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境貧困的王艮,見過一個人後發憤圖強,最後成為一代大師

1522年的一天,王陽明家裡來了一個奇怪的人。只見他戴著紙糊的帽子,穿著奇袍,手拿笏板,但王陽明仍舊以平常待客之心招待他。言談之間,他表現出對陽明心學的思想及其見解非常佩服,想拜王陽明為師。王陽明答應了他的要求。

但是第二天,這個人卻穿上他那身奇裝異服打算出門,王陽明叫住了他,並且對他直言道:“你來求學是假,想出名是真。”

謊言被戳穿,來人頓時非常尷尬,準備告辭。

王陽明告訴他:“不管你怎麼想,你仍然可以做我的學生,留在這裡,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這一番話,讓來人慚愧不已,原來王陽明的學術和胸懷真的不是常人可以達到的。他鄭重地向王陽明跪拜、行禮,從此,認真研習陽明心學,虛心請教,並最終成為王陽明最優秀的學生。

家境貧困的王艮,見過一個人後發憤圖強,最後成為一代大師

這個人就是泰州王艮,這一年,他38歲了。

明朝歷史上一些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他們大都自幼天賦異常,很早就啟蒙讀書,且年少成名,並在文學方面做出巨大的貢獻。

但王艮是一個例外,38歲之前他沒有拜過任何老師。

王艮出生於泰州鹽場一個“灶戶”家庭,父親在當地的鹽場出苦力,家裡窮困潦倒。 七歲時曾經去過私塾,但因為貧窮,只好輟學回家,幫著父親在鹽場燒鹽,補貼家用。

1502年,19歲的王艮隨父親到山東經商,途經孔廟,進去拜謁。就在這裡,王艮看到人們對孔子虔誠地跪拜,他突然頓悟:孔夫子也是人,我也是人,為什麼我不能把學問做到孔夫子那般呢?

回到家鄉後,王艮開始奮發苦讀。

因為家貧,他幾乎沒有任何學習的基礎,而且他從未拜過師,更沒有系統的學習過,要想把學問做出一番成就來,難度可想而知。

但這一切都沒有難倒王艮,只因為他的心中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把學問做出一番成績來。

據說,王艮時常將書放在袖中,就是為了方便隨時向那些有學問的人請教,不恥下問,虛心請教。他選定《論語》、《大學》、《孝經》這三部書作為自己主要的攻讀書目,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常常邊走邊讀,一次,他看書看得太認真,不知不覺之中走到了河裡才發覺,然後自己安慰自己:“就當是洗了個澡吧。”

十多年的自學中,他不僅用功讀,而且用心“悟”。也正是如此,他在學問方面的進步非常快,而且王艮始終認為讀書應該堅持獨立思考,有疑問就問、有疑問就辯論,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業上的進步。

王艮沒有參加過任何的科舉考試,但是他卻創立並傳承了陽明心學的泰州學派。

史料記載,他的弟子傳到第五代共有487人之多,而且弟子中能人輩出,著名的學者王樾、羅汝芳、何心隱等都出自泰州學派。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王艮的弟子身份不拘一格,但大部分都是貧苦的勞動人民,有農夫、漁民、商販、傭人。

家境貧困的王艮,見過一個人後發憤圖強,最後成為一代大師

他的思想來之於民,用之於民。

他的“淮南格物論”是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他堅持用自己所學到的學問,幫助老百姓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困惑,形成了“百姓日用即是道”的思想。

他還主張統治者要把滿足群眾吃飯、穿衣作為最重要的事情,要將“百姓”和“聖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他不愧為王陽明最優秀的弟子,因為他真正做到了將陽明心學的思想發揚光大。

一心向學,卻布衣終身。

王艮的求學讓我們明白了,只要心中有信念,學習這件事,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只要胸懷仁愛之心,沒有功名在身也照樣能桃李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