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只要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300年後果然應驗!

引言

社會不同階級之間的矛盾貫穿了我們整個歷史。從秦朝統一六國開始,我們一共經歷了2133年的封建王朝。

在封建王朝中,最高位的自然是皇帝,歷史上的每一位皇帝的願望都是自己的皇位永固,他的子子孫孫能夠一直享受王權帶來的統治快感。

被前一個王朝更迭取代的統治階級,被迫淪為庶民或是階下囚,他們內心的共同願望基本都是推翻統治,進行王朝復辟。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孫承宗的傳奇故事。

孫承宗:只要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300年後果然應驗!

一代名臣 戰略治軍

孫承宗,明末傑出軍事家、戰略家。《明史》列傳中的人物都是並列敘述故事和人物評價的,但是唯獨對孫承宗是單列一章進行敘述的。

史評家對孫承宗的評價是他的軍事戰略才能高於軍事指導才能。由他主持修建的關寧錦防線,在明朝末期動盪不安的局勢中,國家風雨飄搖,充滿烽火狼煙。

這條防線延長了整個明王朝的壽命,替明朝抵擋了很大一部分後金的攻擊和侵略。

孫承宗:只要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300年後果然應驗!

明朝在歷史上一向給人“詩酒花茶”的高雅印象,宋詞在明朝時期到達頂峰,出現的文人不可勝數,明朝的點茶技藝也是一絕。

然而,雖然明朝的文化文學的鼎盛,但是明朝時期軍事力量的薄弱。孫承宗更是明朝少有的軍事人才。

他建立的關寧軍是明朝鎮遼的精銳部隊,縱橫關內外二十載,是局勢的壓艙石,是戰事的救火隊。

孫承宗:只要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300年後果然應驗!

孫承宗在修建軍事防線和創立軍事部隊的這兩方面的功績就足以將明末的滅亡向後延遲至少20年。孫承宗不僅在“硬體條件”上給明朝做好了應對侵略的準備,他也秉承“愛兵如子”的心,和自己的將士同吃同住,一同上場殺敵。

要知道,在冷兵器時代,暗箭、刺客、燎原戰火,都有可能在一瞬間奪去一個人的生命。

在戰場上需要時刻保持警惕以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作為將領的孫承宗更是需要理智清醒的頭腦,面對複雜的戰況需要作出應對的調整和變通,以便讓自己的部隊蒙受最少的損失。就是這樣刀口舔血的日子,他過了整整十年。

孫承宗:只要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300年後果然應驗!

明朝的部隊面對騎兵眾多、驍勇善戰的清軍自然是敵不過的,他們吃了很多敗仗,早已傷痕累累。他早就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國家的存亡才是他最為關心的。

他的邊防部署和臨陣指揮能力也為後世提供了很多參考。作為將軍他身經百戰、作為臣子他忠心耿耿。即便最後兵敗被殺,他高喊出“只要我孫氏還有一個人在,必滅清”。

最後就義赴死,壯烈犧牲,他的國家沒有被他救回來,但是這樣的孫承宗讓人感佩。

孫承宗:只要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300年後果然應驗!

高風亮節 難逃誣陷

在孫承宗進行軍事改革,操練部隊、抗金戰爭初現成效、皇太極很長一段時間不敢來犯,結局彷彿快要有所轉圜的時候。伴隨著皇帝的嘉獎、信任,也有負面的詆譭、嫉妒的情緒,在他的身邊慢慢縈繞開來。

鎮遼的戰爭在短期內,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朝廷對孫承宗的褒獎紛至沓來,皇帝對他的赫赫戰功,毫不吝惜讚美之言。然而,加官進爵,封賞錢財都成為了他在朝廷中被小人構陷的導火索。

孫承宗:只要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300年後果然應驗!

明末宦官當道,為首的太監魏忠賢在皇帝身邊混得如魚得水,頗受皇帝寵信。他也把持著朝政,朝中的大臣都知道靠攏魏忠賢能為自己的仕途鋪平道路,讓自己能夠青雲直上,而拉攏魏忠賢的套路不過是錢財和好處。

隨著孫承宗的紅極一時,在皇帝心中的地位越來越高,而他有遠在邊疆,魏忠賢也動了拉攏孫承宗的心思。

孫承宗:只要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300年後果然應驗!

魏忠賢這個貪汙成性的人,他的拉攏手段不過就是用錢砸,可惜這招在孫承宗的身上並不見成效。土豪魏忠賢打著慰問犒勞將士的名頭,犒賞三軍。

孫承宗雖作為軍人,但他也是正規科舉出身,魏忠賢的小九九全都被他看穿了。犒賞三軍、慰問將士都是假的,魏忠賢貪財喜權,對他百般拉攏不過是為了軍隊的支援。

有了軍隊和軍權,魏忠賢想要什麼不得,任由他發展,沒等清軍打來,明朝在內就不攻自破了。

孫承宗:只要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300年後果然應驗!

魏忠賢對內打擊東林黨人,而東林黨和孫承宗的關係又十分親厚。魏忠賢的錢銀拉攏的計謀不成,便又生出一計。既然無法拉攏孫承宗,那就讓孫承宗失去皇帝的信任,魏忠賢自己大權在握也是美滋滋的。

孫承宗與東林黨的左光斗、楊漣等人交好,這二人卻屢遭魏忠賢的迫害,仕途難保不說,人身安全也受到了威脅。

孫承宗便藉著給皇帝祝壽的由頭,從邊疆進京給自己的好朋友們做辯護。魏忠賢趁此機會,向皇帝進讒言,說孫承宗就是想要意圖不軌,自己掌握著邊疆的防護之職,把握著軍權,明朝是否受到侵犯,也是在孫承宗手中把握。

而孫承宗此番的進京賀壽也是為了“清君側”,軍權已經不能滿足孫承宗的野心,他想在把持軍權的同時把握住朝政。

孫承宗:只要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300年後果然應驗!

魏忠賢這個小人,別的本事不行,他的言論在皇帝耳邊吹得多了,白的也能給說成黑的。皇帝未曾同意孫承宗進京的奏摺。魏忠賢也趁熱打鐵,不斷在皇帝耳邊吹風。

孫承宗為了自證清白,主動辭官。但是他對國家抵抗清軍的赫赫戰功,皇帝也是看在眼裡的,為堵悠悠眾民之口,皇帝封孫承宗光祿大夫一職。老奸巨猾的魏忠賢,從中作梗,將自己的親信高第推上了遼東經略的位置。

孫承宗:只要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300年後果然應驗!

慷慨就義 滿門壯烈

1638年,清軍再次攻打高陽城,已經76歲高齡的孫承宗披甲上陣。帶領全城百姓奮起,抗擊破城而入的清軍。

彼時手中已沒有兵權的孫承宗,在清軍的鐵騎下,根本無力反抗,城內能用計程車兵只有孫家的親丁護衛,還有高陽城的老弱婦孺。

在這樣敵我雙方力量懸殊的情況下,清軍殘忍屠殺了孫家上百口人,孫承宗的五個兒子,六個孫子,全部罹難、英勇殉國。

孫承宗:只要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300年後果然應驗!

被俘虜後的孫承宗,面對清軍許給他的高官厚祿,絲毫沒有動容,在他的心裡,哪怕是被皇帝猜忌,被弄權宦官構陷,他也不能向侵略者低下他高貴的頭顱。

他的桀驁和不屈在清軍這些野蠻人的眼裡,是扎眼的。他們把孫承宗系在馬尾巴上,一路拖著奔跑。

馬匹奔跑起來的灰塵蒙上了他的老眼,滿地的黃沙中,他彷彿看見邊疆關塞的滿日黃沙和映日紅霞。他站在百萬雄兵面前,發號施令。

孫承宗:只要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300年後果然應驗!

你看,他是這樣一個威武的將軍。你看,他是在紅日中保家衛國的忠臣,你看,紅霞中,孫承宗的鮮血是不是也刺痛了高陽城百姓的心。

遍地的狼煙烽火,抱頭鼠竄的宦官奸臣,皇帝的御座之上還留下了未曾散去熱氣的博山爐。

清軍入關、明朝滅亡、承宗就義。孫氏滿門壯烈,留下了遺憾,也留下了為人稱頌的歷史佳話,不知明帝是否在這時後悔過,從未看清過朝廷的前路,也從未體諒過一位忠臣的拳拳愛國之心。

孫承宗:只要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300年後果然應驗!

孫家恩怨 緩以圖之

就在孫承宗殉國後不久,滿清入關,明朝滅亡。孫承宗在就死前留下“只要我孫氏還有一人在,必然滅清”。

這句話彷彿已經刻進了孫家人的骨血裡,前有孫殿英挖了慈禧墓,後有孫中山發動辛亥革命,徹底推翻滿清統治。

孫承宗:只要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300年後果然應驗!

在高陽城的戰役之後,孫氏一門幾乎無人倖存,剩下的旁系,也選擇隱姓埋名,苟且度日。在他們心裡清軍滅門的慘案日日迴盪在眼前,他們心裡的仇恨似藤蔓一樣,細小蜿蜒,卻一日一日緩慢生長,往日光底下爬。

隨著時間的推移,1912年清王朝也逃不過明王朝終將滅亡的宿命。滿人彷彿失去了清軍剛入侵時兇狠殘暴的血性,長期的養尊處優的生活,讓他們從草原上奔騰的駿馬變成了任人宰割的肥羊。

孫承宗:只要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300年後果然應驗!

也是外有侵略、內有奸臣的局面。一個叫孫中山的年輕人站了出來,帶著當時最先進的政治理念,也帶來了新式的文化和制度,衝擊著封建王朝和滿清的統治。劃時代的“辛亥革命”在孫姓年輕人的手裡,拉開了歷史的序幕。

冥冥中似乎是孫姓血脈的緣故,或許還帶有孫承宗赴死前的壯志難酬,覆滅清王朝的同時,也結束了封建帝制。

孫承宗:只要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300年後果然應驗!

以後都不會有奸臣作梗,以後也不會有皇帝偏寵,更不會有君君臣臣的上下尊卑,像孫承宗這樣高風亮節一心為國的人,自然是當之無愧的國之棟樑。

他將一生奉獻於邊關,本該為了大明鞠躬盡瘁,施展自己的抱負。可惜明朝大廈將傾。

當年明朝的覆滅,不僅是宦官弄權、皇帝昏聵,聽信讒言,識人不清。不僅是明朝一代,封建帝制的許多朝代都逃不過這樣的滅國原因。孫承宗這樣的賢臣良才,耿介忠厚愛國不屈,最後落的下場是悽慘不堪。

歷史上對他的評價,更多的言論傾向於他是一個精神偶像,我們在感性上,對這樣愛國的將領,例如岳飛、袁崇煥等都是稱頌、敬佩的。

孫承宗:只要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300年後果然應驗!

結語

我們深層的進行思索,像孫承宗這樣的人,愛國、不屈、有才。作為個體可以說是完美的,但是放在封建歷史的長河中,孫承宗等人是觸犯了某些人的利益的,他們所有的抱負是難以展開的,所以引來了小人的構陷,失去了統治者的信任。

孫承宗的一生在我看來是充滿無盡的孤獨的,他的熱忱根本換不來好的回饋和結果,他的就義換來的是國破家亡。這樣的結果不可能是他想要的。歷史能告訴我們的是,不是孫承宗的遺言,清朝就覆滅了,唯心主義言論根本不切實際。

歷史的車輪緩緩向前。萬事萬物的不斷前進發展,充滿曲折。孫承宗的氣節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激勵著後世子孫不斷前進。

何止孫氏子孫,是華夏子孫。明朝雖滅,但是愛國之心不滅。我們在歷史的車轍印上都可以留下自己的名字和故事。

孫承宗:只要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300年後果然應驗!

參考文獻

[1]懷想孫承宗[J]。 河北審計。1999(10)

[2]孫承宗與遼東防務[J]。閻光亮。遼寧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04)

[3]孫承宗保衛北京述論[J]。 餘三樂。北京社會科學。199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