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人性有多重要?這個真相不看破,能力越強,面臨的風險越大

我們經常說,一個人要修煉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價值,但其實你在修煉自己能力的時候,也要懂得明哲保身的智慧,不然的話,你能力越強,處境可能就會越危險。

搞懂人性有多重要?這個真相不看破,能力越強,面臨的風險越大

漢武帝時期有一個名家,叫東方朔,這個人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也是非常厲害的。

當時他為了謀取功名,竟然用了3000枚竹簡上書朝廷以求重用,漢武帝看過之後就非常欣賞他的才華,就讓他入朝為官了。

可是令人沒想到的是,東方朔做了官之後判若兩人,他整日裡不再去梳理國事,反而是故意表現自己的貪鄙。

比如說皇帝賜宴之後,剩下的肉他總是揣在懷裡帶走。

皇上賞賜給他的綢緞,他都用來娶漂亮女子,而且娶完了這些女子之後,一年就把對方休了,然後還要索回,先前給人家的東西,用來再娶別人。

他的這種做法當時是惹來了一片非議,很多人就指責他說:“先生博古通今,自命不凡,現在怎麼變成了這樣,整天干這些為人不恥的事,你就不怕有損自己的聲名,丟掉官位嗎?”

結果東方朔是怎麼說呢,他說:

時代不同了,但人情世故卻一樣。戰國時代群雄逐鹿,是亂世,那個時候人才就顯得十分重要,但現在呢,天下太平、政通人和,人才其實沒那麼重要。而且禮賢下士,不過是君主有所需要才做出來的姿態,我怎麼能當真呢?而且嫉賢妒能的人比比皆是,我又怎麼敢表現出我的才能呢?”

所以終其一生,東方朔雖然官位不高,但一直是風平浪靜,無災無難的。

搞懂人性有多重要?這個真相不看破,能力越強,面臨的風險越大

各位,看到這裡你有沒有看出點人生智慧?

《羅織經》裡面有兩句話:

為上者疑,為下者懼。

人之情多矯,世之俗多偽,豈可信乎?

我告訴你這兩句話簡直說的太對了,太有智慧了,可謂是一針見血的揭露了東方朔的智慧。

首先看第一句,講的是為上者一般都是疑心比較多的,作為下屬的多是恐懼的。

為什麼很多人能力很強、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最終的結局很慘呢?

比如韓信,劉邦能夠最終登上大寶一統天下,韓信這個人的功勞可以說是非常的大,如果沒有韓信這個豐功偉績基本就不可能實現。

為什麼劉邦要把韓信給殺了呢?

就是因為“為上者疑”,韓信的功勞太大了,功高震主,而且手上還有部隊,最後又要求劉邦給他封王,所以劉邦不得不擔憂,他害怕有一天韓信造反了,對他會造成威脅。

搞懂人性有多重要?這個真相不看破,能力越強,面臨的風險越大

那麼第2句講的是什麼呢?

就是說感情大多都是做出來的,世間的很多習俗禮節都是假裝的,怎麼能夠相信呢?

你看劉邦為什麼之前他就不擔心韓信會造反呢?為什麼之前不打壓他呢?

裡面有兩個因素,第1個是

背景因素

當時還處於亂世,秦朝還沒有覆滅,項羽又虎視眈眈,正是需要韓信的時候,所以這個時候即便韓信再猖狂,劉邦也不會對他下死手,因為還用得上他。

第2個是政治需要。

想要在亂世裡成為最終的贏家,最重要的一點是什麼?就是手上要有大量的人才。

那人才怎麼樣才會靠攏你呢,首先就需要你這個大王是個禮賢下士的主公,重視人才,人才能夠在你這裡發揮價值,他才會投奔你。

所以劉邦這個時候是不能殺韓信的,你把韓信給殺了,你不是寒了其他想要投奔於你的人才的心嗎?誰還會跟著你幹?

所以即便他裝,也要裝的很信任、很重用韓信。

搞懂人性有多重要?這個真相不看破,能力越強,面臨的風險越大

那東方朔就看明白了這一點呀,當時他做官的時候,是漢武帝統治時期,天下太平、政通人和,人才的作用沒有那麼大,所以說不必過分展現自己的才能,你太表現自己了,一方面會讓你的君王起疑心,另一方面會讓你的同行羨慕嫉妒恨,給你使絆子。

包括我們講一句話叫做“亂世出英雄”,其實也有這個道理在裡面,只不過很多人沒有看透。

為什麼亂世出英雄呢?

是不是亂世的時候人才特別多啊,並不是,只不過在亂世的時候這些人的才能能夠更好的得到發揮,有發揮的平臺。

如果關羽生在太平年代,那他就是一個看門護院的,張飛就是一個殺豬的,哪裡會成為一代名將呀?

所以各位,這個就是人性的精髓呀,你把這個悟透了,你就能夠獲得很大成就,而且同時也能夠立身保命。

搞懂人性有多重要?這個真相不看破,能力越強,面臨的風險越大

往下看,讓我再多說點!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很多人都聽過吧,為什麼最終勾踐能夠滅掉吳國呢?裡面有兩大功臣,一個是范蠡,一個是文種。

當時范蠡教勾踐以韜晦之術,讓他在吳國隱忍暫渡難關,文種則是提出了滅吳的7種方法,勾結運用這個計謀,最終打敗了吳國,稱霸一時。

但是勝利之後越國上下人人歡慶,只有范蠡,一個人緊皺眉頭,悶悶不樂。

為什麼呢?因為范蠡對勾踐多年的觀察發現,這個人長著長長的脖子,尖尖的嘴,面貌兇詐、其心難測,只能共患難,不可共歡樂。

所以勾踐滅了吳國之後,范蠡就激流勇退出逃了,當時他還給文種送了一封信,告訴他:

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可是文種是怎麼做的,他覺得范蠡太小題大做了,並且自持功高,並沒有聽從這個范蠡的建議,只是稱病在家。

結果正如范蠡所言,越國安定之後,這個勾踐就去看望文種了,他對這個文仲說:

先生可真厲害,你當時給了我7條滅吳的計謀,我只用了其中的三條,就把吳國給打敗了,剩下的幾條你要用來對付誰呢?

文種一聽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就如實回答:吳國已經滅了,他們自然沒有用處了。

只見勾踐是冷笑一聲說道:不然,我的地下先人尚需有人輔佐,先生大才,可擔當此任了。

說完,勾踐就留下一把名為“屢鏤”的寶劍,言罷便走。

這個時候文種才幡然醒悟呀,原來這個勾踐已經容不下他了,只能含淚自殺。

搞懂人性有多重要?這個真相不看破,能力越強,面臨的風險越大

所以各位看到了沒有,這就是人性,如果文種能夠早一點悟透這個人性,他可能就躲過這個危難。

再說一個故事啊,相信大家會對這種處事智慧瞭解更深一點。

秦國的時候,有一次秦始皇命這個大將王翦出去打仗,給了他60萬人馬,差不多是舉國之力了。

結果人家怎麼做的?

大軍行至霸上,嬴政來慰問,王翦乘機就說:“這次打仗,活難、路遠,能不能給點獎勵?分套大房子、多給些良田。”

嬴政聽了,眼珠子一翻:“將軍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