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長大後才知道原來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恐慌

大多數人喜歡八卦,對於隱私總是好奇,小時候如果有人要告訴你一個秘密,請你一定別告訴別人,你一定聽的比父母師長的叮嚀教導還認真清楚,而結果常是,你又告訴親近的朋友,叮嚀他不要告訴他人,最後知道的人,幾乎是你們那群所有朋友。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長大後才知道原來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恐慌

心理學家多有研究報告說人有偷窺欲,想知道在外在的社會規範下,若去除包裝,人真實的生存狀況如何?然而每個人都有很多隱私,偷窺-讓我們看見真實與秘密,或是在別人的狼狽中,得到一種抑人揚己的安慰,或是在別人的正能量下,得到榜樣,強化自己心靈的力量,或是在和自己相近的狀況中,得到一種我不孤寂的存在感……瞭解別人的隱私,往往能給人某種心理滿足。

這部電影正探討,整個社會集體的偷窺狂,「楚門的真人秀」比所有戲劇、各類節目更吸引人,成為廣大群眾精神食糧,創造高收視率,帶來龐大利益,這是社會共惡,也讓楚門自出生就活在被設計的人生裡,所有一切是安排好的情節,包括他的父母、朋友、妻子……都只是陪他演戲的演員,故事將人的偷窺極大化,藉此探討:你有強烈想知道真實生存狀態的慾望,而我有應當捍衛保護個人隱私的權利。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長大後才知道原來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恐慌

如果可以選擇,每個人當然是想要自由、真實、尊嚴、有隱私的人生。所以,恭喜楚門,在故事的結局,找到大海盡頭天幕上通往真實世界的門。秉持寧可重看經典舊片也不浪費時間看爛新片之原則,最近我又重看了《TrueMan Show》(真人秀 or 楚門的世界),8年內的第三次,世界變得越來越碎片化和淺薄,已經遠遠超越了trueman show裡的假設,如今人們已經不能滿足於真人秀節目,偷窺似乎更能吸引觀眾,如果再有點像冠希這樣意外的偷窺私隱,大家就不約而同不分種族不分階層的hingh上天啦。

這次我倒沒有往消費主義以及人的偷窺欲方面想,再看這部電影,讓我想起《海上鋼琴師》。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關於生命的故事,儘管trueman在一個設定好的幸福世界裡長大,不知不覺接受預設的命運,儘管創造他的世界的神(節目製作人)警告他,外面的世界並不比現在好多少,一樣充滿了欺詐虛偽痛苦失望,但他還是一心向往外面的世界,一心想要流浪遠方,為尋找心愛的姑娘。而海上鋼琴師1900,同樣有令他情竇初開,魂牽夢繫的姑娘,卻懼怕外面的世界,覺得自己無法掌控大於船身的空間和大於船上游客的人際關係。寧可葬身火海,告別人間。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長大後才知道原來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恐慌

今年初看完海上鋼琴師,我覺得這真是部好電影,但我對1900的選擇真是失望,他是個天才,是神,沒有一絲人間煙火味,他的音樂靈感從哪裡來?天才。沒有一點人間味,人間的藝術家,好像說書人柳敬亭,經歷國難,見慣生死,嚐盡繁華與荒涼,說書表達都會有大進境。音樂家亦如是,就算是演奏,個人的情緒情感都會反映出來,而將1900的經歷放大一千倍,仍不及一個10歲小童。

將自己的世界越縮越小,似乎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且是人人都會有的天性——-不如回想一下,你是否做了一份雞肋型的穩定工作之後,猶猶豫豫不敢跳槽。我相信這種逃避現實的基因潛藏在任何一個人血液裡,當然,勇於冒險的基因,也公平的根植於每個人身上。

比如平穩度過30年的trueman。他從小被安排的恐懼水,身邊的師友親人,又都在不停的向他灌輸“這個小鎮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去外面沒啥意思”的觀念,然而,終於愛情的火花一閃念,幾秒鐘的時間就點燃了他出走的火焰,他要離開這個和諧優美的世界,平淡而美好,並不是人類一生的主題,昨晚我終於看了《Big Fish》,有位田園詩人,無意入了桃花源,從此再也不思歸,12年寫了三句自以為天下第一的詩:天是藍的,草是綠的,×××是最牛B的。這就是幸福和安穩帶給詩人的——創作力的枯竭。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長大後才知道原來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恐慌

Trueman最終選擇離開片場,告別舒適安寧的生活,被設定的人生不值得度過,他決心投入未知的滾滾紅塵,這樣的結尾可謂振奮人心。

儘管我們沒有生活在片場,但大部分時候,我們的生活彷彿被一隻無形的大手無情的擺佈,當你差一分沒考上大學,差一個號碼沒中頭獎,心愛的女孩兒琵琶別抱,最好的朋友插你兩刀……你會有種永遠無法擺脫宿命的噩夢之感,但正如某網站鼓吹的: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這把控制我們命運的大手,就是我們分裂出來的另一個自己。

懦弱逃避和勇敢進去的基因,每天都在交戰著,折磨著每個人,讓人退卻,或讓人不安於平穩的生活。

其實,有什麼可怕?我不明白為何1900終於不肯下船,害怕人際關係?還是害怕失敗進而失戀。大多數人註定度過默默無聞的一生,化為歷史的灰燼,融入滾滾紅塵,但失敗又如何?一生寂寂無名又如何?生命是一段獨一無二的不可逆之旅,是百折不回去拓展生活的空間,還是縮在破缸裡曬太陽,最後都會死的。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長大後才知道原來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恐慌

不約而同的,兩個故事都選擇了愛情作為最大的動力,也許,這的確是啟用這兩種基因最合適的催化劑。

楚門很幸運,他找到了世界的出口,即便他明知道另一個世界不屬於他,但還是義無反顧的去了。另外,這部電影似乎還折射出一種社會現象來,那就是不要相信自己的父母、愛人、摯友,因為他們是這個世界欺騙你最深的人,不過這跟愛無關。可如果這個現象成立的話,那真相究竟是什麼?我想,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呆在自己的世界裡永遠都不走出去吧,因為那種叫勇氣的東西在當代人的身上幾乎已經喪失殆盡了。平安是福,又何必冒險呢。

那麼現在,你開始懷疑人生了麼?

都是假的。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長大後才知道原來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