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字經》之“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有感

原文第7、8句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出自《三字經》、王應麟

原文註解

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

作者見解

這一句主要是以竇燕山為例,說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們常聽到過很多好的諺語:

“虎父無犬子”、“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有其父必有其子”、“將門虎子”。

讀《三字經》之“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有感

我們的理解是:人要認清自己的命運,實事求是,不要想些沒用的。又或者用來誇耀厲害的有成就的人,他們的兒子也不會太差?

個人覺得我們很多人其實都誤解了它們的意思了。它們說的是倆個意思:

(1)父親是兒子的榜樣。很多時候生活中父親是什麼行為,什麼處世態度,他的兒子一般是以父親為自己的標準模仿、學習。其實很多孩子在小時候都是很崇拜父親的,長大之後敬畏就會少一些。具體能自己從父親那學多少東西還得看他父親是不是真才實學,或者有特別的處事態度、做人標準。

(2)言傳身教以及好教育方法。其實很多時候父親的行為孩子並看不懂為什麼。有些事情其實是可以為孩子解釋的,或者讓孩子主動問原因替他解答。一般來說後者效果會好很多。所以父母要讓孩子養成好學好問的習慣。他主動性問的越多,就會對世界理解的越多。透過主動學習養成的習慣。基本上他除了什麼問題自己都會找辦法解決。而不是事事問父母。

所以說,在不懂的時候一直問,是值得讚揚的。事情看得多懂的多之後他的問題反而少了,也不會事事問人。我們對比的想一下自己孩子小時候和長大的問問題的多少就可以瞭解。

模仿終究是模仿的輪廓。很多時候你需要把自己對於事件的看法以及角度讓孩子瞭解到。讓思想上沒有太多的隔閡和代溝。這樣才可以更好的教導孩子。你的思路、你的想法、你的處事態度、看問題的角度被孩子瞭解到後,他就會按照你為他刻畫的樣子去做事做人。這個行為叫做雕(琢)玉。並不需要你多偉大,但如果透過合理的方法教匯出一個好孩子。

那麼在其他人看來,你就是一個偉大的父親和母親。會不會教導孩子並不以自己出身決定。孟母教兒不也教匯出孟子,不是麼。也有句民間諺語叫“厲害的老子糊塗(混賬)的兒”(我編的)。

孩子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很多時候孩子出了問題其實很大程度上是父母沒教導好。所以說以身作則以及有一個好的方法真的很重要。

結尾語

《三字經》的第7、8句主要是講竇燕山教出來5個有出息的兒。因為就倆段話我們並不能知道實際他是怎麼教的,但也大概能猜出來一些來。

透過本文章的解釋,希望能給你帶來一些思想上的開導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