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又是風箏飛滿天的陽春三月,你還記得兒時自制風箏陀螺等玩具麼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人高鼎的《村居》進入了小學語文課本,使得這首詩可謂家喻戶曉。楊柳因風舞,紙鳶徐徐升。幼童拍手笑,老翁喜盈盈。二月草長鶯飛,陽光明媚,間或還有吹面不寒的楊柳風,正是放紙鳶的時節。

在又是風箏飛滿天的陽春三月,你還記得兒時自制風箏陀螺等玩具麼

圖注:放風箏

這紙鳶就是風箏。不過,最早的風箏並不是竹製的,而是木製的。《淮南子》中記載:“魯班、墨子以木為鳶而飛之。”直到西漢後期,風箏才開始以竹篾為骨架,並糊以紙、絹等。唐朝人把竹製或葦制的小笛或哨子紮在風箏上面。風箏飛上天后,這些笛哨在風的吹動下,便會鳴叫起來,從而紙鳶的名字變成了風箏。顧名思義,風入竹哨,聲如箏鳴,這是多麼具有誘惑力的名稱!

在又是風箏飛滿天的陽春三月,你還記得兒時自制風箏陀螺等玩具麼

圖注:魯班

明清兩朝是風箏發展的鼎盛時期,在扎、糊、繪、放四藝方面,都比以前有了進一步提高。明代極具盛名的劇作家梁辰漁就十分會製作風箏,特別是他潮作的鳳凰風箏更是聞名於世,據明代張大復所寫的《梅花草堂筆談》記載,有一次梁辰漁製作的鳳凰風箏放飛高空後,竟然引來了近百隻異鳥和飛禽。這風箏的製作的確精細,竟然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風箏在清朝人的手中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不少新的風箏式樣和發音裝置頻頻出現。據清朝初年褚人獲《堅瓠集·丁集》中說:“近又作女人形,粉面黑鬢,紅衣白裙,人於雲霄,婀娜莫狀,懸絲鞭於上,輒作悅耳之音。”

在又是風箏飛滿天的陽春三月,你還記得兒時自制風箏陀螺等玩具麼

圖注:放風箏

清代乾隆末年的《揚州畫舫錄》卷十一中所記述的揚州風箏,品種就更加多了,有板門、螃蟹、娛蚣、蝴蝶、蜻蜓、“福”字、“壽”字、僧尼會、老駝少、楚霸王、歡天喜地、天下太平等品種,並且製作都十分精細。有人在春天的夜晚放風箏,在引線上掛上一長串鷂燈,放飛高空後,就像是滿天的星斗,非常好看。有的則在風箏上裝了梨花雪爆煙火,夜晚在高空點燃,十分好看。同時,清朝的人們將風箏的發音裝置也進行了改進。唐宋時使用的是葦笛、竹笛等,而清代則開始使用“風琴”“太平鑼鼓”了。風琴不是很複雜,是將竹子繃成弓形,然後把用蠶絲編成的絛子繃在竹弓上,裝置在風箏上,飛上高空後,它會遇風而響,因此人們又稱之為“背琴”。“背鑼鼓”要複雜些,它是根據風車的原理製作的,有一竹扎的架子,架上裝置小鼓、小鑼;另有一軸,軸的頂端裝有風斗,風斗一遇風吹便會旋轉,然後帶動撥片,撥片再撥動小槌,小槌便開始敲擊鑼鼓。

在又是風箏飛滿天的陽春三月,你還記得兒時自制風箏陀螺等玩具麼

圖注:風箏

現在開春以後,街市上就有琳琅滿目的風箏出售。種類數不勝數,就拿形狀來講,有昆蟲形、鳥形、人物形、水族性、器皿形、字形和幾何圖形等。從結構上來講,有軟翅類、硬翅類、串接類等。巨型立體蜈蚣風箏有一百多米長,其頭部如龍頭,下身則有數十節身部,放飛到天空中,就像一條巨龍在天空飛舞,讓人歎為觀止。而小型的娛蚣風箏卻可比一隻火柴盒還小。兒童由於財力、體力原因,一般只放小型簡單的風箏。他們常放的是一種叫“瓦片”的風箏,北京人將這種風箏稱為“屁股簾兒”,有些地方還稱這種風箏為“二百五”,也許是因為這種風箏放飛之後在天空中不是很穩定,顯得十分笨拙。這種風箏很好製作,取三根一尺多長的竹篾,紮成“幹”字形,糊上方形的白油光紙後,用彩筆或墨筆在紙上畫上幾筆,再在下角粘上幾尺長的尾巴,穿上中線,便製作成功了。

小時候住在鄉下,對於市面上那些千姿百態的風箏,我只能看看而已。我的目光在那些風箏上面緩緩地拂過,偶爾還去觸碰一下那些心儀的尤物。可是我的舉動經常遭來老闆的呵斥:“去去去,光看不買,別把我的東西搞壞了。”我趕緊躲開老闆鄙夷的目光,悄然地離開風箏攤。我知道,這些花哨的風箏都不屬於我。因為它們價格不菲,而父親是絕對不捨得花錢給我買這些玩具的。畢竟家裡五六口人,個個都要用錢。那麼多的花銷,早已讓父親招架不了,更別說這些玩具了。

在又是風箏飛滿天的陽春三月,你還記得兒時自制風箏陀螺等玩具麼

圖注:裝飾風箏

父親一貫主張自己做玩具。雖然玩具沒有市面上的精緻,甚至醜陋一些,可是玩耍過程是一樣的。

兒時我們玩的鐵環、陀螺、彈盤車、火藥槍,都是自己做的,照樣讓我們的童年有聲有色。

風箏就更不用說了,年年都做,後來我也學會了。風箏線沒辦法,只能在街上買尼龍的釣魚線,一般得兩三百米,可以用幾年。三根短木條就可以釘成一個線軸,要好看也可以刷上油漆。至於風箏都是就地取材,取四根一尺多長的竹篾,紮成“王”字形,糊上方形的白油光紙後,用彩筆或墨筆在紙上畫上一些圖案,也可以什麼都不畫。再在左右下角沾上幾尺長的尾巴,一般用過的作業本紙就行,裁成五釐米寬的紙條,一條條接起來。紙條的長度和風箏重量有關,起個首尾平衡作用,可長可短。最重要的是安陡線,“陡線陡,栽跟斗;陡線平,半天雲。”沒有經驗,是安不好陡線的,但是試飛幾次,也就能找到合適的位置了。

在又是風箏飛滿天的陽春三月,你還記得兒時自制風箏陀螺等玩具麼

圖注:做風箏

有一年學校在河壩裡舉行放風箏比賽,我的王字形風箏居然得到了第一名。校長給我發了特別獎,他在集會上說:“有些同學每次比賽,都在街上買風箏。可是這位同學的風箏,儘管是自制的,不太好看,但是仍然獲得了第一名。希望同學們向他學習,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臺下掌聲雷動,我接過校長的獎狀,激動得差點哭出聲來。我的心裡暖呼呼的,久久不能平靜,校長這是對我動手能力的肯定呀。

古時候,人們除了將放風箏當成是一種娛樂遊戲活動以外,還它和放晦氣聯絡在一起。

有些地方,有這樣的做法,誰有疾病、災禍時,便將自己的名字寫在風箏上,風箏放飛到天空後,再剪斷繩子,讓風箏飛走,認為這樣便可以讓晦氣隨風箏一同飄去。

在又是風箏飛滿天的陽春三月,你還記得兒時自制風箏陀螺等玩具麼

圖注:紅樓女性

《紅樓夢》第七十回中,有一段話描寫林黛玉與眾姐妹放風箏,其中李紈對林黛玉說:放風箏圖的是這一樂,所以又說放晦氣,你更該多放些,把你這病根兒都帶了去就好了。

風箏也可用於軍事活動。相傳,韓信曾將風箏放飛到楚營上空,鳴唱楚歌而使楚兵軍心大亂,最後無心應戰而慘敗。以後,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蕭衍、唐代的張坯以及金朝在守汴京時,都曾利用過風箏。

在北美洲,風箏還立過大功。160年前,尼亞加拉大瀑布不僅是一幅壯觀的自然奇觀,同時也是一道無法逾越的天塹。美國和加拿大政府都急於將各自領土內的瀑布變成可牟利的資本,然而無論是開發旅遊業還是商業,雙方政府都因瀑布兩側無橋樑溝通而一籌莫展。兩岸懸崖間的峽谷太寬,靠近瀑布的尼亞加拉河河道上的漩渦流又太深,無法確保船隻能夠安全通航,因此,位於瀑布上游的一艘小擺渡船就成了兩岸間唯一的通道。

在又是風箏飛滿天的陽春三月,你還記得兒時自制風箏陀螺等玩具麼

圖注:尼亞加拉瀑布

看著白花花的銀子變成水流掉,兩國政府都心有不甘。如果兩國能夠建造一座橋樑橫跨這一自然鴻溝,使大瀑布成為旅遊景點,其收益肯定是相當可觀的。然而,這一想法很快就被來自歐洲和北美的大工程師們否決了,只有一小部分人仍然覺得這是可行的。其中一位持肯定態度的工程師名叫查爾斯,這位來自費城的年輕人初出茅廬,心高氣傲,堅決認為在瀑布上架設吊橋的方案是可行的。

吊橋方案的技術難度極大。選吊橋必須足夠結實,能夠承受數噸乃至數十噸的重量。不過,頗具諷刺意味的一點是,如此大規模的專案通常都始於一條鋼纜。通常來說,工程師會在河的兩岸或水體的兩側拉一條繩索,接著,他們會重複這一看似細微的工作多次,直到鋼纜具備足夠的承重力,能夠安全地承受住橋體產生的巨大拉力和重力。然而,他們現在需要面對的是尼亞加拉大瀑布,瀑布兩岸相距800英尺,而且兩岸陡峭的懸崖高達225英尺,這就把查爾斯和他的團隊難住了。由於河面上的激流異常危險,所以將一條粗鋼纜固定在峽谷的一側,再用船將鋼纜的另一端運到另一側的方案根本行不通。

在又是風箏飛滿天的陽春三月,你還記得兒時自制風箏陀螺等玩具麼

圖注:尼亞加拉瀑布

一天晚上,查爾斯和他的團隊聚在一起,商討如何克服這一實際地理難題,大家提出了不少建議。查爾斯想能不能借助岩石將鋼纜拋至對岸,還有人甚至提議透過炮彈將鋼纜打到對岸去。可是,大家很快否決了這一提議,畢竟,他們的目標是通往加拿大,而不是轟炸鄰國。

最終,這一難題總算解決了,只不過解決問題的人並不是建設團隊裡有經驗的工程師,而是一名當地人。他的方案邏輯嚴密,但聽上去簡直荒謬可笑:舉行一場風箏比賽吧!風箏要夠大,風箏線要夠結實,只要有一個風箏成功地穿越峽谷飛到對岸,風箏線就能被固定下來,然後在此基礎上繼續加固加粗。最後,施工隊就能借助蒸汽絞車將鋼纜送到對岸,並且固定,成為整座吊橋的建造基礎。第一個將風箏飛過河的人將能得到500美元的獎勵,這在當時可不是個小數目。這項比賽可以一直進行下去,直到有人取得成功。

在又是風箏飛滿天的陽春三月,你還記得兒時自制風箏陀螺等玩具麼

圖注:風箏

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共有數百人來此放風箏碰運氣。即便是冰凍三尺的嚴冬也沒有令競賽者退卻。最終,一個叫霍夫曼的男人將一個風箏送到了對岸。六個月後,尼亞加拉大瀑布吊橋正式通車,對公眾開放,美國、加拿大兩國政府和人民都受益不少。

天塹變通途,整個工程堪稱一項壯舉,但是它的關鍵就在於:穿越河道,在兩岸間建立聯絡。

風箏飛躍尼亞加拉峽谷只是一個小環節,但這個環節卻至關重要。小事不小,沒有一件件小事的成功,我們就不能成就人生的大事業。

(彭忠富/文;圖片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