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水門事件”為何會導致尼克松下臺?

1972年5月1日,離美國大選還有6個月。根據美國民調顯示,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仍領先對手十多個百分點。然而,僅過了一個多月,大選局勢就急轉直下。

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何被視為政治老手的尼克松會突然倒臺?讓我們一起回到1972年6月17日的那個深夜。

揭秘:“水門事件”為何會導致尼克松下臺?

1972年6月17日晚,美國民主黨的一位工作人員離開水門大廈後,突然回過頭看了一眼自己的辦公室。他看著已經熄燈的辦公室裡仍有燈光晃動,於是在深感不安之下他又重返辦公室。沒想到,這一返回就爆出來一個驚天醜聞。

回到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發現裡面有人影晃動,便立即叫來保安進行抓捕。最終,保安人員從水門大廈裡搜出五個形跡可疑的男子,根據這一行人的供述:他們是奉命到民主黨總部安插竊聽裝置的,而僱傭他們的正是尼克松競選委員會。

揭秘:“水門事件”為何會導致尼克松下臺?

此事一出,美國政界譁然。在此之前,從未有過總統下場進行竊聽活動,而尼克松的出現顯然拉低了美國民眾對於政府的期望值。畢竟當年尼克松在越南戰爭問題上的出色表現可是贏得了一大批粉絲青睞呢?

雖說美國的兩黨交替執政制度一直被民眾戲稱為“在兩個爛雞蛋中選出一個不那麼爛的”,但民眾還是對總統大選是寄予厚望的,哪成想出了這檔子事。這也不難理解為何“水門事件”被視為美國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醜聞了,實在是尼克松戰鬥力不行。

揭秘:“水門事件”為何會導致尼克松下臺?

“水門事件”發生後,尼克松哪還有心情度假,第二天就返回華盛頓進行善後活動。

在尼克松團隊的危機公關下,“水門事件”被塑造成一起古巴人進行的竊聽活動,而負責揭露此事的尼克松政府搖身一變,竟然成了民族英雄。儘管還是有人對此事存疑,但在尼克松團隊的精心策劃下,最終不僅逆風翻盤,還取得了連任的機會。

揭秘:“水門事件”為何會導致尼克松下臺?

正當尼克松團隊歡欣鼓舞之時,不穩定因素出現了。一封又一封的匿名信投到了最高法院,信中明確指出“水門事件”背後還另有隱情。

沒等尼克松政府作出反應,剛聽到風聲的民主黨立即抓住機會,準備對尼克松政府進行反攻。他們利用在國會佔優勢的情況,決定組建調查委員會對大選結果進行徹查。

揭秘:“水門事件”為何會導致尼克松下臺?

隨著調查結果的層層深入,“水門事件”也發展到最精彩的部分。

1973年7月16日,尼克松的前助理巴特菲爾德向調查委員會透露:總統的辦公室內確實有監控裝置,而1970年以來,尼克松就把在白宮的談話都錄了音,以備不時之需。

揭秘:“水門事件”為何會導致尼克松下臺?

訊息一經傳出,頓時引發民怨。1974年7月24日,美國最高法院一致裁決尼克松在執政過程中嚴重違憲,並認定此次大選不具備法律效應。

此事之後,尼克松眼看大勢已去,被迫於1984年8月8日宣告辭職,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主動辭職的總統。

揭秘:“水門事件”為何會導致尼克松下臺?

縱觀“水門事件”的全過程,不難看出其中疑點重重。不說別的,就說爆發的時機節點就很靈性,它幾乎卡在了尼克松當選總統的關鍵期。

從表面上看,“水門事件”似乎是《華盛頓郵報》對國內政治醜聞的正義揭露,可實際上卻是美國兩大黨為爭奪權力而進行的一系列政治鬥爭的延伸。儘管尼克松在1972年以壓倒性優勢贏得了大選勝利,但他的改革卻觸及到了美國東部權勢集團的利益。因此“水門事件”的爆發並非偶然,也是各方勢力角逐的結果。

揭秘:“水門事件”為何會導致尼克松下臺?

不管怎樣,當人們對美國政局的事情越來越不好理解時,就像“水門事件”那樣,那就足以說明美國的民主正在變質。畢竟竊聽政治一直是美國政治的傳統,尼克松只不過是趕上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