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焦裕祿在蘭考的歷史

我是一個蘭考人,今天就給大家說說焦裕祿在蘭考的475天,焦裕祿是在1962年12月冬天來到當時的,內澇,風沙,鹽鹼,三害的蘭考縣來擔任縣委書記,

偉人焦裕祿在蘭考的歷史

他帶領全縣幹部和群眾同吃同住,跟群眾打成一片,焦裕祿深深地瞭解,理想和規劃並不等於現實,這澇、沙、鹼三害,自古以來害了蘭考人民多少年啊,今天,要制服三害要把它從蘭考土地上象送瘟神一樣驅走,必須進行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價。

他下決心要把蘭考縣一千零八十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況摸透,親自去掂一掂蘭考的,三害究竟有多大份量,

偉人焦裕祿在蘭考的歷史

透過一年的艱苦奮戰,蘭考的除三害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在總結除,三害的工作時,焦裕祿同志作了明確透徹的總結。治沙,沙區沒有林,有地不養人,這是基本情況;有林就有糧,沒林餓斷腸,這是重要性;以林促農,以農養林,農林相依,密切配合,這是方針。造林防沙,百年大計;育草封沙,當年見效;翻淤壓沙,立竿見影。三管齊下,效果良好。這是方法。治水:蘭考地形複雜、坡窪相連,河系紊亂,這是客觀情況,以排為主,排、罐、滯、澇、臺、改兼施,這是方針;舍少救多,舍壞救好,充分協商,互為有利,上下游兼顧,不使水害搬家,這是政策,夏秋兩季觀察,冬春乾燥治理,再觀察再治理,觀察治理相結合,這是方法,治鹼:分清輕重,區別對待,這是方針,翻淤壓鹼,開溝淋鹼,打埂躲鹼,臺田試種,引進耐鹼作物,這是方法,焦裕祿同志是人民的好公僕,幹部的好榜樣,他帶領全縣人民戰天鬥地,奮力改變貧困蘭考面貌,

偉人焦裕祿在蘭考的歷史

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因肝癌晚期醫治無效,在鄭州逝世,年僅42歲,訊息傳來,蘭考大地一片悲慟,出殯的這天,上萬蘭考百姓披麻帶孝走上街頭,就連街道兩旁的樹枝上都掛滿了白布條,一位農民泣不成聲地說出了蘭考人民的心裡話“俺的好書記,你是為俺蘭考人民活活累死的呀!

偉人焦裕祿在蘭考的歷史

在看看今天的蘭考縣城裡長滿了高大挺拔的泡桐樹,花開季節一眼望去都是極美的粉,

偉人焦裕祿在蘭考的歷史

這是現在蘭考的泡桐公園位於鄭徐高鐵和連霍高速之間

偉人焦裕祿在蘭考的歷史

在蘭考人的心頭,對泡桐始終有一番特別的情愫,久久不能揮去。

泡桐花很是普通,但它又樸實,擁有極強的生命力。在曾經物質匱乏的年代,焦裕祿帶領蘭考縣人民群眾在沙丘上種泡桐樹,改變了蘭考貧窮,落後的面貌。

偉人焦裕祿在蘭考的歷史

如今,蘭考的發展日新月異,在騰飛的道路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而泡桐,卻始終如一地用自己的方式為蘭考的建設添磚加瓦,超6000畝的泡桐森林公園展示了,新時代蘭考發展的新面貌!

作者/來源:小酒窩雙眼皮

偉人焦裕祿在蘭考的歷史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