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讀:《說岳全傳》,從國學經典中賞析中華民族的忠孝節義勇

01

“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由央視科教頻道傾力打造的“中國詩詞大會”,其受關注程度不亞於任何一部人氣網劇。不僅創造了上億的收視率,更是在全國掀起了一股“國學熱”。

共讀:《說岳全傳》,從國學經典中賞析中華民族的忠孝節義勇

不僅如此,中央更是將國學教育納入了基礎教育。從2017年起,中央在中小學推廣國學經典教育,首次提出傳統文化教育的目的是“完美人格教育”,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高雅的審美、質樸的道德、深邃的哲思。

2017年9月,中小學教育教材全面改版,教材內增設了大量國學知識,僅小學教材中的古詩、文言文增幅就高達80%。

國家為何如此重視國學?

國學,泛指中國傳統的文化與學術。

中國之所以被稱為禮儀之邦,正是因為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

從為人、處事,到韜略、統馭,起源於先秦諸子,傳承於歷史長河中的國學,處處凝聚著古人文化和智慧的結晶。

燦爛的文化薰陶著中華民族的思想品行,人們秉承著“禮義仁智信”的道德準則,遵循著“尊老敬賢、儀尚適宜”的禮儀規範,書寫著一個個至仁至善的優美故事。

共讀:《說岳全傳》,從國學經典中賞析中華民族的忠孝節義勇

重拾國學,就是重拾中華的傳統禮儀,就是重拾中華的美德道義。

國學在三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世世代代地傳承、發展。這些文明的精粹低鳴於漢賦駢文、唐詩宋詞中,滲透在元曲小令和明清小說裡。

下面,我們一起共讀由清代小說家錢彩編著、金豐增訂的長篇英雄傳奇小說《說岳全傳》,一起走進國學的畫廊,領略傳統國學中的仁義和智慧。

02

《說岳全傳》全稱《精忠演義說本嶽王全傳》,成書約在清康熙至乾隆年間,卻在乾隆年間被列為禁書。

作者錢彩,據推測他本人或其父其祖父很有可能是明朝的遺老遺少,對清朝的建立有所不滿,故在《說岳全傳》中增加了許多抹黑金人的描寫。

而清人是金人的後裔,自然不能接受;加上書中大力謳歌岳飛的抗金氣節,更是容易激起所有漢人的民族情緒,因此清政府不能容忍該書氾濫,將之列為禁書。但因該書情節曲折,人物生動,頗受人們歡迎,故而民間刊行不斷,屢禁不絕。

共讀:《說岳全傳》,從國學經典中賞析中華民族的忠孝節義勇

《說岳全傳》共20卷80回,以岳飛抗金故事為題材,講述了愛國將領岳飛帶領民眾一起英勇抗金、收復失地,最終卻被以秦檜為首的權奸集團所害的故事。

岳飛作為抗擊外族入侵、保衛國家山河的民族英雄,廣受世人愛戴。自南宋開始,岳飛的故事就廣泛流傳於民間。到元朝和明朝,民間說唱、戲曲、小說,更是紛紛以岳飛為題,湧現出大量相關的平話、雜劇、傳奇、歌謠等作品。

清朝文人錢彩、金豐在這些民間傳說和演義的基礎上,加以重新編寫,創作了這部總結性的作品《說岳全傳》。

03

《說岳全傳》是一部經典的演義小說。

所謂演義,是以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為基礎,吸取野史雜說和民間傳說的內容,進行文學再創作。

本書吸收了之前有關岳飛演義的精華,加入了精彩的民間傳說,講述了一系列可歌可泣又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民族英雄形象。

武將的有勇有謀、忠肝義膽躍然紙上:嶽元帥單身闖敵營、定計收服楊虎、餘化龍等大將;王佐斷臂入敵營立下奇功;宗留守舊疾發作、口吐鮮血、大叫“過河殺賊”而死。

而文臣的錚錚鐵骨也相鋪相成:陸節度盡忠殉國後,屍身卻錚然不倒;李侍郎為保護二帝不受辱,拼死罵番王。

文臣武將們的俠骨忠腸,影響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穿越過千年的時光,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共讀:《說岳全傳》,從國學經典中賞析中華民族的忠孝節義勇

因時代的關係,本書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思想上的侷限。比如書中把宋與金、忠與奸的矛盾,神話為大鵬鳥與赤須龍的冤冤相報,以及過度強調忠君思想等。

但是全書的主旋律是頌揚民族氣節,雖然故事並不完美,但《說岳》卻從另一個側面真實地反應了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觀念,刻畫出中華民族骨髓中的忠勇和血性。

書中詳細描述了戰爭中將領們的處變不驚,他們對時機的判斷、對形勢的審度,正是韜略之道的現實運用,值得我們仔細研讀。

根據全書內容,我將它拆解為以下四個主題點,與大家共讀。

一、傳統道德之美—富者談仁、士者講義。(第一回至第二十回)

二、名將的標配——智慧與性格的合力。(第二十一回至第四十回)

三、民族的脊樑——血性與忠義的交融。(第四十一回至第六十一回)

四、演義的魅力—角色的反轉與多元。(第六十二回至第八十回)

無論世事如何變遷,無論觀念怎麼更新,傳統文化始終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他就像一位面容安詳的老人,靜靜地端坐在歷史的書卷裡,只等我們去駐足聆聽。讓我們一起平心靜氣地去了解傳統文化,體味那些歷久彌新的智慧和震撼人心的精神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