫人一眼便看上了孫忠的那個絕色的小女兒,她入官去看望張皇后時,常提到這個美到無比的女孩子。那時還是太子妃的張皇后因常聽到她的母親這麼樣誇說,倒很想看看這個孩子到底有多美,就叫彭城伯夫人順便帶她進宮來玩玩。

胡氏自請退位,繼之而為皇后,孝恭孫皇后

小姑娘進了宮,張皇后竟也愛得迷上了。那時的皇帝還是明成祖朱棣,小姑娘在宮中也見到了他。永樂見到這個美人也極歡喜,便命太子妃張氏且把她留在宮裡養著,他心裡早有了打算。永樂十五年(1417),永樂為他心愛的皇太孫選妃、殯,他特意下詔,選濟寧胡氏為皇太孫妃,鄒平孫氏為皇太孫殯,定下了他們的姻緣。

這個孫氏不但容貌極美,又最了於心計,她巧於顯出自己,卻又能讓別人說不出什麼話來。她與胡氏一同被選,她們之間一直就有個妃、繽之別,後來皇太孫即位為帝,她們又具有皇后和貴妃之分:她與胡皇后,在位份上總要差著一級。

胡氏自請退位,繼之而為皇后,孝恭孫皇后

這些,她一向便是很不甘心的,但卻作得像是心甘情願,自認比胡氏要差著一頭。但她又靈巧多變,容色迷人。在很多方面又使得胡氏全比不上她。胡氏也早就感到,孫氏處處都佔了她的先,但那個對她又那麼恭順。讓她也說不出什麼來。孫氏雖然早就不甘心居於人下,想把壓在她上而的胡氏趕下去,但以她的精明,很能夠壓得住自己,讓自己能忍住,忍到可以動手的時候。她和胡氏作為皇太孫的妃、嬪是由明成祖為皇太孫選定的,她如顯出了野心,門成祖會不悅,他當然不會自己去找些不自在。

胡氏自請退位,繼之而為皇后,孝恭孫皇后

明成祖去世,明仁宗登基,他還沒有弄明白情況,明仁宗已經下世,由愛她的皇太孫來當皇帝了。在那個對她的話無不依從的人登上了帝位後,孫貴妃認為擠開胡皇后可以說道路已通,不會有什麼阻礙了、但她為了慎重,還是積極活動,要探個明白。在探查中,她竟發現,原來她以為是她的引路人的,明宣宗的生母張太后。竟然是在她路上的最大的障礙。她是要明宣宗為她請金寶來試探張太后的。原來依明代的規例,作為皇后既有使她成為皇后的冊立她的金冊,另外還有一顆皇后的金印。這金印便又稱金寶。在貴妃被封時,雖然也給有金冊,但卻無金寶,在這等去處有很顯見的區別。明宣宗便是以這個區別來向皇太后試探的。

胡氏自請退位,繼之而為皇后,孝恭孫皇后

他在為太后請安時說。當初皇祖為他把胡氏和孫氏同時選為妃和殯,禮數上相差並不多,如今她們二人,一個是皇后,一個是貴妃,一個有冊有寶,一個有冊而無寶,相差就太多了!不置可否也賜給孫妃一顆印,讓她也有寶呢。明宣宗又說,這事他不敢自專,希望由太后決定。

張太后是在她還是燕世子妃時便輔助朱高熾理事的,後來她又成為皇太子妃和皇后,經歷過很多事。朱高熾辦事過緩,多少事都全靠她來處理和決斷;特別是朱高熾幾次為留守的時侯,要她替他來辦的事都很多。這就很磨練了她,使她成了一個精明能幹,公平正直,處事能顧大局的人。

胡氏自請退位,繼之而為皇后,孝恭孫皇后

對於胡氏和孫氏。她早就看出了孫氏的得寵,而且處處都要比胡氏佔先一步。孫氏雖是她毋親彭城伯夫人帶來的,但她並不歡喜她的過於靈慧,倒是胡氏的沉默大方,很能容人,倒讓她更加喜歡。在明宣宗向她說到金寶一事時,皇太后早已看穿了他們的用心。她已經想到了。他們的大頭恐怕還要在後面,不如且應下了此請,但設下說詞,免得他們再生心。她計算已定才說,貴妃之有冊無寶,是祖宗的規矩,原不該輕議,只是貴妃是與皇后同時選入宮中的,稍示優異,倒也未嘗不可。不過以後卻不可再想與皇后為比。皇后胡善樣不但在門第上要高得多,而且在德行上也是極高的,皇祖所以選中她,決不是偶然的。孫妃何得與她相比?

胡氏自請退位,繼之而為皇后,孝恭孫皇后

明宣宗深知太后的用意,便不再多言。但他為了心愛的孫妃,總想能設法越過太后這一關。他深知太后一向便最重輿情,怕違眾請,如果能得群臣紛紛提出立孫去胡的主張,太后為了怕違眾意,也就不會再說什麼了。然而要使群臣共請,總得找出胡後一個顯然的短處,再使孫妃有個長處,可以壓倒皇后才好。胡後的短處是極易找到的,她多年不育就是個最大的短處。不育是七出之條中主要的一條。這一條用在皇后身上固然好,然而孫妃和皇后一樣,她也沒生過,這隻有另尋妙法了。

胡氏自請退位,繼之而為皇后,孝恭孫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