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水淹七軍後,如果馬上回防荊州,能不能保住既得勝利果實?

如果關羽水淹七軍之後不再繼續圍攻襄樊,而是見好就收、立即撤軍回防荊州,那他能不能保住既得勝利果實?

歷史沒有假設,但讀史之意義,豈不就是“以史為鑑”,然後不斷假設的。

關羽水淹七軍後,如果馬上回防荊州,能不能保住既得勝利果實?

一:先講關羽的已得勝利果實。

有人或會問:不攻下襄樊,又有何勝利果實可言?

參見《三國志·孫權傳》:“羽以舟兵盡生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

這就是關羽的勝利果實,俘獲曹軍名將於禁以下步騎戰兵三萬人,統統押送江陵關押了起來。

這是足以令天下震動、嚇得曹操動了遷都之念的巨大戰果!

不要小瞧了古代三萬大軍的威力。

演義裡的大戰,動輒出兵幾十萬,那全是虛構的。

關羽水淹七軍後,如果馬上回防荊州,能不能保住既得勝利果實?

且看三國史書上有明確兵力數字記載的幾次戰役:

(1)曹操打官渡之戰,掌握在身邊的機動作戰部隊,始終只有萬餘人。事見《三國志·武帝紀》。

(2)赤壁大戰前,周瑜向孫權請命出征抵禦曹軍,所率之軍也只有水陸精卒四萬。事見《三國志·周瑜傳》。

(3)劉備舉國伐吳,吳軍也徵發江東諸道重兵集於夷陵,交由陸遜統帥。吳軍總兵力為五萬餘。事見《三國志·陸遜傳》。

(4)司馬懿四千裡遠征討伐遼東,所統魏軍總兵力為步騎四萬。事見《晉書·宣帝紀》。

關羽水淹七軍後,如果馬上回防荊州,能不能保住既得勝利果實?

由此可證明,真實歷史上有三萬步騎,那是個了不得的數字,用來打一場滅國擒王的大戰,基本也足夠了。

這也解釋了:為何于禁統帥的七軍覆滅,曹操竟緊張的欲遷都以避關羽鋒芒的原因了。

因為三萬餘大軍被滅,對曹魏這樣的大國,也是傷了元氣的!

那麼反之,俘獲敵軍兵將三萬餘,對關羽來說,豈不就是極大的強壯了筋骨?

關羽的荊州軍有多少人馬?,

根據三國志資料,關羽麾下總兵力也只有三萬餘。其中經常帶在身邊的親軍,是五千精銳步騎。

所以,如果關羽立即撤軍,謹守邊防,然後慢慢消化掉俘獲的三萬餘人,最後將之轉化成為自己的力量,豈不就是實力倍增,翻了一番!

關羽水淹七軍後,如果馬上回防荊州,能不能保住既得勝利果實?

二:

如果關羽立即撤軍,曹操還會不會調遣大軍追擊,並與東吳聯手滅關羽?

答案是決不會!

因為曹操在自己尚無力佔據荊州的情況下,他決不願意看到東吳一家獨佔荊州的局面。

讓東吳與關羽在荊州互咬,才是最符合曹魏利益的!

《三國志·趙儼傳》記載了襄樊之戰結束後,魏軍樊城前線諸軍將領會面時的情形,白紙黑字明確的證實了這點。

當魏國精兵強將雲集樊城。

便由徐晃統一指揮援軍發動總攻,一舉擊破了關羽構築的樊城包圍圈。關羽大敗,被迫解圍撤軍。

注意:根據三國志,這時候,東吳偷襲荊州的行動還未發起。

關羽水淹七軍後,如果馬上回防荊州,能不能保住既得勝利果實?

從圍城中脫困的徵南將軍曹仁,終於熬到了強敵被擊退,局勢扭轉之日,狠狠地吐出了一口憋了半年的悶氣。

徐晃等諸軍將領與曹仁會面的當日,情況通報完畢,這時候的曹仁,作為宗室大將,理所當然的接管了城內、城外大軍的指揮權,重新強兵在握,復仇之火在胸中熊熊燃燒起來了。

當曹仁得知東吳已向魏稱臣,並將偷襲荊州擊關羽之背時,立即作出決定:要趁勝追擊,與東吳夾擊關羽,

也是,不讓關羽全軍覆沒,怎解襄、樊二城軍民的數月被困之恨。

由是,諸將亦以為然,紛紜踴躍請戰。

然而,任職都督護軍的趙儼卻提出了堅決反對的意見!

關羽水淹七軍後,如果馬上回防荊州,能不能保住既得勝利果實?

趙儼說:

東吳假意歸降我,口口聲聲要打關羽,卻一直不動手,無非是在等關羽兵敗樊城,力量受損的訊息,然後彼好趁虛謀利,撿便宜打死老虎。

吳人不惜用謙卑的姿態來迷惑我,只是為了給自己創造機遇。

如今關羽兵敗訊息傳去,吳軍必然已經突襲了關羽的後方。那麼,魏國就決不能再去消滅關羽這支孤軍。

應該讓關羽儲存力量,回到荊州去與東吳爭鋒。這才是魏王最想看到的局面!

如果魏國大軍追著關羽直入荊州,

那麼,首鼠兩端的孫權對魏軍的畏懼,必將會超過他對關羽的忌憚。

然後,孫權就會再次背信棄義,重新與關羽聯合,來抗擊魏軍。

而這樣的局面,決不是魏王想要看到的!

《趙儼傳》原文:“權邀羽連兵之難,恐掩其後,顧羽還救,恐我乘其兩敗,故順辭求效。。。今羽已孤迸,更宣存之以為權害。若深入追北,權則改虞於彼,將生患於我矣。王必以此為深慮。”

關羽水淹七軍後,如果馬上回防荊州,能不能保住既得勝利果實?

曹仁聽了趙儼分析,恍然大悟,當場就取消了追擊關羽的決定。

而果然如趙儼所分析。

當曹操收到關羽撤退的軍報,便憂慮曹仁會追擊關羽。立即飛馬急信,命令曹仁並戒諸軍,嚴令:決不準追擊關羽!

由此,可以確定:

如果關羽水淹七軍大勝之後,立即回防荊州,慢慢消化繳獲俘虜,增長實力。曹操大機率會吞下苦果,決不會徵發大軍伐荊州。

而在關羽實力未損反而倍増之下,東吳也就失去了偷襲荊州的機會。

可惜的是,關羽非得一口把自己吃成胖子。

以一軍之力,頓兵堅城之下,硬抗曹操發來的舉天下之兵。這就是兵家大忌,腹背受敵的必敗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