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胤礽結交一位大臣,康熙大怒:祖宗基業,斷不可以付此人

“朕治平之天下,斷不可以付此人!”康熙五十一年九月三十日,出巡塞外回京的康熙向眾皇子宣示,下令第二次將太子胤礽廢黜,胤礽的政治生涯徹底終結,此後,他將在鹹安宮了結餘生。

太子胤礽結交一位大臣,康熙大怒:祖宗基業,斷不可以付此人

1、天降貴子

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胤礽在紫禁城的坤寧宮降生。

胤礽出生不久,他的母親孝誠仁皇后便因難產香消玉殞,胤礽並不是孝誠仁皇后所生的第一個兒子。此前,孝誠仁皇后生下嫡長子承祜,可惜這位小阿哥只活了兩歲便夭折了,因此,胤礽便成了康熙事實上的嫡長子,序齒為二阿哥。

皇后的去世,令康熙悲痛欲絕,孝誠仁皇后是康熙的結髮妻子,兩人感情非常深,可現在卻是陰陽兩隔。因此,康熙便將對孝誠仁皇后的感情轉移到了這位嫡長子身上,僅過了一年便宣佈冊立胤礽為皇太子,這是清朝第一位太子,也是唯一一位公開冊立的太子。

筆者認為,康熙將胤礽冊立為太子,主要原因並不在於他對皇后的感情,而是有意改變立國以來的立儲制度。

努爾哈赤、皇太極時期,實行的王公貴族推舉制度,雖然這種制度能夠推選出一位令人心服口服、德高望重的繼承人,但弊端也非常明顯,它很容易在皇位更迭時產生內部傾軋。

比如當年皇太極繼承汗位,包括後來的順治繼位,滿洲都險些走向分裂。順治去世後,如若不是孝莊力挺,加上順治兒子較少,康熙繼位也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

康熙確立皇太子制度,便是對王公貴族推舉制度的否定,是權力集中的必然趨勢。只不過,康熙沒想到的是,皇太子制度弊端同樣很大,不僅會使皇帝與太子之間產生矛盾,還會加劇皇子之間的爭鬥。

康熙十四年六月初三,剛滿一週歲的胤礽被正式冊立為皇太子:

“朕荷天眷,誕生嫡子,已及二齡。茲者欽承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建儲大典,宜即舉行。今以嫡子胤礽為皇太子。爾部詳察應行典禮,選擇吉期具奏。”

有些時候,越珍惜一件東西,就越容易失去。

胤礽四歲時,竟染上了天花,當時天花是不治之症,看著孝誠仁皇后唯一的血脈身染重病,即便是正值平定三藩之亂的關鍵時期,康熙仍然放下政事,一連12天守護在太子胤礽身邊,直到胤礽痊癒。

看到兒子的命保住了,康熙非常高興,特意祭掃了太廟和社稷等。同時,康熙確信,大難不死的胤礽一定會是自己選定的理想繼承人。

太子胤礽結交一位大臣,康熙大怒:祖宗基業,斷不可以付此人

2、仁弱太子

胤礽從一出生開始,就是全宮上下關注的焦點,冊立為皇太子後,人們更是將他當成了寶,尤其是康熙本人,從胤礽出生便親自照料這個兒子,可以說是無微不至。

此隨著胤礽的長大,康熙開始著力培養這位繼承人,為胤礽找來了幾位大儒當老師,包括湯斌、耿介等人。在這些名士的培養下,胤礽逐漸成為一個頗有才幹的皇子。

有些影視劇中,刻意將胤礽塑造成懦弱無能之人,這是準確的。

首先,胤礽確實是有才幹的。

康熙出巡時,經常令胤礽監國,處理政務,胤礽都圓滿完成了父親交待的任務,並不是影視劇中所描述的那樣,賣官鬻爵啥的。

有一位叫白晉的傳教士曾這樣評價胤礽:

“可以說,此刻已23歲的皇太子,他那英俊端正的儀表在北京宮廷裡同年齡的皇族中是最完美無缺的。他是一個十全十美的皇太子,已至在皇族中,在宮廷中沒有一個人不稱讚他,都相信有朝一日,他像他父親一樣,成為中華帝國前所未有的偉大皇帝之一。”

雖然白晉的評價未免有誇讚之嫌,但如果胤礽不是一個有才幹的皇子,白晉也不會說出這樣的話。

其次,胤礽有些仁弱。

《清史紀事本末》記載:“胤礽居儲位,會聖祖親征準噶爾,胤礽奉命監國,以性仁弱故,為政務寬大。”“太子性仁弱,率易任情,無矯飾。”

可見,胤礽吊消這在為人治國方面在候拆池有意模仿父親康熙,為政寬大,性格上又過於率性,也就是沒待剩有心機。說實話,從“仁弱、率性”這兩點來看,胤礽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繼承人。他的性格,也註定,他不會是康熙其他兒子的對手。

太子胤礽結交一位大臣,康熙大怒:祖宗基業,斷不可以付此人

3、斬斷羽翼

康熙二十九年,康熙第一次西征準噶爾,途中染病,太子胤礽與三弟胤祉前往行宮看望父親。誰知胤礽沒有半點憂慮悲傷之意,這還是自己培養了16年的太子嗎?

這件事,深深烙在了康熙的腦海裡,成為康熙永遠不能忘卻的芥蒂。看到胤礽如此,康熙便讓他們兄弟二人返回了京師,或許正是從此時,康熙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選定的這位繼承人了。

康熙三十七年,在三次征討噶爾丹大獲全勝後,康熙對兒子們進行了分封,皇長子胤禔與皇三子胤祉被封為郡王,胤禛、胤祺、胤祐和胤禩則被封為貝勒。

此外,康熙還給這些兒子分撥佐領,讓他們參與政務。手中有權,勢必會加劇太子與眾皇子之間的矛盾,康熙此舉,確實有失偏頗,但為了讓其他兒子成才,康熙又不得而為之,哎,康熙心裡也非常苦啊!

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將大學士索額圖幽禁,稱索額圖“議論國事,結黨妄行”,並將其視為“本朝第一罪人”。

其實,康熙此舉就是在向太子胤礽發出警告,索額圖是胤礽生母孝誠仁皇后的叔叔,也就是胤礽的叔姥爺,堪稱胤礽的左膀右臂。除了索額圖,康熙認為此後太子會規矩許多,因為在康熙看來,是索額圖教壞了這位太子。

太子胤礽結交一位大臣,康熙大怒:祖宗基業,斷不可以付此人

4、首次廢黜

然而,索額圖之事並沒有給胤礽敲響警鐘,他與諸位兄弟之間的恩怨已經種下,豈會收手。

康熙四十七年五月,康熙帶領諸位皇子出塞行圍,隨行的有皇太子胤礽、皇長子胤禔、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禎(zheng)、皇十五子胤禑(wu)、皇十六子胤祿、皇十七子胤禮與皇十八子胤衸。

皇十八子胤衸是順懿密妃為康熙所生的小兒子,當時只有八歲,康熙對這個兒子十分疼愛。可是胤衸在途中卻身染重病。然而,身為太子的胤礽卻沒有半點友愛之心,這讓康熙再次失望,這使康熙想起18年前,太子胤礽前往行宮探視自己,同樣沒有半點憂慮之色。

此時,大阿哥胤禔閃亮登場。

胤禔向父親康熙報告了太子胤礽的諸多劣跡,比如說暴戾不仁、對諸多王公貝勒恣行捶撻、私自截留蒙古貢品、縱容奶媽的丈夫內務府總管凌普敲詐勒索等等。

此時,康熙開始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如果說胤礽之前的表現僅是沒有孝悌之情。那麼,這幾件事則充分暴露了胤礽有越位之舉,康熙對胤礽進行了嚴厲訓斥,誰知胤礽竟然蠻橫地與父親康熙頂嘴。

更讓康熙心寒的是,另外一件事。

返回京師途中,胤礽多次夜晚偷窺康熙的帷帳,康熙不得不為自己的生命安全擔憂。為此,康熙終於在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下令將太子胤礽廢黜。

太子胤礽結交一位大臣,康熙大怒:祖宗基業,斷不可以付此人

5、再度廢黜

胤礽被廢黜後,使得康熙其他兒子們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了,尤其是皇長子胤禔。關鍵時刻,這位皇長子竟說:“今欲誅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對此,康熙龍顏大怒,對胤禔進行了嚴厲的批評。

見自己奪褚無望,胤禔竟又舉薦皇八子胤禩,這使得康熙開始對胤禩產生警覺,也意識到兒子們已經結黨了。

此時,皇三子胤祉站了出來,稱胤禔曾向太子行魘鎮之事,這讓康熙驚愕萬分,下令革除皇長子胤禔的爵位,幽禁於高牆之內。

同時,康熙意識到兒子們的爭儲情緒已經非常嚴重,需要有一個人站出來穩定這個局面,這個最佳人選還是胤礽。當然,康熙也是為了給兒子胤礽最後一次機會,畢竟他是原配孝誠仁皇后所生的嫡長子。

康熙四十八年正月,胤礽被廢黜僅過了三個月,他便再次被冊立為太子。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胤礽仍然我行我素,甚至在加緊策劃奪權活動。

在胤礽結交的大臣中,有一個叫託合齊的。

託合齊是康熙後宮定妃的兄長,即皇十二子胤祹的親舅舅,當然也是康熙的大舅子,因此,頗受康熙器重。從康熙四十一年開始,託合齊便受命領步軍統領一職,步軍統領,就是人們所熟知的九門提督,這可是個要害職位,掌管著京城九門的安危,因此,非皇帝親信是得不到這個職務的。

令人沒想到的是,在康熙五十年的一次宴會上,託合齊竟然當眾替太子胤礽說好話。康熙知道後,立刻下令將託合齊下入大牢,一年後,託合齊死於獄中,康熙下令挫屍揚灰,不許收葬。

太子結交託合齊,目的很明顯,是在為奪權做準備,畢竟託合齊是步軍統領,掌管著京師的宿衛安全。康熙意識到祖宗基業,斷不可託付胤礽。康熙五十一年九月,康熙下旨將太子胤礽再次廢黜,幽禁於鹹安宮,胤礽的政治生涯宣告終結。

雍正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被幽禁了12年後,胤礽病逝於鹹安宮,享年51歲。雍正下令照和碩親王例將胤礽下葬,將其葬於黃花山下,後胤礽被追封為和碩理親王,諡為密,稱理密親王。

太子胤礽結交一位大臣,康熙大怒:祖宗基業,斷不可以付此人

子辰說:

廢太子胤礽是清朝唯一公開冊立的皇太子,是康熙確立皇太子制度的一次偉大嘗試,事實證明,這次嘗試是徹底失敗了。當然,這也與康熙年間的政治環境有很大關係,但是皇權集中已是必然趨勢。

康熙之後,雍正對皇儲制度再次進行改革,由此,確立了秘密立儲制度,這種制度相對來說就完善得多了,既能保證皇權的集中,又能防止皇子之間的爭鬥,不得不說,雍正在勵志革新方面,還是很有一套的。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聖祖實錄》《清史紀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