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有機體理論:帝國的擴張理論依據?

國家的領土面積隨著文明的進步而擴張,因而文明程度較低的民族自然就聚集在較小的政治組織中。文明程度越低,國家也就越小……

01

國家有機體理論的誕生

國家有機體理論:帝國的擴張理論依據?

弗里德里希·拉採爾(1844-1904),德國地理學家。他早年研習

動物學

地質學

比較解剖學

,後轉攻

地理學

他深受

李特爾

的思想影響,並運用了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觀點,認為人是地理環境的產物,地理環境是人地關係的主導因素;又在

斯賓塞

的思想影響下,提出國家與社會是生命有機體的論點。

1897年在出版的著作《政治地理學》中,拉採耳提出了生存空間概念和社會達爾文主義思想。把國家比作生命有機體,他認為國家和人類有機體一樣,有誕生、成長、繁衍、萎縮、最後死亡的過程,強大的國家只有不斷擴張才能獲得生存;

國家可以分為青年國家、生長期國家、成熟期國家和衰老期國家四種類型,其中青年國家專注於國內組織的強化,生長期的國家趨向進攻,成熟期國家滿足於現狀,衰老期的國家容易分解。

結合歷史上納粹德國的誕生和擴張,可以簡單瞭解下這一概念。

02

納粹德國的自我強化

一個國家自身並不是有機體,當土地與其哺育的民眾在精神上契合之後才形成真正的有機體。

國家有機體理論:帝國的擴張理論依據?

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中提到,德國若想重新崛起,必須“鑄造神劍”。即“民族共同體”和對外隨時擴張的能力。

“民族共同體”這一概念最遲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便被廣泛使用,強調德意志民族必須內部統一、集體對外。不過只有希特勒把它付諸政治、經濟和社會領域的實踐中,史稱“一體化”。

政治上,希特勒利用誤導、恐嚇等手段,使納粹黨成為德國唯一政黨,各州政府由中央接管,實行集權統治;

經濟上,大舉興建高速公路,一是保證中央與地方的交通順暢,加強控制。二是刺激需求,創造就業崗位;

社會上,“民族共同體”的理念表現在重組社會的一系列行動中。如利用各種獨創儀式強化團體意識;排斥所有“非德意志的”文化產品;強調雅利安人種優越性等等。

這一時期的德國無疑屬於青年國家,專注於國內組織的強化。在拉採爾的觀點看來,當一個國家開始著手準備擴張時,必須預先鋪設好基本的路徑網。鋪設道路的最初目的就是為了政治擴張,而不是商業貿易。每條道路都會產生政治影響,每條水路都是國家增長的天然媒介,每個聯邦都將交通佈局視為國家核心權力。

當把國家比作人類有機體時,國家內部負責進行交流的道路便可以形象地比作遍佈人體輸送營養的血管。道路帶來的不僅僅是地理上機械的合併,更多的是民眾思想上的交流與親近。

希特勒的一系列舉措將人民和土地建立了日趨緊密的關係。一個民族是一個有機體,在歷史前進的過程中日益穩固地植根於他賴以生存的這塊土壤之中。就像單個個體奮力將處女地開墾為耕地,一個民族也不斷灑下汗水和鮮血為擴大領土而奮鬥……

03

納粹德國的瘋狂擴張

國家在增長過程中會選擇有利的地理區位,佔據上等的土地。另外,如果國家成長過程中伴隨著對別國領土的侵犯,它會選擇首先佔據重要的地點,然後逐漸推進到次要價值的地域。

在納粹政權登臺不久,希特勒便開始了為發動侵略的毀約擴軍和結盟舉措。

國家有機體理論:帝國的擴張理論依據?

在外交上,希特勒透過簽訂一系列條約來安撫潛在的敵人同時打破包圍圈,逐漸掌握了主動。西方列強既為息事寧人,也為禍水東引,決定推行綏靖政策。

1938年3月,奧地利併入德國。9月,捷克斯洛伐克割讓蘇臺德地區。

1939年3月,德國侵佔捷克斯洛伐克全境。8月,德國閃擊波蘭。

在希特勒眼中,德國的戰爭目標不僅僅是恢復1914年前的舊版圖,更是為了給雅利安人獲得更多的“生存空間”。

拉採爾的空間概念來自於他的國家有機體思想。早期的生存空間概念不是一個政治或者經濟概念,而是一個精神層面的或者種族意義上的民族主義擴張概念。空間動因是歷史的驅動力,以偉大的文明為根據推動民眾自然擴張。

在他那裡,德語“空間”的定義大體如下:德國人居住在什麼地方,什麼地方的弱小民族要在經濟上支援和服務於德國人,而德國的文化要為其他文化土壤提供肥料。

應該注意到的是,拉採爾的理論並非公然具有侵略性。普法戰爭後,德國一直處於對外擴張中,而拉採爾的作品為帝國擴張提供了理論依據,因此受到德國當權者的歡迎。拉採爾的地理學滲透著意識形態的內容,這是缺陷其一。但拉採爾的思想卻影響了一大批人,引起的爭論至今未休……

參考文獻:《國家領土的生長》、《地圖上的德國史》

如果您喜歡以上內容並覺得有幫助,歡迎您的點贊和關注~

這對我來說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