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昚——給南宋朝廷注入新活力的皇帝

南宋,偏安一隅,但依然能夠創造位居世界第一的GDP,這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後期,能抵擋蒙古鐵騎幾十年,也是史無前例的。如果說,南宋是一個斷掉臂膀的機器人,那麼宋孝宗一朝就是給其注入長達百年能量的動力之源。

趙昚——給南宋朝廷注入新活力的皇帝

孝宗

趙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伯琮,後改名瑗,賜名瑋,字元永,秀州(今浙江嘉興)人,宋太祖趙匡胤七世孫、宋高宗趙構養子。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南宋第二位皇帝(1162年7月20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

政治上,積極改革,避免結黨營私。趙昚吸取權相秦檜長期位居宰相、形成盤根錯節勢力的教訓,大大縮短了宰執的任期。趙昚時刻提防宰執發展個人勢力,結成朋黨。趙昚還十分嚴格地遵守外戚不預政的“家法”,成功地防止瞭如同後來權臣韓侂冑、賈似道以外戚擅權攬政的局面。在宰執集團內部的宰相與執政的關係上,趙昚也力圖使參知政事成為牽制宰相的力量。

為岳飛平反。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趙昚在登基之初,打著高宗的旗號下詔:“追復岳飛原官,以禮改葬,訪求其後,特與錄用。”當年十月,又頒發正式文告,宣佈追復岳飛“少保、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武昌郡開國公、食邑六千一百戶、食實封二千六百戶”的待遇。

裁撤冗官。淳熙十三年(1186年),臨安府罷逐青吏三百多人,兩年後又裁汰百司冗官七百多人,減省了不必要的支出。趙昚在另一方面嚴格限制恩蔭數目,縮減各級官員蔭補的數量。

在軍事上,趙昚整軍興武。他在五年間,舉行了三次大規模的閱兵,還積極選拔將領,自己也學習騎射。南宋的軍隊戰力有很大的提高。像選拔文官一樣,趙昚非常重視軍事人才的選拔,要求各地薦舉將領不受等級和數量的限制。經武舉考試合格者,還必須到軍中熟悉軍政七年。樞密院設定諸軍大小將領的花名冊,以備隨時抽驗考核。

銳意北伐,但良將已不在,名相已不復。隆興元年(1163年)四月,趙昚授意樞密使張浚籌劃北伐。五月,張浚派濠州(今安徽鳳翔)李顯忠渡江出擊。先後收復了靈璧,虹縣等地,繼而又攻陷了宿州(今安徽宿縣)。後趙昚任命李顯忠為淮南京東河北招討使、邵宏淵副之。金軍左副元帥紇石烈志寧親自率兵來攻,先被李顯忠擊退,後又調兵前來。但此時的邵宏淵按兵不動,還企圖動搖軍心,有些參戰的將領還帶兵臨陣脫逃。李顯忠孤軍奮戰,終是難支只好趁著夜色撤離宿州。金軍乘勢掩殺,宋軍大敗,死傷不可計數。

趙昚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史稱為“卓然為南渡諸帝之稱首”,是南宋名副其實的中興之主。後人說“高宗朝有恢復之臣,無恢復之君。孝宗朝有恢復之君,而無恢復之臣”。趙昚帥不過張浚這樣志大才疏之輩,將不過李顯忠、邵宏淵。手下僅有虞允文可堪大用。還要和主和派鬥爭,特別是趙昚當了二十七年皇帝,前二十五年高宗趙構一直健康的活著,對他持續施加影響。

趙昚為人勤政,節儉,孝宗朝是南宋國力最強的時候。可惜趙昚碰上了金世宗這樣的明君,金國雖然對宋採取守勢,但沒有內亂。宋和金此時屬於絕對的均勢,平衡沒有被打破。所以都無法消滅對方。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南宋王朝由破落走向恢復,由消沉走向振興的時代,他致力於改變南宋以來文恬武嬉、偏安一隅的現狀,給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帶來了一絲蓬勃希望,不僅使得南宋累積起一定的軍事力量和物質力量抵禦金朝的侵擾,也為南宋後期的抗蒙鬥爭奠定了物質基礎。

如果沒有孝宗一朝的勵精圖治,南宋的統治危機必然早就反噬其根基,可以說,孝宗間接為大宋又續命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