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揭秘!你知道現在皖南的徽州(黃山)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嗎?

你知道為什麼現在黃山人更喜歡去江浙地區發展嗎?

這兩個問題其實可以合在一起回答,黃山人喜歡去江浙地區發展(杭州最多)絕不僅僅是因為地域近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原因,也不僅僅是古徽州人胡雪巖的帶頭作用,而是源於同屬吳語區的文化。自春秋戰國以後黃山地區就和江浙地區一樣屬於吳越之地,而且兩地之間歷史上也曾多次相互移民,他們都是吳越民系和中原南遷漢族長期雜居融合的後代,所以現在兩地的文化也很容易相互融入。

大揭秘!你知道現在皖南的徽州(黃山)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嗎?

徽州在明代屬於南直隸,清朝康熙年間把江南省(南直隸)一分為二,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安徽省,當時名字取得的是省內的安慶和徽州兩座最有影響力城市的合稱。很顯然安慶自民國以後在安徽的影響力直線下降,而徽州文化為中國三大地方文化顯學,至今在國內都有很高的地位,所以很多外省人習慣性地把安徽文化和徽州文化混為一談,為了做兩者的區分,安徽省的簡稱也根據省內天柱山的古稱改為“皖”。

大揭秘!你知道現在皖南的徽州(黃山)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嗎?

後來徽州改為黃山市也絕不僅僅是為了發展旅遊業,和小編前面說的原因也是必然有關係的,安徽本身就是清代才新建的省份,獨立的徽州文化或許不利於徽州人對安徽省的歸屬感,也不利於省內其他城市對於省會合肥的認同感,所以徽州也順應歷史改為黃山市。但如果徽州在歷史上被劃分到浙江省,或許徽州依然還是叫徽州。(以上觀點只代表個人)

大揭秘!你知道現在皖南的徽州(黃山)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嗎?

現在的黃山市在歷史上叫徽州,而且還創造了全國文明的徽州文化。因徽州地區優越的地理條件:東有大障山之固,西有浙嶺之塞,南有江灘之險,北有黃山之阨。因此,如世外桃源,在古代自然也成為人們遷徙避難的安居之所。下面我們就一起透過徽州文化的歷史脈絡,娓娓道來現在的黃山人祖先是從何時何地遷移至此的。

(一)最早的黃山人——山越人

黃山(徽州)地區最早的行政區劃建置黝(宋以後稱黟)、歙二縣的縣名,都來自於古越語地名的發音。

大揭秘!你知道現在皖南的徽州(黃山)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嗎?

大禹時代前後,徽州氏族多為古越族土著先民。春秋戰國時期,這片地域先屬吳,吳亡屬越,越亡屬楚。直至秦王嬴政二十四年(前223年)滅楚。但這些都只是地域上的歸屬,並非實質性的管轄。當時仍屬於相對獨立的古越土著的勢力範圍。

秦始皇統一中國,這一帶隸屬於會稽郡。為加強對東南地區的統治,秦始皇將原越國的百姓遷徙至新安江上游一帶的山區,

黃山地區開始成為吳越人的聚居地

。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這裡的越人土著“依山阻險,不納王租”,史稱當時徽州居民為“山越”。

大揭秘!你知道現在皖南的徽州(黃山)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嗎?

漢獻帝建安年間,孫權派部將賀齊出兵消滅歙地所謂“山賊”(實際是對抗孫權的山越、水越)金奇、毛甘等,建立新都郡統一管理現今大概的黃山市範圍,至此當地的山越居民的比例開始下降,大量中原漢族開始逐漸遷入,徽州文化也在此時開始萌芽。

(另外隋朝末年的歙縣人汪華率眾起義,自稱為吳王,投降唐後被封為越國公,之所以會有吳王、越國公等稱號也是基於汪華本身就是吳越人,汪姓的發源地就是浙江湖州德清的防風氏。)

(二)中原南遷的世家大族——徽州文化形成

現如今的徽州文化正是中原世家大族南遷後的產物。

大揭秘!你知道現在皖南的徽州(黃山)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嗎?

中原人口大規模遷移至黃山(新安郡)始於西晉永嘉之亂後,當時北方中原一帶由於戰亂頻繁,人們紛紛渡江南遷。而徽州由於地靠江南,又處“萬山叢中”,所以是非常好的世外桃源、避難安居之所。像徽州(新安)第一顯姓“程”的始祖程元譚就是在這一時期隨晉元帝司馬睿自北方河南洛陽南遷而來,後來賜府於徽州篁墩村,此地也成為新安程氏的祭祖聖地。古篁墩也是徽州眾多南遷世家大族的祖源地,在中國的移民史當中也有這樣一句話,

北有洪洞大槐樹,南有寧化石璧村,中有徽州古篁墩。

縱觀徽州移民的歷史,有三次高潮,即兩晉時期的“永嘉之亂”、唐末的黃巢起義和兩宋時期的“靖康之恥”,這其中尤以“黃巢之亂”為著,一次就遷居來近二十個姓族。他們遷到徽州以後,一方面帶來了發達的中原農業生產和手工業技術,從而整合、改造了原徽州本土的

叢林經濟

;另一方面,是帶來了發達的中原文化,以教化鄉里,禮授社會,“起學校、習禮容”,習俗由此漸變,“尚武之風顯於梁陳,右文之習振於唐宋”。當地土著越民同北方華夏族友好共處、通婚融合,逐步統一融合為漢族,山越之稱也從歷史上消亡。

徽州文化發展過程也與移民的時間吻合,成型於東晉時期,發展於唐宋,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

(三)省內移民——安慶人

現在黃山地區不少地方還分佈著數目不低的安慶籍的居民。他們在家說的是安慶話,出門則說的是徽州話,這部分安慶裔的徽州人應該是最標準的“安徽人”。

黃山的安慶移民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始於康乾盛世時期,安慶人多地少,土地矛盾尖銳,而當時清政府剛好對皖南徽州等地的山區解禁,鼓勵墾荒,對墾闢的山地予以永遠免稅的優待,所以大批安慶人湧入徽州(黃山市),他們被徽州原住民稱為“安慶棚民”。但後來大規模的墾荒帶來非常嚴重的水土流失,嘉慶時期,多數移民被強制遣返安慶。

大揭秘!你知道現在皖南的徽州(黃山)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嗎?

第二階段則是基於太平天國運動,徽州地區由於戰亂等原因人口損失嚴重。1820年徽州府人口數為247。5萬,1851年約為290。5萬,戰爭中人口損失約為174。3萬,至1865年剩餘土著116。2萬,算下來徽州人口損失率大約為60%。徽州地區因為人口的減少出現很多空閒的土地,而安慶府地區在太平天國後也時常遭遇洪澇災害,所以安慶人又開始第二次向徽州地區遷移。自太平天國之後至1949年之前的80餘年間,遷入徽州的安慶棚民群體,正是現在黃山市安慶裔居民的祖輩。

這部分安慶人又大部分都是明代江西瓦屑壩移民的後代,因為洪武年間安慶府42萬居民有27萬來自江西瓦屑壩,至今安慶人當中也有近60%祖籍是來自江西瓦屑壩的。

補充知識點:古徽州還有“九姓漁民”一說,他們多為元末陳友諒及其部下的子孫九姓(陳、錢、林、李、袁、孫、葉、許、何)後裔,終年在新安江流域靠撐船、背纖等苦力為生。

大揭秘!你知道現在皖南的徽州(黃山)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嗎?

最後簡單地總結一下,現在的黃山人主要源自古代中原南渡漢人以及當地原有土著越人,外加近代以來大量安慶籍的江西瓦屑壩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