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遠古到現在,歧視從未停止;從傲慢到偏見,歧視愈演愈烈

原始時期,人類社會由母系社會過度到父系社會。

在母系社會中,以女性為主,男性居其次。女性主要從事採集和種植,其可獲得的收穫是相對穩定的,這也是當時主要的食物來源。而男性主要靠狩獵來獲取食物,這在當時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極其耗費時間與精力,甚至於存在生命安全的不確定性。這表示女性的採集業與種植在社會生產中佔重要地位,女性的社會話語權自然較重,男女之間的地位存在差異,家族繼承者也為女性。

但也不會歧視打壓男性,其根本原因是女性在生育後代中,不論後代的性別,所付出的艱辛都差不了太多。女性會去選擇維護一個對男孩女孩的社會關係。

從而,在母系社會,或存在傲慢與偏見,不會有過多的歧視。

從遠古到現在,歧視從未停止;從傲慢到偏見,歧視愈演愈烈

母系氏族遺址

在父系社會,男性在重要生產部門中的作用逐漸占主導地位。男性成為社會與家庭的領導者,但性別間的傲慢與偏見也在加劇,女性逐漸淪為男性的附庸。同時社會出現貧富分化的萌芽,傲慢與偏見也在貧富差距中存在,社會等級歧視正在黑暗中醞釀。

再後來,到奴隸社會再到封建王朝,中國古代“男尊女卑”“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等

飽含傲慢與偏見的劃分,無不展現著社會各層面的歧視現象。

從遠古到現在,歧視從未停止;從傲慢到偏見,歧視愈演愈烈

古代女子需遵從“三從四德”

無獨有偶,在外國也存在很多歧視現象。特別是在殖民時代,很多殖民國家以政府為首採取種族隔離等制度,進行“黑奴貿易”等不平等交易。在南北戰爭後,美國在法律上廢除了奴隸制度,但社會對黑人的傲慢與偏見根深蒂固,

自由與平等仍在實現的路上。

印度民間各種歧視也很嚴重。種姓制度將人在地位,權利,職位等社會各方面嚴格劃分。雖然種姓制度已被廢除,但幾千年來的種姓歧視在很多方面依舊存在。很長時間以來,印度農村由於沒有各家個戶的廁所,女性不得不在外面如廁,這也反映出了印度特別是落後的農村地區,性別歧視長期存在且十分嚴重。

從遠古到現在,歧視從未停止;從傲慢到偏見,歧視愈演愈烈

電影《廁所英雄》海報

還有一種歧視叫做“地域歧視”。

先秦時期,很多著作中,一些愚蠢可笑的故事的主人翁都被冠以“宋人”之稱,這無疑不是在大眾心中樹立“宋人”笨拙荒唐的標籤,也抹黑了宋國的國家形象。孟子曾譏笑南方的方言如鳥語:“今也南蠻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古時候稱中原以外的地方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也含有傲慢的貶低意味。

現代也不乏一些“地域黑”的例子,但在很多場合下加入了更多調侃之意,無傷大雅,沒有針鋒相對的意味。

總的來說,“地域歧視”雖被現代娛樂化消磨了其部分嚴肅性,但仍需警惕,防止有人將不良意圖隱藏在玩笑的面具下,傳播不良价值觀於社會中,誘導地域矛盾。

從遠古到現在,歧視從未停止;從傲慢到偏見,歧視愈演愈烈

守株待兔的宋國人

談到了地域歧視,不得不再說說“文化歧視”。

比如著名的秦始皇“焚書坑儒”事件,不僅如此,秦始皇為統一全國思想,還下達了“挾書令”,治罪於藏有儒家書籍的人,將與其所推崇的法家思想相對立的尊古儒家思想壓制在其強權之下。

清朝中後期這種“文化歧視”現象也很顯著,倒不是說滿族文化和漢族文化的對立,而是封建文化對工業文化的歧視,對其充滿偏見。大清的皇帝將西方贈與的長槍大炮棄置於庫房,束之高閣,使其明珠蒙塵。末朝皇帝與外國使節談判時,始終將清朝的顏面看為第一要務,不惜捨棄部分國家利益。這看上去像是清朝皇帝傲慢地對西方工業文明嗤之以鼻,實際上這種“文化歧視”充滿諷刺意味。

從遠古到現在,歧視從未停止;從傲慢到偏見,歧視愈演愈烈

焚書坑儒

世界上的所有歧視都來自傲慢與偏見。自由與平等是我們持之以恆的夢想,不論是歷史,現在還是未來,消除各種自大的歧視,都將助力我們掙脫黑夜的束縛,到達更光明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