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和他兒子劉璟:老子智者兒好漢

說一對奇人父子,劉伯溫和他的兒子劉璟(jǐng,玉的光彩)。

1、

劉伯溫長著一襲大鬍子,容貌雄偉,性格慷慨激昂而重節義。論及天下安危,每每動容。明太祖知道他性格至誠,所以倚為心腹。每次召見劉伯溫,都屏退身邊的人,兩人說知心話。

劉伯溫和他兒子劉璟:老子智者兒好漢

劉伯溫自認這是不世的恩遇,君待我以國士,我以國士待之。於是知無不言。遇到明太祖有急難,不避危難,頃刻就能謀劃好對策計謀,而往往為人所難以預料。

至於平時,老劉就給明太祖講如何做人主,如何行王道,能贏取天下人心。明太祖每次都很恭敬地傾聽,尊稱劉伯溫為老先生,評價說:這是我的張良啊!

劉伯溫設計了明太祖開國的眾多密謀,人們難以知道。而後世所傳說的,往往是那些陰陽風水天象之類的學說,並非是他真正核心的本事與貢獻。

劉伯溫文昌氣勢昌盛而瑰奇,與宋濂為明代文學的一代宗師。

2、

劉伯溫對朱元璋,那是真正的明君忠臣配對。

老朱對他言聽計從,因為老劉說的對,說真話;

老劉對老朱,有什麼說什麼,因為老朱聽的進去,做得到。

劉伯溫和他兒子劉璟:老子智者兒好漢

比如明太祖私下裡問劉伯溫,內閣這幾個人物,誰能在李善長之後當宰相。

回答這話,很危險,很容易引火燒身,當然也很容易與下一任宰相結成同盟。

你知道劉伯溫怎麼回答嗎?

當時楊憲很冒尖,朱元璋有心讓他當宰相。楊憲也一直對劉伯溫示好。

但是劉伯溫就很誠摯,沒有一點私心:“(楊)憲有相才無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義理為權衡,而己無與者也,憲則不然。”

朱元璋問:汪廣洋如何?

劉伯溫說:“此褊淺殆甚於(楊)憲。”

朱元璋又問:胡惟庸如何?

曰:“丞相好比駕車的馬,擔心他會將馬車弄翻弄崩了。”

朱元璋感嘆說:“我的內閣成員們,沒有一個比先生更適合當宰相了。”

而劉伯溫卻清醒又坦誠地說:“臣疾惡太甚,又不耐繁劇,我當宰相就辜負您的恩遇。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諸人沒有一個可任宰相。”

3、

劉伯溫幫助朱元璋匡定天下,料事如神。但是他性格剛強,嫉惡如仇,遇人遇事難以像常人一樣順從屈服。

後來他幾次上諫,終於退隱老家浙江青田縣的山中,只做兩個事:喝酒,下棋。從來不提自己的一點功勞與過去。

當地縣令想去見他,卻始終被婉拒。

於是縣令就穿著便服,偽裝平民去拜見他。

昔日的準宰相劉大學士,如今的青田老劉,在山裡茅屋裡招待了老鄉,還蒸了黃米飯招待。

吃著吃著,縣令就表白了身份。

老劉吃驚地立刻起身,稱草民老劉見過父母官。然後略微寒暄,婉轉送客。再不相見。

劉伯溫韜光養晦至如此地步。最終還是以牽連胡惟庸案的名義,被召入京,不久去世。

4、

劉伯溫的二兒子,叫劉璟(jǐng,玉的光彩)。真是條好漢。

燕王朱棣造反之前,曾和劉璟一起下棋。朱棣估計是棋力不如劉璟,被突突了一頓,於是感慨說:您下棋也不讓讓我?

劉璟正色說:“可讓處則讓,不可讓者不敢讓也。”

朱棣聽了之後,默然許久。

這番對話是什麼潛臺詞?蘊意十足。

後來朱棣造反,與中央軍隊打了三年。

劉璟作為超級智囊劉伯溫的兒子,隨谷王回京都(南京),獻十六策,建文帝不聽。

當時李景隆的征伐朱棣的大元帥,領了幾十萬中央軍。劉璟被派去做他的參謀。

李景隆在北京大敗,劉璟的兒子劉貊聽說後,從山西大同趕去救老父親。倆人竟然在亂軍叢中相遇,九死一生地逃回。劉璟上《聞見錄》,建文帝不理。

於是他回到青田縣老家隱居。朱棣繼位後,召劉璟回京都。

劉璟說我重病,去不了。

於是被抓去。

劉璟見到永樂大帝朱棣,不喊皇上,仍稱“殿下”。而且說了一句讓我雷焦豬頭的話:

“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

劉伯溫和他兒子劉璟:老子智者兒好漢

朱棣大怒,將之下獄。

劉璟不用你老朱磨刀,老子自我了斷,上吊赴死。

法官求旨,說要抄了劉璟全家,統統搞死。明成祖說算了,他爹是劉基(劉伯溫)。

——看到這,真是感動。這比看武俠小說還過癮。要知道,武俠小說裡的大俠,大多是脫離實際生活的,思維、行事、遭遇往往不切實際,一看就是編的。而在這種時候,這種人,做出的這樣的事,說出這樣的話,做出這樣的選擇,真是真實,真是佩服。

——據說明末時,皇室有幾百萬朱氏宗親。筆者祖上是河南鈞州徽王系的這一支,族譜排字最早能追溯到朱棣的兒子明仁宗。可是我仍然認為明成祖是篡位。二十年為一世,距今已過了三十世。“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

現代人都太聰明瞭。

記錄下這些人,記得人間人物尚有風流至此。

PS:文字都是製藥之餘匆匆寫就,一筆而過,粗率之處,見諒。

上述故事均出自《明史》。

《千草堂讀史》057:歷史也是陰陽變化。

作者:禹州千草堂朱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