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駿打響在弘尚資產的第一槍

張駿打響在弘尚資產的第一槍

曲豔麗 | 文

張駿最為人熟知的身份,是原國泰君安資管權益與衍生品部總經理。

在“聰明投資者”評選的全市場TOP 30基金經理中,張駿赫然在列。根據聰投資料顯示,自2012年9月張駿管理“君得明”至2020年初,收益率超過300%,年化收益率超過21%。

(資料來源:“聰明投資者”公眾號,截至2020年2月10日)

2018年,中國基金報第一次將券商資管納入評獎範圍,張駿即獲得英華獎“三年期權益類資管最佳投資主辦”、“五年期權益類資管最佳投資主辦”兩項稱號,當時引發轟動。

其中,“五年期權益類資管最佳投資主辦”業內僅三位。

無論在券商資管的圈子、或者以全資管行業的維度衡量,張駿都是一梯隊的基金經理,且穩健、以“絕對收益路線”見長。

近日,張駿作別深耕十年的國泰君安資管,加入原國投瑞銀總經理尚健建立的著名私募弘尚資產,再次出發。

1

張駿的履歷,是非典型的路徑。

他起步於國泰君安證券營業部。

2001年至2005年,是A股市場幾乎持續時間最久的熊市,上證綜指從2245。44點跌至998。23點,且漫漫長夜。

在營業部的日子裡,張駿見慣了散戶廝殺——赤手空拳、丟盔卸甲,也眼見著機構鉅虧、莊家潰敗,同時他也學會了上海話。

他目睹了熊市慘狀:

哪怕一些穩定盈利的公司,當被抬至不合理價格,後面也轟然倒塌,遑論那些虛假的公司。

營業部的人間悲歡告訴張駿:

“你對金錢,要有一個責任心,尤其是客戶的錢。

基金經理管理規模的背後是千家萬戶、每一個具體的人,不止是一個符號。

2005年,國泰君安自營內部招聘,張駿抓住轉崗機會,成為投資經理,開始大量接觸上市公司。

這一年,股權分置改革是一個大牛市的起點。

張駿狀態飽滿、勁頭十足,他形容:

“就像池塘裡的那隻鴨子,拼命划水。

”巨大的滿足感衝向了他,但“其實是下了一場雨,水位上漲,但自我感覺是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很快,2008年又是一輪巨大的痛苦的熊市,張駿很快意識到,“原來這是一種輪迴,起起伏伏”。

“感受與真實,其實是有些差距的。

”張駿回憶。

2006年四季度,張駿開始管理自營實盤,在績效排名之下,很著急,“買了恨不得立刻上漲”。

這是他第一次面臨市場規律與業績考核之間的錯位壓力。

上司點醒了他:

“市場先生”的確每日來敲門,但它沒有手錶,也沒有日曆。

投資需要看得相對長一些,只要看對了,快與慢沒有那麼重要,終點才是最重要的。

耐心等待之後,股價上漲,張駿達到考核要求,真正鬆一口氣。

國泰君安自營的這段經歷,對張駿意義深刻,是他開始走“絕對收益路線”的起點。

2

張駿對人性的思考,從彼時就開始了。

基金經理是一個需要很好的處理壓力的職業。

當壓力大到一定程度,或自我摧殘,或動作變形。

“人類的煩惱來自於能力和慾望的不匹配。

”很多年之後,張駿總結。

在2006年四季度的那個時間點,自我懷疑、對職業生涯的擔憂,令他產生的慾望是“業績一定要跑到前面”,但那一刻是沒有能力的。

因此,他總結最重要的為人處世原則之一:

做人,不能著急。

2011年,張駿加入國泰君安資管,至2021年離任前,任職國泰君安資管權益與衍生部總經理,當家王牌。

國泰君安資管是頭部券商資管子公司。

早期的券商資管,是“一個另類的存在”。

在主流的通道、固收業務之外,主動權益在悄然生長。

用張駿的話說,“認真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那段日子,張駿以電影《英雄》裡的一句話形容:

“人若無名,專心練劍。

”就像擰一根扯不斷的繩子,每天加一根線,直到它成了,即一萬小時定律。

張駿的持續穩定業績,由兩個關鍵時間點奠定:2016年沒虧錢,因為倉位控制恰到好處,國泰君安君得明錄得收益率3。98%。2018年沒怎麼虧錢,因為選擇了安全性股票,國泰君安君得明錄得收益率-9。72%。其他大部分時間保持在全市場前1/3分位。

(wind,“聰明投資者”公眾號)

低調經年,終迎來爆發,好的基金經理是難以掩藏的。

2019年9月,張駿旗下大集合產品君得明轉型公募,一日銷售122億,成為爆款。

經此一役,國君資管的名聲大噪,巨浪襲來。

從結果上看,張駿以長達9年多的業績記錄,大約在2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水平,是絕對的全市場第一梯隊的基金經理。

他的自我評價卻是另外一種:

下圍棋,輸贏是絕對的,但投資卻像打麻將,“運氣成分居多”。

可能是一種“弱者心態”。

在無窮變化著的市場裡,他以雌弱之心應對,從而保持著心靈的彈性。

“投資不需要跨很高的欄,只要有對自己的認知。

弱者可以等待,四千點投資難度加大,你就等三千點的時候。

”張駿認為,做投資只需要略高於平均水平的智商、加上對自己的準確認知,即可以在市場中取得一定的位置。

3

無疑,張駿秉承價值投資理念。

他最初的理解,也是買入便宜的股票並長期持有,後來他發現並非如此。

再之後的理解,是巴菲特的“長坡厚雪”,但護城河也會變窄,或被顛覆,需要不斷地挖。

所以,價值投資理念是一個不斷更迭的存在。

“價值是一個客觀的存在,但又不是一個簡單的客觀存在。

”張駿總結。

再後來,張駿慢慢意識到,價值投資是基於“價值觀”的投資:

“為什麼我願意買一個公司?

為什麼我願意買之成為重倉?

它的確是好生意、好行業,但本質是什麼?

張駿推導至根本:

“最終是我認可管理層,認可其價值觀,正直誠懇。

我知道與之同行,不會吃虧。

由此引出“三觀正”的概念,張駿認為,所謂“世界觀”,是“我要理性”,對客觀世界的認知。

所謂“人生觀”,是“我的理想”,在對世界認知之後所產生的慾望。

所謂“價值觀”,是“我的路徑”,就像老子所說“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是走正路或抄小路。

再回到價值投資本身,靜態三要素:

內在價值、安全邊際、市場形勢。

“內在價值”即世界觀、對客觀存在的認知,是投資的矛。

“安全邊際”是價值觀、路徑,即《論語》中的“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市場順風則進取,市場逆風則退守,,不折騰、淡然。

“市場形勢”是人生觀、你對待波動的態度,是利用情緒或被情緒利用。

張駿引用《論語》中的一句話: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意思是,在投資中,無論外在世界跑得多歡,不要著急,做好你自己。

從知識結構上,張駿總結,最初級的是資訊,資訊是無用的。

在資訊之上,抽象出邏輯。

在邏輯之上,是原理或方法論。

比如,景氣度是一個邏輯,價值投資看重更長週期的邏輯,卻很少看景氣度。

當上升到原理層面,張駿認為,是一個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管理層,導致穿越景氣起伏。

巴菲特說過,價值投資的理念,懂的人5分鐘就能懂,不懂的人一輩子也無法成為一名價值投資。

在張駿看來,價值投資並不是多麼高深,其實是人生態度、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原

則相結合的東西。

4

是的,張駿心中最理想的,是可以躺贏的股票。

但斌說過,只買兩種股票,一種是“改變世界的”,一種是“世界改變不了的”。

張駿的觀點是,從商業的角度,只應該投資“世界改變不了的”。

某染料龍頭是張駿的選股代表作之一。

就股權架構而言,該龍頭採取多元化經營戰略,但始終把諸多掙錢的業務保持在上市公司體內。

其董事長曾公開表示,大家放心,“我不是歲月號船長”,不會棄船逃跑。

多年以來,他只有增持沒有減持。

“一旦他的利益與你在一起,底層就無需擔憂。

之後,只需要考慮其能力高低,以及判斷一個時代趨勢。

”張駿稱,有些上市公司董事長很聰明、也與你在一起,但時代拋棄他,不會打一聲招呼。

張駿曾研究過某地產酒區域龍頭,留意到一個激勵的細節:

廠家規定,經銷商在年初上報計劃,按照分檔,事先兌現獎勵,年末再結算。

“這是對經銷商的信任,一種充分激勵。

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是最難得的。

”張駿稱,世界上很多事上升到一定高度,都是虛的。

如果說,價值投資基於“價值”本身,則價值有三層涵義:

①實物資產的價值 ②盈利能力,本質是護城河 ③企業家精神。

三者層層遞進,張駿以企業家精神為例:

“這就是一個虛的東西。

研究的角度,是不斷地訪談其經銷商、管理層、甚至實際控制人,觀察他們所體現的精神狀態。

張駿的表述很樸素:

“我不用擔心這種公司把我騙了。

“我重倉的公司,未必是最掙錢的,而是安全的、我放心的、不會睡不著覺的。

”張駿形容。

正如《孫子兵法》所說,“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

”即掙錢好比打勝仗,勝仗不由人,做投資首先應該保證不虧。

5

在情緒上,張駿是一個相對剋制的人,換句話說,“懶一點”。

他有“退”的智慧。比如,對待金錢的態度,他認為,基金經理最基本的素質是對金錢看得比較重,金錢是商業文明高度信任的結晶。但正如睿遠基金創始人陳光明說過:“資本市場誘惑太大,離錢太近了。如果品德不過關,想佔別人的便宜,就容易走彎路。”它是一體兩面的,在物質層面過於沉迷的世界觀,也會跑偏。因此,面對金錢的這種“看重”,是負得起責任,而不是慾望過盛。

“當我把自己大部分的錢投資在自己的產品裡,我獲得了與客戶一樣的感受。”張駿稱,他想傳遞一個資訊,當市場不友好,“我和你是一樣的”。

張駿說:

“人在宇宙中是一個渺小的存在,我在全市場裡面也是一個渺小的存在。

我只不過是做自己。

”他的人生觀,是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把自我捧得太高,一摔就摔暈,爬不起來。

始終貼地而行,摔一跤卻不疼。

筆者曾在2019年調研過張駿,在4個小時對話之後,其投資思路浮出水面:

在一個自己極為熟悉的股票池裡,反覆低買高賣。

“你接受被視作一個傳統的基金經理嗎?

張駿回答:

“這不是一個貶義詞。

或者換個詞,正統——堅持價值觀的正統。

張駿不與市場對抗,

否定任何。“從機率上講,新的東西超過一半是錯的。所謂的經典是可以穿越、留存下來的。”張駿總體而言是辯證的。即便新能源車、光伏行業,研究它的方法依然是不變的、有跡可循的,比如他會尋找一些“賣鏟子”的公司。而且投資於傳統行業的好處是,有相當長的可以追溯的歷史,總結規律,積累沉澱並生成認知,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複用。

就收益率而言,張駿的觀點是,投資最大的要點,在於持續穩定的盈利。

你可以享受無數次漲幅100%,卻沒有辦法承受一次跌100%,跌100%就清零了。

張駿形容,“中間不要跌大跟頭”。

“到底什麼樣的表現是優秀?答案是15%。”張駿在2019年的一篇報道中稱。2019年,筆者對話張駿,他也曾表示,全市場範疇內,長期年化收益率在10%,就是合格,12%是良好,15%是優秀,18%及以上是一線。

張駿的方法論是,把自己的投資目標安放在合適的地方,然後根據投資目標尋找折現率滿足預期的上市公司,從而構建組合。

在投資圈,提及張駿,“絕對收益路線”是很多人腦海裡的第一反應。

用一句話總結張駿的投資風格,是“回撤小”。

“絕對收益是一種思維方式,如果轉化為做人,本質就是做自己,不考慮外界喧囂。

”張駿反覆強調。

張駿的“絕對收益路線”,與其說是職業路徑的雕刻,不如說,更大的潛在驅動力在於性格和對世界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