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的一位名將:抵擋後金功不可沒,卻被朝廷斬殺!

遼東三傑: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他們都是明朝末年的名將,在大明王朝在遼東抗擊後金進攻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被後人尊稱為:遼東三傑。在遼東三傑中,熊廷弼的名氣,顯然比不上袁崇煥和孫承宗。不過,在最終的結局上,熊廷弼和袁崇煥一樣,都被朝廷下令斬殺了。熊廷弼(1569年—1625年),字飛白,號芝岡,湖廣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人。以下,就讓我們一起聊一聊熊廷弼這位明朝名將。

明朝末年的一位名將:抵擋後金功不可沒,卻被朝廷斬殺!

首先,熊廷弼少時家境貧寒,放牛讀書。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考中鄉試第一名,次年中進士,因其才能被擢為監察御史。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在與後金軍的薩爾滸之戰中,經略楊鎬指揮的十二萬大軍慘敗,從此明朝力量大衰,在遼東失去優勢,不得不由進攻轉為防禦。薩爾滸之戰中,明朝擢升熊廷弼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代楊鎬為遼東經略。由此,非常明顯的是,此時的熊廷弼,完全可以稱之為“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明朝末年的一位名將:抵擋後金功不可沒,卻被朝廷斬殺!

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當時明神宗剛剛去世,明光宗即位。趁著這一機會,後金努爾哈赤進攻蒲河。明朝將士散亡七百多人,不過賀世賢等將領也有斬敵俘敵的功勞,也即遏制了後金的進攻勢頭。然而給事中姚宗文卻在朝廷誹謗熊廷弼,熊廷弼因此無法再安心職守了。

天啟元年(1621年)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遼東重鎮瀋陽、遼東首府遼陽相繼失陷,袁應泰自殺,遼河以東全部淪為後金所有。此時,朝廷裡大臣們又想起了熊廷弼。明熹宗於是對過去彈劾熊廷弼的人加以治罪,馮三元、張修德、魏應嘉、郭鞏各貶三等,除掉了姚宗文的官籍。御史劉廷宣論救,也被罷免。於是又下達詔書從家裡起用熊廷弼,並且提拔王化貞為巡撫。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明朝朝廷看來,熊廷弼無疑是抵抗後金的合適人選。

同年六月,熊廷弼入朝。七月,熊廷弼啟程時,明熹宗特地賜給他一身麒麟服,四枚彩幣,設宴於郊外,派文武大臣為他陪酒、餞行,這是少有的禮遇。又派用五千名京營選鋒護送他赴任,這自然是非常隆重的恩寵了。

明朝末年的一位名將:抵擋後金功不可沒,卻被朝廷斬殺!

天啟二年(1622年)正月,員外郎徐大化彈劾熊廷弼,嫉能妒功,不罷免他必將有害於遼東戰事。他們的奏章一併被髮給各部,張鶴鳴於是召集大臣們討論。說把熊廷弼撤職的有幾個人,其餘大多主張讓熊廷弼和王化貞各盡其職,共謀成功。正好後金軍這時逼近西平,就停止了爭議,仍然兼用他們兩人,責令他們共同努力,功罪一體。對此,在筆者看來,熊廷弼和王化貞之間的矛盾,無疑影響到了明朝和後金(清朝)之間的作戰。

沒過多久,西平之圍吃緊了。王化貞相信孫得功的計策,發動了廣寧的全部兵力,讓孫得功和祖大壽前往和祁秉忠會合,然後向前去作戰。對此,熊廷弼也傳令劉渠拔營赴援。天啟二年(1622年)正月二十二日,明朝一方在平陽橋遭遇後金軍,剛剛交鋒,孫得功和參將鮑承先等領頭逃跑,鎮武、閭陽的兵力於是也被打敗,劉渠、祁秉忠在沙嶺戰死,祖大壽逃往覺華島去了。

明朝末年的一位名將:抵擋後金功不可沒,卻被朝廷斬殺!

在此背景下,西平守將羅一貫待援不至,與參將黑雲鶴也戰死。熊廷弼當時已離開右屯,駐軍閭陽。參議邢慎言勸他緊急救援廣寧,卻被僉事韓初命阻撓,於是熊廷弼撤退了回來。當時後金軍在沙嶺停下來不再向前來。

在廣寧之戰中,王化貞平常把孫得功看作心腹,而孫得功已偷偷地投降了後金,他想活捉王化貞作為自己的功勞,就詐稱後金軍已到城邊。裡應外合之下,城中一時大亂,人各奔逃。與此同時,王化貞正關起門來辦理軍書,毫無所知。參將江朝棟推門闖進來,王化貞大聲訓斥他。江朝棟大聲喊道:“事情危險了,請你快走!”王化貞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朝棟就攙扶他出來騎馬逃走,後邊兩個僕人徒步跟著,於是丟了廣寧城,倉皇逃命。在大淩河遇上了熊廷弼,熊廷弼微笑著說:“六萬軍隊就可以把敵人一舉蕩平,到頭來怎麼樣呢?”對於熊廷弼來說,並不是心胸大度之人,在這個時候,他依然沒有忘記嘲諷王化貞。

明朝末年的一位名將:抵擋後金功不可沒,卻被朝廷斬殺!

面對熊廷弼的挖苦,王化貞感到慚愧,建議駐守寧遠和前屯。熊廷弼說:“已經晚了。現在只有保護老百姓入關去!”於是把自己所領的五千人交由王化貞來殿後,把全部積蓄都放火燒了。

天啟二年(1622年)正月二十六日,熊廷弼和韓初命一起護送百姓進入館內,王化貞、高出、胡嘉棟也先後入關,只有高邦佐自殺而死。孫的功率領廣寧城的叛將把後金軍迎入廣寧城時,王化貞逃跑已有兩天時間。後金軍追趕他們追了二百里,因路上沒得糧食吃才回去。根據《明史》等史料的記載,廣寧之戰戰敗的訊息傳到朝廷,京城為之震驚,這意味著遼西土地盡失,而努爾哈赤所在的後金,則繼續壯大了自身的實力。而這,自然成為明朝朝廷決定斬殺熊廷弼的重要原因。

明朝末年的一位名將:抵擋後金功不可沒,卻被朝廷斬殺!

最後,天啟二年(1622年)二月,朝廷逮捕了王化貞,罷了熊廷弼的官。魏忠賢對熊廷弼非常不滿,想盡早殺掉熊廷弼,他的黨羽門克新、郭興治、石三畏、卓邁等就迎合他的意思不斷催促。於是,明熹宗也煩了,在天啟五年(1625年)八月把熊廷弼殺了,將他的首級在北方的九處軍鎮輾轉示眾。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熊廷弼確實要為廣寧之戰的失利承擔責任。但是,從整體上來看,熊廷弼在抵抗後金的過程中,還是功不可沒的。

崇禎元年(1628年),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工部主事徐爾一上書訴說熊廷弼的冤屈,說:“當年廣寧兵十三萬,糧草百萬擔,全都交由化貞管理。熊廷弼只有五千名援遼部隊,駐守在右屯,距離廣寧只四十里。王化貞忽然之間同三四百萬遼民一下子都敗退下來,熊廷弼只五千人,不一起敗退就夠了,還能指望他屹然不動,堅壁固守嗎?熊廷弼的罪在哪裡呢?我請為他平反昭雪,用以激勵有苦勞的大臣!”明思宗一開始不同意。

明朝末年的一位名將:抵擋後金功不可沒,卻被朝廷斬殺!

不過,到了崇禎二年(1629年)五月,大學士韓爌等上書說:“熊廷弼的屍骨至今不能拿回去安葬,根據朝廷法度是從來沒有過的。”於是,明思宗朱由檢頒發詔書允許熊廷弼的兒子拿他的首級回去安葬,諡號襄愍。總的來說,熊廷弼在遼東巡撫任期間督造軍器,修繕城堡,調兵遣將扼守各重要地點,互為應援,守備大固。他還親巡瀋陽、撫順,相度形勢,安定民心。因此,他最終的結局,自然是令人感到惋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