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投降後寫了仨字,司馬昭讀後放心,群臣不解,司馬昭:倒著讀

俗話說

識時務者為俊傑,

為人處世需要知進退,識時務,方可以謀求其他,對於活在當下的我們來說,無非就是會來事,有眼色,懂的取捨,能夠認清現狀,即使需要根據當情況做出一些違背自己意願的事情也在所不惜,才能在職場和社會更好的立足。

在古代的識時務,不但能獲得些許利益,甚至能夠保全一家老小的性命,

越王勾踐

就是如此,不但能識時務,還能忍胯下之辱,最後才有了

三千越甲可吞吳

的經典美談,所以嗎,在古代的環境下識時務更加重要。

劉禪投降後寫了仨字,司馬昭讀後放心,群臣不解,司馬昭:倒著讀

三國時期,相互之間征戰不斷,可以說是互有勝負,但是常年如此的情況之下,

弱肉強食,

相對較弱的國家終究會被強者所滅,當魏國大軍攻入成都之時,

後主劉禪不戰而降,投降之後寫下三個字,司馬昭讀後隨即不再有殺他的念頭,群臣不解其因,昭:倒著讀。

後期蜀漢的衰落現狀

蜀漢的巔峰時期出現在張松獻圖,攻取西川之前,那時的蜀漢可以說是全明星陣容,武有關羽張飛趙雲等頂級大將,謀略方面,臥龍鳳雛二人俱在,可以說是良將賢才因有盡有,卻是因為劉備的不忍心,使得取西川之後,蜀國走向了下坡路。

所謂

成大事者,心狠手辣

,劉備不忍心奪同宗之基業,導致鳳雛龐統死於落鳳坡,進而導致原本駐守荊州的諸葛亮不得不親自前往西川助戰,所以將老窩荊州交給了關羽,西川剛拿到手中,由於荊州失去諸葛亮之謀,關二爺來了個

大意失荊州。

劉禪投降後寫了仨字,司馬昭讀後放心,群臣不解,司馬昭:倒著讀

關於死後,張飛和劉備都死於為關羽報仇,尤其是劉備,夷陵之戰更是傾盡全國之兵,大軍八十三萬片甲不留,可以說這種做法直接使蜀國元氣大傷,之後經過諸葛亮的苦心經營終於有所好轉,但是諸葛亮

報先帝而忠陛下

的職分讓他南征北戰。

先平定南方,後揮師北伐,六出祁山可以說對蜀國的國力是一種巨大的消耗,直至公元234年,諸葛亮帶著無盡的不甘心離開了人世,由於連年的作戰,蜀國朝中多位文官,基本已經沒有能夠帶兵作戰之人。

光速投降和劉禪的小九九

公元262年,大魏伐蜀,當時的

諸葛亮傳人

姜維還在,於是帶兵死守劍閣,使魏軍一時半會難以攻城,最後魏國鄧艾想出奇策,他知道蜀國現狀,無非就是靠一個姜維在硬撐,於是令一支部隊在正面拖住姜維,而自己上演了一波繞後偷家。

劉禪投降後寫了仨字,司馬昭讀後放心,群臣不解,司馬昭:倒著讀

鄧艾和他的兒子親率精兵數千,偷渡陰平,神兵天降,沿途連攻連克,數戰數捷,以所向無敵之勢一路攻佔城池,直奔成都而去,此時的劉禪大為震驚,知道大將軍姜維無力抽身,只得派諸葛瞻前去綿竹迎敵。

此時已經是兵敗如山倒的局勢,諸葛亮再世尚不能解此之圍,更何況是一個小小的諸葛瞻,奮起反抗之下,諸葛瞻和兒子以身殉國,戰死綿竹,面對大軍兵臨城下的現狀,後主劉禪選擇出城投降,雖說投降的速度有點快,但是劉禪其實是有想法的。

提到劉禪我們都說

他是扶不起的阿斗

,當年趙雲抱著他七進七出的時候這哥們竟然還在睡覺,其實不然,諸葛亮的亡故,無異於朝中大梁倒塌,再這樣的情況下,劉禪依舊坐了29年的皇位,要是沒點本事怎麼行?其實劉禪投降有自己的小九九。

劉禪投降後寫了仨字,司馬昭讀後放心,群臣不解,司馬昭:倒著讀

首先,劉禪就很好的做到了識時務,首先,劉禪清楚認識到了蜀漢的現狀,由於諸葛亮的多次北伐,蜀國國力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諸葛亮歸天之後姜維繼承遺志,又來了個九伐中原,可以說本來勉強自保的蜀國國力又一次雪上加霜。

所以大兵壓境之際,已經沒有在和魏國硬碰硬的實力,派出諸葛瞻戰死綿竹就是個例子,就是讓朝中之臣看看,在此等條件下盲目選擇出戰的後果。

此外一點,劉禪清楚認識到了朝中官員的現狀,由於早期諸葛亮的

跨荊益兩州

的願望並沒有實現,荊州喪失之後,原本的官員全都併入益州,所以朝堂之上難免出現派系鬥爭。

劉禪投降後寫了仨字,司馬昭讀後放心,群臣不解,司馬昭:倒著讀

再者,由於自己聽信宦官,依然無法全部掌控朝政,如果在明知不敵魏國的情況之下選擇奮起反抗,就會引起朝中之人的不滿,說不定會引發一場宮變,到時候自己的性命難保也。

所以在那種情況之下,引起宮變也是死,奮起反抗也是戰死,還不如干脆投降保全一條性命,所以劉禪才做出瞭如此抉擇最終,劉禪以及其蜀漢貴族被司馬昭遷往洛陽安置。

求放過的劉禪

有話說

國無二君

,司馬昭將劉禪遷往洛陽,沒有取他性命自然有自己的想法,首先是要安定蜀中民心,以便於自己日後獲得大權,隨意不但沒有殺劉禪,還將劉禪封為安樂公。

劉禪投降後寫了仨字,司馬昭讀後放心,群臣不解,司馬昭:倒著讀

但是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他對劉禪還是有點小想法的,一個人能靠自己坐29年皇帝,還表現出一副人畜無害玩世不恭的樣子,可以說是城府極深,在司馬昭看來,劉禪極有可能是在隱忍,等待時機準備東山再起。

所以經常試探劉禪,比如一次席間,司馬昭令舞姬跳起蜀舞,原本的蜀國舊臣盡皆掩面而泣,傷心欲絕,但是作為當時皇帝的劉禪則是表現為毫無波瀾,司馬昭見狀,接著說道“

頗思蜀否?

”劉禪答“

此間樂,不思蜀也。

”司馬昭也就沒有繼續追問。

最終脫險

然而之後的司馬昭依舊不放心,除了派精幹之臣盯緊劉禪之外,還趁劉禪外出之時派人去搜查他的臥室,有一次探子搜得一張紙條,呈給司馬昭,上面寫著

中山寨

三個字,司馬昭看後,便決心放過了劉禪,群臣不知道其中真意,司馬昭說,倒著讀。

劉禪投降後寫了仨字,司馬昭讀後放心,群臣不解,司馬昭:倒著讀

倒著讀為

寨山中,

無疑是表明了劉禪渴望歸隱田園生活的心跡,彷彿就是在告訴司馬昭,我早已經沒有復國的念頭了,我現在只想在那田園之中,蓋一間小寨,享受與世無爭的生活,一心享樂,沒有雜念,求放過。

所以司馬昭最終放過了劉禪,讓他專心地做安樂公。可見,有時候逃避和示弱並不一定是壞事,起碼能和劉禪一樣

苟全性命於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