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發動政變,扶持皇子成為新皇帝,卻在事成之後,被滅三族

此人發動政變,扶持皇子成為新皇帝,卻在事成之後,被滅三族

秦國丞相李斯,被認為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聰明是因為他出身不高,但是憑藉滿腹的經世致用之學,所謂的“老鼠”哲學,參政出仕,博得高官厚祿,成為僅次於秦始皇的權勢人物。

此人發動政變,扶持皇子成為新皇帝,卻在事成之後,被滅三族

李斯

糊塗一時是因為隨秦始皇巡遊途中,始皇暴卒,他與趙高合謀,發動沙丘之變,改變遺詔,處死公子扶蘇,擁立胡亥為皇帝。事成之後,卻反而身陷囹圄,下場悽慘。聰明的李斯,為何與趙高狼狽為奸,是政治野心的膨脹,還是有其歷史的必然因素,讓我們回到歷史現場。

李斯的晉升之路:從文法小吏到萬人之上

李斯是楚國人,最初在楚國的郡府中做文法小吏。據史記載,發生在楚國的一個故事,改變了李斯的認知。在楚國期間,他去廁所時經常遇到老鼠偷吃糞便中的殘物,當有人或者狗走進,老鼠就會立即逃跑。但是他有一次去政府的糧倉,卻看見那些老鼠個個肥大,還不會遭到迫害。李斯認為,人生的境遇就如同這兩種情況下的老鼠:地位不同,境遇就會不同。所以,李斯決定改變自己的地位。

此人發動政變,扶持皇子成為新皇帝,卻在事成之後,被滅三族

荀子

他辭去官職,拜了大名鼎鼎的荀子為師。經過數年的學習,李斯終於滿腹經綸、韜略。他拜別師父,來到了正欲一統天下的秦國,準備大展手腳。此時,秦國新即位的秦王嬴政只有13歲,朝中主要是由呂不韋等大臣主持,李斯依靠自己的學問,很快就被呂不韋賞識,並被呂不韋推薦做了郎官,成為秦王嬴政的文職侍從。之後,李斯一路平步青雲,他的政見也一一被採納。尤其是在秦一統天下後,李斯的治國之才得到了完全的發揮,今天我們所熟知的郡縣制度,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等等政策,幾乎都出自李斯之手。公元前217年,李斯成為了左丞相,被封為列侯,位極人臣,顯赫至極。

此人發動政變,扶持皇子成為新皇帝,卻在事成之後,被滅三族

李斯

李斯的危機:高處不勝寒,被秦始皇懷疑

高處不勝寒的道理,人人都懂,何況李斯每日面對的是雄才偉略的秦始皇。一次,秦始皇看到李斯車馬的華麗狀況之後,臉上頗有不悅之色。這件事情被秦始皇的侍從透露給了李斯,李斯立即調整了車馬規模。但是,秦始皇卻察覺到了這小小的細節,並且下令追究,在查無結果之下,秦始皇處死了所有的侍從。

此人發動政變,扶持皇子成為新皇帝,卻在事成之後,被滅三族

秦始皇

一生都在官海打拼的李斯明白了,自己的所有,都是來自於秦始皇的信任。如果秦始皇不信任自己,或者說未來的皇帝排斥自己,那麼今天所擁有的一切都將灰飛煙滅。此時的李斯,可能在考慮,在皇帝的繼承人問題上,他到底該如何博弈才能穩操勝券?換而言之,他應該傾向胡亥,還是扶蘇?

此人發動政變,扶持皇子成為新皇帝,卻在事成之後,被滅三族

秦始皇劇照

李斯的結局:與趙高合謀,被滅三族

秦始皇巡遊途中,暴卒,李斯有些措手不及。因為秦始皇畢竟比他小20餘歲。在趙高的威脅下,他答應發動政變,篡改詔書,選擇胡亥作為新的繼承人。小編認為,李斯並不是糊塗一時做出的選擇。他有自己的考慮。

此人發動政變,扶持皇子成為新皇帝,卻在事成之後,被滅三族

扶蘇劇照

首先,李斯師從荀子,主張的是法治,公子扶蘇則更傾向於儒士,政治思想有衝突的地方。

其次,公子扶蘇最信任的人是大將蒙恬以及蒙毅,扶蘇登基之後,必定倚重他們,而自己可能再也不會有萬人之下的榮耀,而且從丞相位置上走下來的人,基本沒有好結局。

再次,李斯是一個有政治抱負的人,他窮盡畢生之力,制定和完善了大秦帝國的各項制度,而公子扶蘇堅持的分封制,有可能會讓李斯的這些功業毀了。

所以,李斯放棄了公子扶蘇,而選擇了胡亥。選擇胡亥,他未必會贏,但是選擇扶蘇,他必定會輸。只是李斯沒有想到,他在和趙高的政治鬥爭中輸了,他也高估了胡亥。

此人發動政變,扶持皇子成為新皇帝,卻在事成之後,被滅三族

趙高劇照

胡亥繼位之後,將自己的哥哥姐妹,整批的屠殺,殘忍程度不忍直視。就算是秦始皇,也未必有此作為。胡亥整日沉迷享樂,而且徵集大量徭役,百姓苦不堪言。李斯作為左丞相,為天下計,自然勸阻,卻未曾想到被皇帝打入監獄。而趙高的挑撥與阻攔,也並有讓李斯在獄中所寫的申訴文章被皇帝看到。

此人發動政變,扶持皇子成為新皇帝,卻在事成之後,被滅三族

李斯劇照

年逾古稀的李斯,反而在獄中被趙高嚴刑拷打,最後只能被迫承認謀反,被皇帝滅了三族。其實,如果胡亥看到了那些文章,也未必會有不同的結局。李斯的孤注一擲,輸了。但是,這並不是歷史的偶然,專制皇權下的臣民,哪怕位高權重如李斯,何曾能夠真正、主動的把握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