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黑歷史:《三國演義》裡是大反派,歷史上的黑點也不少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其藝術成就之高和影響力之大無以復加。不過,這部鉅作以東漢末年至西晉初年的三國曆史時期為背景,就無法避免的要與三國曆史產生了“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

清代著名史學家章學誠曾評價《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乃七實三虛惑亂觀者。”

近代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則在《中國小說史略》評價道:“至於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於關羽,特多好語,義勇之概,時時如見矣。”

《三國演義》對於人物的塑造是相當精彩的,但由於作品裡有大量的虛構內容,直接導致很多人物的形象與真實的歷史相差較大,比較典型的就是曹操。

文史界普遍認為《三國演義》的傾向就是“貶曹揚劉”,通俗點講,就是《三國演義》抹黑了曹操。但這倒也不能怪羅貫中,因為他本人所處的元末明初的時代,官方的儒家正統思想本身就將曹操打入了深淵。

曹操的黑歷史:《三國演義》裡是大反派,歷史上的黑點也不少

上圖_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創作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

《三國演義》真的抹黑了曹操嗎?

答案是毫無疑問的,的確抹黑了。

例如:

第四回,曹操誤殺了父親好友呂伯奢的家人之後不思悔改,將錯就錯把呂伯奢本人也殺害了,而且事後理直氣壯地說出了“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話來;

第十七回,曹操為安撫因糧草不濟而怨聲載道計程車兵們,故意誣陷管糧官王垕貪汙軍糧,將其冤殺,作了自己的替罪羊;

第四十八回,在赤壁大戰的前夕,曹操“宴長江橫槊賦詩”,揚州刺史劉馥說話太直白,說曹操的詩中有不吉之言,惹得酒醉的曹操直接舉槊刺死了劉馥;

第七十二回,曹操藉口夢中殺人殺害了一名隨從,而且妒忌楊修的才華將其殺死……

這些無一例外地均為虛構,歷史上沒有任何記載,將曹操塑造成了一個生性多疑、兇殘嗜殺的奸雄形象。

然而,羅貫中本人也並不是只毫無忌憚地大肆抹黑曹操,其在《三國演義》中也有很多對曹操的客觀評價。例如,羅貫中在書中寫詩高度讚揚曹操的政治軍事成就——“雄哉魏太祖,天下掃狼煙。動靜皆存智,高低善用賢。長驅百萬眾,親注《十三篇》。豪傑同時起,誰人敢贈鞭?” 還有,官渡之戰後,曹操當眾焚燬了部屬私通袁紹的書信時,羅貫中在書中讚揚他:“盡把私書火內焚,寬洪大度播恩深。曹公原有高光志,贏得山河付子孫。”

曹操的黑歷史:《三國演義》裡是大反派,歷史上的黑點也不少

上圖_ 1994年央視版《三國演義》中的曹操,鮑國安(飾)

曹操的黑歷史:《三國演義》裡是大反派,歷史上的黑點也不少

上圖_ 毛氏父子的《三國志演義》

不過,中國古代的普通百姓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透過評書、戲曲、口口相傳的方式是很難仔細讀到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對曹操的客觀評價的,官方引導什麼方向,普通大眾就湧向什麼方向。更重要的是,流傳最廣,一直到今天都是最通行的《三國演義》版本實際上是經過清初文學批評家毛宗崗父子修改過的,其一個比較典型的特徵就是加強了原版中“貶曹揚劉”的傾向,可以說,清代以後的伴隨著毛宗崗版《三國演義》的流行,曹操的歷史形象也徹底變成了大反派。

近現代隨著民眾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對《三國演義》的深入研究,民間對於曹操的評價也越來越正面,曹操在文史教課書中就是以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的冠名方式出現的。近些年的歷史翻案熱潮有失去客觀的傾向,曹操也在浪潮中被開始洗去黑點,貌似要“沉冤昭雪”了。但實際上,這很容易矯枉過正,讓人誤以為歷史上真實的曹操沒有黑點。

曹操的黑歷史:《三國演義》裡是大反派,歷史上的黑點也不少

上圖_ 曹操(155年-220年)

那麼,真實歷史上的曹操到底有沒有黑點呢?

答案是有,而且分量大,數量也不少。歷史上真實的曹操主要有以下幾個黑點:

一、頻繁屠城

曹操一生征戰30多年,雖然用兵如神,消滅了除孫權、劉備之外的其他割據勢力,但他卻在無數的大小戰爭留下了極不光彩地一面——屠城。

曹操是三國時期留下屠城記錄最多的軍閥(孫權有破黃祖時屠江夏的記錄,劉備一生沒留下任何屠城記錄),僅僅從《三國志》《後漢書》等這些正統史籍上可以查到的屠城記錄就有: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攻陶謙,屠徐州;

興平二年(195年),曹操擊破張邈,屠雍城;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征討呂布,再屠徐州彭城;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戰大勝之後藉口袁紹軍隊是假投降,坑殺了七萬降兵;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打袁紹第三子袁尚,屠鄴城;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征伐烏丸,屠柳城;

建安十九年(214年),夏侯淵屠興國、枹罕;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仁屠宛城(曹操治軍嚴整,夏侯淵和曹仁又是曹操的心腹,沒有經過曹操的同意,此二人不會私自屠城的)……

曹操的黑歷史:《三國演義》裡是大反派,歷史上的黑點也不少

上圖_ 陶謙(132年-194年),字恭祖

在曹操眾多的屠城記錄中,征討陶謙時的徐州大屠殺是最為後世所熟知和爭議的。據《後漢書·陶謙列傳》記載:

“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

曹操父親曹嵩被徐州牧陶謙的部下所殺,曹操便打著為父報仇的名義攻打徐州,結果為洩憤屠殺了雎陵、夏丘、彭城等多地的平民百姓。

不過,被殺的人數後世爭議頗大,《後漢書·陶謙列傳》中的數十萬記載明顯誇大,《三國志·二公孫陶四張傳》中則記載:

“太祖徵謙,攻拔十餘城,至彭城大戰。謙兵敗走,死者萬數,泗水為之不流。”

被屠殺人數又變成了數萬。

不過,不管是數萬還是數十萬,屠徐州的事實是板上釘釘,洗脫不掉的,就連“為尊者諱”、極力樹立曹操光輝形象的《三國志·武帝紀》中也並沒有迴避曹操屠徐州的事實——“太祖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

最為諷刺的是,曹操在其名篇《蒿里行》里居然寫出了“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的哀嘆詩句,難道他忘了這些悲慘的景象很多都是他本人親自搞出來的?

曹操的黑歷史:《三國演義》裡是大反派,歷史上的黑點也不少

上圖_ 袁紹(?-202年6月28日),字本初

二、大興土木、濫用民力

鄴城三臺(銅雀臺、金虎臺和冰井臺)建築精美、風格獨特,被譽為中國古代的一大世界奇觀,還是“建安文學”的發祥地。但它的修建過程可沒有那麼美,反而是血腥無比的。

建安五年(200年),雄踞河北的袁紹在官渡之戰中敗於曹操,僅僅兩年之後就病逝了。但由於其生前沒妥善處理兒子之間的紛爭,導致袁紹死後,長子袁譚與三子袁尚矛盾激化,相互攻伐,結果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二人最後全被曹操收拾了,河北也徹底被曹操所佔。

曹操在平定河北的過程中搞了不少禍害百姓的事,《三國志·魏書》裡都有明確記載。例如,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打袁尚時決堤用水淹鄴城,導致城中“餓死者過半”,後來又搞屠城。問題是,河北在前一年(203年)就遭受了嚴重的旱災和蝗災,導致“連年戰伐,而介冑生蟣蝨,加以旱蝗,饑饉並臻,國無囷倉,行無裹糧”的局面。

另外,由於攻打袁譚時恰逢冬季,為保證戰爭順利,曹操不得不徵調百姓去服鑿冰的徭役。結果出現了《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中記載的情況“初討譚時,民亡椎冰,令不得降”,百姓大規模逃亡,曹操下令不接受這些人的投降。

可以說,河北百姓在天災人禍不斷的情況下生存艱難,於是就出現了《後漢書》中記載的“及紹子尚敗,奔蹋頓。時,幽、冀吏人奔烏桓者十萬餘戶”的情況,袁尚敗逃投奔烏桓時,居然有十幾萬戶百姓跟隨。

曹操的黑歷史:《三國演義》裡是大反派,歷史上的黑點也不少

上圖_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

當然,曹操也十分清楚恢復民生經濟的重要性,所以他也看到了河北的慘狀,下令“河北罹袁氏之難,其令無出今年租賦”,意思是說河北遭受了袁氏的苦難,今年的賦稅不用交了(反正也交不出來啦,而且把鍋甩到了袁氏的頭上)。

實際上,在戰爭環境下,百姓不可能沒有徭役,甚至說攻城時造成無辜百姓被殺也在所難免,不能過分苛責曹操一心為民。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曹操在明知道河北民生艱難,需要長時間休養生息的情況下還大興土木,修建鄴城三臺。曹操在建安十年(205年)平定冀州、青州,到了建安十五年(210年)銅雀臺便修成,可想而知河北百姓根本就沒有消停幾年、負擔十分沉重。

於是乎,建安十六年(211年)田銀、蘇伯等人就趁曹操西關中馬超之時在冀州河間聚眾起義,聲勢十分浩大,結果曹操派遣大將曹仁聯合鮮卑首領軻比能騎兵才成功予以絞殺,起義平定之後曹操繼續修建金虎臺、冰井臺,於建安十八年(213年)建成。

曹操的黑歷史:《三國演義》裡是大反派,歷史上的黑點也不少

上圖_ 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

三、粗暴遷民、大失民心

在古代,人口就是生產力的保障。曹操在多次戰爭中都有大規模的遷民行動,目的是增加自己的人口和賦稅,削弱敵方的國力物力。這原本是一個利於長遠的政策,但曹操的遷民方式過於粗暴、未充分考慮實際情況,結果引發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反而大失民心。

《三國志·魏書·劉司馬梁張溫賈傳》中記載,劉馥在擔任揚州刺史期間治理淮南政績卓著,百姓安居樂業,“恩化大行,百姓樂其政,流民越江山而歸者以萬數……官民有畜”,結果建安十三年(208年)劉馥死後,曹操開始在淮南駐軍,準備對東吳用兵,發現戰爭不可能短期結束之後便萌生了遷走江淮百姓的想法。

《三國志·蔣濟列傳》記載:“威震天下,民無他志。然百姓懷土,實不樂徙,懼必不安。太祖不從,而江、淮間十餘萬眾,皆驚走吳。”蔣濟曾勸諫曹操不要遷走江淮百姓,結果曹操不聽,而導致了江淮十幾萬百姓拒絕北遷,全都南下跑到了東吳,曹操偷雞不成蝕把米。

《三國志·魏書·張既傳》記載:“太祖徙民以充河北,隴西、天水、南安民相恐動,擾擾不安……武威顏俊、張掖和鸞、酒泉黃華、西平麴演等並舉郡反。”

曹操的黑歷史:《三國演義》裡是大反派,歷史上的黑點也不少

上圖_ 漢中地勢圖

張既擔任雍州刺史時,曹操在與劉備的漢中之戰中遭受失利,為削弱劉備,曹操將漢中百姓近乎全部遷走,順便也把雍州部分百姓遷到河北,結果引發了多個郡縣出現叛亂,一直到曹丕即位時才全部平定。

《三國志·胡昭傳》記載:

“建安二十三年,陸渾長張固被書調丁夫,當給漢中。百姓惡憚遠役,並懷擾擾。民孫狼等因興兵殺縣主簿,作為叛亂,縣邑殘破。固率將十餘吏卒,依昭住止,招集遺民,安復社稷。狼等遂南附關羽。”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操與劉備在漢中大戰之際便在河南征發民夫去漢中服徭役,結果很多百姓不從,紛紛投奔關羽。關羽之所以能在襄樊之戰中水淹七軍、斬龐德、降於禁、威震華夏,嚇得曹操要遷都避其鋒芒,除了關羽自身勇武善戰之外,河南百姓的反曹響應也是極其重要的。曹操在河南的、遷民等行動大失民心,致使關羽北上之時百姓簞食壺漿迎接!

可以說,曹操屠城、大興土木、粗暴遷民等許多做法都激起民憤民怨,致使他在防備北方外患,征討孫權、劉備至外還要應對朝廷上的漢室反對力量、鎮壓國內層出不窮的百姓起義,分散的精力,複雜的環境致使他雖然國力強盛、政治軍事才能傑出,確終生未能一統天下。

曹操的黑歷史:《三國演義》裡是大反派,歷史上的黑點也不少

上圖_ 三國地圖

雖然《三國演義》裡虛構捏造了不少汙水往曹操身上潑,屬於抹黑行為,但並不代表正史中曹操沒有黑點,相反,曹操的黑點著實不少。因此,評價曹操等歷史人物切莫以偏概全,需要看到他們為歷史程序作出重大貢獻的同時也注意帶來了的危害。

文:博陵清河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中國小說史略》《後漢書》《三國志》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