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趙魏三家分晉後,為何沒有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

因為一家獨大的智家,已經被韓、趙、魏三家幹掉了,之後就沒有一家獨大的情況了。

這一切都要從晉文公說起,晉國原本是春秋時期的五霸之一,晉國的霸業就從晉文公開始,晉文公重耳在位期間,搞了一個三軍六卿制,這個三軍六卿制就是:

韓趙魏三家分晉後,為何沒有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

把軍隊分為上、中、下三軍,每一軍設定一將一佐,三軍總共就是三將三佐,合起來就是六個人,然後指定六個家族輪流掌管,按照長逝次補的原則,輪流執政,防止政權由一個家族世襲而獨大,在晉國稱霸近百年的歷史上,三軍六卿制確實起了重要作用。

在國君強大及有能力的情況下,三軍六卿執政互相制衡,倒也相安無事,一旦國君昏庸無能,那麼晉國的政權就落入六個家族手中,到了秦秋末年,晉國國力下降,晉國國君權力也衰弱了,實際權力由六家卿大夫把持,這六家分別是:韓、趙、魏、中行、智、範。

到了晉平公時期,六家互相傾軋攻打,趙氏與智氏聯合起來攻滅了中行氏和範氏,中行氏和範氏逃到齊國,於是晉國就只剩下了四家:韓、趙、魏、智,四家瓜分了中行氏和範氏的權力與土地。

四家中數智氏實力最強,智氏的家族長叫智伯,仗著自已的實力強大,因此想強佔另外三國的土地,以公家的名義分別讓另外三家交出土地和戶口,智伯先向韓氏的家族長韓康子索要土地和戶口,韓康子迫於現狀,將一萬戶口和一百里的土地交給了智伯。

韓趙魏三家分晉後,為何沒有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

智伯一看得手了,又向魏桓子索要土地和戶口,魏桓子迫於威脅,也同意了智伯的無理要求,將戶口和土地也交給了智伯。

最後智伯向趙襄子索要土地和戶口,結果趙襄子不願意給,並說:土地是祖上流傳下來的,不能隨便送人。智伯一看,火冒三丈,魏和韓都交了,憑什麼你趙家不交,況且你趙國實力還不如我智家呢,當時的智家確實就是一家獨大。

於是智伯就命令韓、魏兩家同自已一起出兵攻打趙襄子,趙襄子當然知道打不過,於是就退守晉陽(今山西太原),堅守城池。

智、韓、魏三家軍隊很快就包圍了晉陽城,但由於趙家的誓死守城,三家始終攻不下來晉陽城,戰爭持續了兩年時間,有一在,智伯在檢視地形時想到一個辦法,用晉水來淹晉陽城,於是命令士兵將掘溝,將河水引到晉陽城。

這樣晉陽城就灌了水,城中的守軍更加艱難,智伯就帶著韓康子和魏桓子去檢視軍情,得意洋洋的對兩人說,原來大水也能滅掉一個國家呢?說者無意,聽者有意,韓康子和魏桓子在智伯面前是唯唯諾諾的,同時智伯在兩人面前是囂張萬分,韓康子和魏桓子心裡是非常顧忌,擔心趙家一滅,下一個就輪到自已,唇亡齒寒的道理兩人還是懂的。

韓趙魏三家分晉後,為何沒有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

而且韓、魏兩家都城附近也有河,當時魏家的封地在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韓家的封地在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兩個都城旁邊都有一條河水,兩人也擔心智家用同樣的方法對付自已,因此對攻打趙國難免有些消極。

這個時候,由於城中的趙家已經很難堅守了,於是趙襄子派出使者遊說韓、魏兩家,如果讓智伯滅了趙,下一個就是你們兩家了,不如我們三家聯合起來,滅掉智家。趙家使者的話正中韓康子和魏桓子的心裡,因此兩家同意了趙家的建議,當天晚上三家共同出兵攻打智家,智伯根本沒有想到三家會聯手,而且毫無防備,被打了措手不及,當場被殺,而智家的軍隊也全部潰敗,韓、趙、魏三家乘勝滅掉了智家,瓜分了智家的人口和土地,同時三家分掉了晉國。

韓趙魏三家分晉後,為何沒有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

本來唯一有可能一家獨大的智家,由於智伯的大意,被三家聯手滅亡,之後就沒有再出現過一家獨大的情況。而在之前,由於是六國輪流執政,權力更加分散,更加不會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追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晉文公設定的三軍六卿制,目的就是防止一家獨大,而且達到了目的,但是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三國分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