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與郭松齡:不同的人生經歷,註定他們會走向決裂

張作霖:出身草莽,稱雄一方

張作霖出身草莽,青年時期混跡於社會,因緣際會之下,他接受清政府改編做了地方巡防營的統領,曾殘酷地鎮壓了辛亥革命,並逐漸成為掌管東北三省軍政大權的封疆大吏。

張作霖與郭松齡:不同的人生經歷,註定他們會走向決裂

隨後以東北為基地多次問鼎中原,幾度操縱北京政權,左右全國政局,是北洋政府最後一個掌權者,號稱“東北王”。

軍事上,他先後率軍入關與直系皖系等軍閥進行了直奉大戰、直皖大戰、浙奉戰爭等,自 1911 年張作霖入主奉天至 1928 年被炸身亡,在中國歷史上叱吒風雲了 17 個年頭。

在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軍閥的崛起壯大過程中,日本帝國主義給予的援助與支援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二者相互勾結、相互利用。長期以來,張作霖與日本人的這種關係為雙方都提供了好處,那麼當他在危難之際求助於日本就不足為奇了。

民國成立後,張作霖極力向日本侵略者靠攏,乞求其支援,他一邊向北洋政府當權者袁世凱表示忠心,一邊向日本駐奉天總領事落合謙太郎表示:如日本人有何指令,本人必奮力效命。

張作霖與郭松齡:不同的人生經歷,註定他們會走向決裂

張作霖綠林出身的人生經歷造就了其梟雄式性格,日本的陸相宇垣一成在他的日記中曾對此有過精彩的描述:

張作霖具有“太土匪式的人格,總是尋找機會擴大其名望和財產。為了這樣做,不擇手段,甚至背信棄義。”

郭松齡:出身貧寒,傾向革命

郭松齡少年時家境貧寒,但喜好讀書,後來畢業於陸軍大學,1909 年在四川加入了新軍同盟會。武昌首義後,回到奉天繼續進行革命活動,曾“設機關省城小東門韓淑秀宅”被晚晴政府逮捕後險些被殺,因民國成立而釋放。

1917年,護法運動期間南下遠赴廣州,拜見孫中山先生,曾向孫中山進言“欲謀真正共和,須由軍人革命“。護法運動失敗後,返回奉天投奔張作霖,受到張家父子尤其是張學良的賞識與信任,不久便掌握了奉軍的精銳。

1924 年冬天,孫中山北上天津,郭曾前去迎接。郭松齡深受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和民主革命活動的影響,已非舊式軍人可比。

張作霖與郭松齡:不同的人生經歷,註定他們會走向決裂

兩人不同的人生經歷決定了他們不會是一路人,這也難怪後來郭松齡會起兵反抗張作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