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女的不同年齡段稱呼,80歲的稱謂很多人念都不會念

古代男女的不同年齡段稱呼,80歲的稱謂很多人念都不會念

導語:古代男女的不同年齡段稱呼,80歲的稱謂很多人念都不會念

如今若是詢問起誰的年齡,單憑几個阿拉伯數字,便能夠清晰的表達,而在古代,光是對於不同年齡段的稱謂便有著十幾個,更何況男女的年齡稱謂都不盡相同,而在古代這些都是一些很平常基本的知識,就連普通老百姓也能張口就來,畢竟若是連這些都不知道,那還怎麼好意思出門與人家交談。

在那些崇尚禮樂制度的年代,文雅佔據了全部,所以對於不同年齡段的稱謂,都來自生活當中的一些美好事物。

古代男女的不同年齡段稱呼,80歲的稱謂很多人念都不會念

未滿週歲

男女相同——襁褓,襁指揹負嬰兒用的寬頻,褓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在古代泛指1歲以下幼童,現在以此借指未滿週歲的嬰兒。

2~3歲

男女相同——孩提,指幼兒始知發笑尚在襁褓中。

3~6歲:

男女相同——總角,古時少兒男未冠,女未笄時的髮型,頭髮梳成兩個髮髻,如頭頂兩角。

7~11歲:

男子——齠年,值兒童換牙的時期;女子——髻年,指盤在頭頂或腦後的髮結。

古代男女的不同年齡段稱呼,80歲的稱謂很多人念都不會念

12~15歲:

男子——15歲稱為志學之年;女子——12歲稱金釵之年,13歲稱豆蔻年華,15歲稱及笄之年。

16~20歲:

男子——20歲稱弱冠;16歲稱破瓜年華、碧玉年華、二八年華,20歲稱桃李年華。

20~40歲:

男子——30歲稱而立之年,《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40歲稱不惑之年;女子——24歲稱花信年華,至出嫁稱梅之年,30歲稱半老徐娘。

古代男女的不同年齡段稱呼,80歲的稱謂很多人念都不會念

50~60歲:

男女相同——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70歲:

男女相同——花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干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還歷之年。

70~80歲:

男女相同——古稀、杖國之年(謂八十歲可拄杖出入朝廷)、致事之年、致政之年,從心之年、懸車之年。

80~90歲:

男女相同——耄耋之年,指年紀很大的人。

90歲~100歲:

男女相同——鮐背之年,鮐背上的花紋特別像90歲老人臉上的皺紋。

古代男女的不同年齡段稱呼,80歲的稱謂很多人念都不會念

100歲:

男女相同——期頤,又可稱為“人瑞”,“期”是期望、指望的意思,“頤”是贍養的意思,“期頤人瑞”指由於年事已高,需要、指望兒孫贍養他。

120歲:

男女相同——花甲重開,花甲是60歲,花甲重開,就是兩個60歲。

140歲:

男女相同——古稀雙慶,古稀是70歲,古稀雙慶,就是兩個70歲。

古代男女的不同年齡段稱呼,80歲的稱謂很多人念都不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