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步軍統領衙門”,主要職能是幹什麼,為何1924年才撤銷

導言

“九門提督”官銜全稱遂改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三營統領”。雍正七年(1729),官署定名為“步軍統領衙門”,九門提督負責京師的警衛、治安,其統率的部隊長期保持在3萬人左右,隸屬於兵部;與清軍

八旗

綠營

編制相同。偵緝捕查;訴訟及斷獄;對

京城

人口進行社會管理;

消防

及其它任務此外,步軍統領衙門還擔負其它一些“

警察

”工作。

清朝的“步軍統領衙門”,主要職能是幹什麼,為何1924年才撤銷

明清時期,京城分成內城和外城,內城最開始是由徐達修建。1368年,明代徵虜大元帥徐達佔領元大都,有意放跑了元順帝。徐達將其改名為北平,為了更好地避免 元軍反攻,徐達開始抓緊建造北平城。因為封地過大,不利防禦,因此徐達決策將北京古城牆向南移2。8千米,而且給古城牆鋪裝城磚,提升古城牆的防禦能力,這就是北京內城的原型。

靖難之役後,朱棣遷都北平,並開始規模性建造北平城。明英宗時期內,建造了內城九門城樓、甕城和箭樓。嘉靖帝時,明政府部門在內城南邊建造了外城,京城構造基礎定型。

清朝的“步軍統領衙門”,主要職能是幹什麼,為何1924年才撤銷

明朝,管理防範北京社會治安和引控的單位稱為“五城兵馬司”。清軍入關後,於順治年間增設了“步軍統領縣衙”,統帥稱“步軍統領”,康熙十三年(1674年),為提升京城社會治安和護衛,始命步軍統領提督九門事務管理,故步軍統領又被稱為“九門提督”。

光看名稱的話,非常容易誤會,就算是“提督”,也不過是提督九座大門罷了,一個“看大門”的提督,能有多大權力?九門提督的確是看大門的,但是這一“看大門的”一些強大,由於他看的是皇上的“家門口”。

清朝的“步軍統領衙門”,主要職能是幹什麼,為何1924年才撤銷

九門提督關鍵承擔北京內城九座大門內外的守護和門禁系統,即送糧的朝陽門、運酒的崇文門、煤炭運輸的阜成門、運磚瓦窯木料的北京東直門、接水的西直門、皇上出宮走的正陽門、過囚車的宣武門、大將出戰走的德勝門,打過大仗回家走的安定門,共九門。

除此之外,九門提督還承擔內外城的守護、監管、門禁系統、巡夜、限令、保甲、緝捕、斷獄、傳送郵件號炮等高階官員,全方位承擔京城內外社會治安保衛工作,是一個“警察合一”的高階官員。從這一點看來,“九門提督”大概等同於現如今的衛戍司令兼警員長,是皇家“護院主管”。

清朝的“步軍統領衙門”,主要職能是幹什麼,為何1924年才撤銷

九門提督勢力巨大,可以說要是在京城地段,徹底能夠橫著走。都說“不上京城不清楚官大”,京城裡隨意晃來晃去一下,說禁止就能碰著一個戴著紅棚頂的高官。可是,不管你是官大官小,都得聽九門提督的。為何?由於九門提督手底下有兵!

九門提督頭領京城的滿、蒙、漢軍八旗步兵團和在明綠營的馬步兵,軍隊始終保持在三萬人上下,全是精銳,且配備齊全。它是十分關鍵的三萬人,是皇上身後的最終一道安全性天然屏障,乃至在緊要關頭有上下朝局的工作能力。某種程度上講,皇上算作把身家性命都交給了九門提督手裡。因而能出任九門提督的人,全是皇上最信任感的人。

康熙晚年時期,諸子九龍奪嫡,真是具有一錘定音功效的,更是那時候的“九門提督”隆科多。康熙病逝後四阿哥稱帝,為避免 產生不幸,隆科多一聲令下關掉九門,全城戒嚴,直到四阿哥胤禛宣佈即皇上位,典禮進行,當朝重臣拜見了以後,才再次對外開放九門,消除在明戒嚴。

清朝的“步軍統領衙門”,主要職能是幹什麼,為何1924年才撤銷

結語

慈禧太后曾搞過2次叛亂,即“辛酉政變”和“戊戌政變”,這2次她都依靠了九門提督的力量。晚清八國聯軍侵略戰爭後,決定在京城增設警署。1905年清王朝宣佈構建巡警部,當代警員規章制度基本開創,可是九門提督一職卻由於其必要性,並沒有馬上被撤編。

1911年,武昌起義後,九門提督一職改名為“京師步軍統領衙門”,一直到1924年,馮玉祥率軍進到北京,末代皇帝宣統皇帝溥儀被攆出紫禁城,這一崗位才被撤編,消退在歷史時間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