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笙動,偏愛闌珊處

東風還未吹開百花,便先摧開了元宵節的火樹銀花,看那璀璨的煙火在空中綻放,肉眼般可見的煙火如雨般墜落,如夢似幻。

歌舞笙動,偏愛闌珊處

元夕夜,臨安城,稼軒獨自一人走在繁華的街上,置身於歌舞昇平,綠鬢歡顏之中,稼軒似乎一直格格不入,彷彿身旁的寶馬雕車,玉壺光轉,只是一個幻影。緩步向前,耳畔充斥著鳳簫聲動和著歡聲笑語的騷動,引得稼軒一陣煩悶,索性離去,不忍再看如太平盛世般的景象。如今南宋偏安一隅,將士們在前線九死一生,可這般景象,無不令人心寒。

歌舞笙動,偏愛闌珊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稼軒再一次踏上了這曾經的街道。那年稼軒率領義軍打破金人,五十騎殺進五萬人的金軍大營活捉張安國,帶兵北上歸宋,何等威風!也是元夕佳節,稼軒正春風得意之時,獨自步入酒樓的雅座,看街上的寶馬花車,香輪彩轎,胭脂的香味濃郁的化不開,稼軒將手中的美酒一飲而盡,他只想為國殺敵,在前線衝殺。

席間,一位歌女緩步上前,輕輕吟唱,而歌女唱的詞曲也應了稼軒心中所想,兩人四目相對,互生情愫。她拉著他,訴說著自己為女兒身不能上陣殺敵,空有以身報國之志,這一刻,稼軒彷彿尋到了知音,他在朝堂苦苦掙扎,摸爬滾打,為的不就是上陣殺敵嗎?臨別,稼軒握住她的手,“此一別,若日後塵緣未了,我定當車馬相迎,娶你過門,若多年後,你嫁與他人,我會謝謝你,曾經愛過我”言罷,便打馬而去。

歌舞笙動,偏愛闌珊處

此一別,便變的一發不可收拾,重逢或許已成了遙遙無期,她依舊每日折一枝楊柳,在這街頭默默等著,她相信有一天他會回來,即使他遭遇不辛,但至少我們在彼此最好的年紀遇見了對方。

多少年的宦海沉浮,多少年的苦苦諫言,換來的卻是一貶在貶和無盡的失望,他本想著太平後,能娶她為妻,他每日在城中巡視,回家後,她為他卸甲盛粥。他曾無數次在腦海中想象過這個畫面,但每次夢醒,這畫面便如同泡沫般破滅,空留一陣心痛。但他依然記得曾經的約定,不斷打聽著她的下落,當得知她還在原來的地方時,稼軒喜出望外,迫不及待的收拾行李,打馬而去。

歌舞笙動,偏愛闌珊處

又是元夕,稼軒在鏡中整理儀容,換上曾經的衣服,彷彿又回到了那二十出頭,意氣風發的樣子,但雙鬢泛起的銀光讓他不免有些感傷,她還認得出我嗎?

走在人群中,稼軒朝著人群中望去,彷彿每個人的面孔都像她,但定睛一看卻都不是,強烈的思念使他產生了錯覺,好像每個人的臉上都依稀有她的眉眼,正當稼軒準備放棄的時候,他感覺到了什麼,他輕輕回首,一轉身發現她就在身後靜靜的佇立燈火闌珊之處,如此景如初見般美好。

歌舞笙動,偏愛闌珊處

翻閱了太多的賞析,對《青玉案。元夕》這首詞大多都是說辛棄疾(號稼軒)是諷刺當朝官員沉湎於歌舞享樂而不關心前方戰事,也表達了他自己的孤芳自賞與清高。但我依舊認為詞中的她是一個真正在稼軒內心中存在過的一個女子,她應該是柔情似水般,不然怎能讓稼軒用如此絢麗多彩的開篇來引出下文中的她來呢?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當然,這也給予了我們這些後世讀者對於此無盡想象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