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猛無比的徵西大將軍魏延,屢立戰功,為何最終落得反賊下場?

《三國演義》作為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巔峰之作,一直以來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

黃巾叛亂,西涼董卓 ,挾天子以令諸侯,赤壁鏖兵,三國鼎立等等,每一幀都精彩紛呈。

其中,最讓人耿耿於懷的幾幕要屬孔明先生出師未捷身先死,以及徵西將軍魏延,屢立戰功,屢獻良謀卻被扣以謀反的罪名。

更重要的是,魏延被以謀反罪名夷三族,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政敵楊儀的算計,儘管諸葛亮對於魏延的死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但不論如何,悲劇還是發生在了大將軍魏延身上,可嘆可恨,一介忠良卻遭人算計,落得反賊的下場。

勇猛無比的徵西大將軍魏延,屢立戰功,為何最終落得反賊下場?

一、初露鋒芒,正氣凜然

1、力排眾議、挺身而出

魏延在《三國演義》中首次出場發生在書中第四十一回,此時,劉備和曹操已經鬧翻。曹操自然不會放過劉備,一路追殺劉備至襄陽劉琮的荊州地盤。然而年少無知的劉琮聽從小人的讒言,害怕引火上身竟然忽略自己與劉備皇叔之間的親緣關係,任憑劉備在城外自生自滅。至此危急存亡之際,魏延力排眾議開城迎接劉備殘部進城。

魏延此刻的做法旨在敬重劉皇叔的人品,為其愛民忠義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與此同時在劉備這一方也對魏延的恩情記於心間。從後期的賞賜和對於魏延委以重任就可以看出來。劉備封魏延為牙門將軍,要知道上一個獲此封賞的不是旁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常山趙子龍,趙雲將軍對於劉備而言絕對是心腹級別的存在,地位僅次於結義兄弟關羽張飛。

後來,劉備奪取漢中之後力排眾議派遣魏延擔任漢中太守,鎮守於此,由此可見劉備對於魏延的絕對賞識和絕對信任。當然,這一切除過與魏延的出色能力有關之外,於魏延在危急時刻力排眾議,挺身而出搭救劉備有著莫大的關係。

2、尋得明主,一波三折

魏延儘管在襄陽城下對劉備有著搭救之恩,但是此刻的他並非劉備陣營,魏延對於劉備的情感也僅限於敬仰英雄,不忍看到劉備大漢皇帝的皇叔慘遭亂臣賊子的追殺,頗具英雄惜英雄和厚重的愛國情懷。可見魏延此人,正氣凜然頗具英雄氣概。真正進入劉備陣營是發生在劉備率部攻打長沙城,此時的魏延正供職於長沙城太守手下,長沙太守韓玄胸無大志小人一個,更無遠見良謀,貪圖偏安一隅。

黃忠黃老將軍誓死保衛長沙城卻被韓玄猜忌,並打算處死黃老將軍。魏延在這一刻又迸發出了自己的正氣凜然,率領眾軍士劫法場救下黃老將軍,當然這其中還包括長沙太守韓玄小人一個,鼠目寸光讓魏延的才能難以施展,加之魏延又是一個性格孤傲之人,一氣之下手刃了主子向劉備獻城投降。

勇猛無比的徵西大將軍魏延,屢立戰功,為何最終落得反賊下場?

從魏延的角度看合乎情理,輔佐小人於亂世之中,無疑是助紂為虐毫無前途。

但是於旁人視角,魏延頗具賣主求榮,不忠不義,難堪大任之人。因此,在魏延獻城後,作為劉備的首席軍事的孔明先生理據力爭斬殺不忠不義的魏延,原因很簡單,不僅生得反骨而且手刃主子實屬不忠之人,最後還是因為劉備的求情才得以倖免。

但是此刻也還有一種假設就是劉備和諸葛亮更像是一對唱紅白臉的家長,之所以做此狀僅僅是為了震懾魏延讓其收斂一些,不然很容易因為居功自傲惹出事端,作死狂人許攸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再者有腹有良謀,智慧超群的孔明先生在,鎮住一個小小的魏延是手拿把攥的。總之,一波三折最終魏延成功加入到了劉備的陣營。

二、屢立奇功,大發異彩

1、首戰告捷,聲名大噪

公元211年也就是建安十六年,劉備和劉璋結盟共同抵抗小軍閥張魯。

自古沒有永恆的盟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因此,一旦利益鏈斷裂,盟友關係也就不復存在了。

果不其然劉璋率先翻臉引兵攻打劉備,魏延當機立斷引兵攻打劉璋手下的泠苞陣營,儘管對方早有所備但仍然沒有佔到多少甜頭,反被隨後趕來的黃忠擊敗,並且一箭射殺了劉璋大將鄧賢。

泠苞見大勢已去引兵自救,結果還是被劉備生擒。自恃良謀在胸準備設計水淹劉備的泠苞,卻不想班門弄斧早被孔明識破,一招將計就計完美拿捏了泠苞,慌亂之中被魏延活捉。魏延初次加入,便立功無數,儘管算是和整個劉備團隊共同配合取得的成績,但是依然難以掩蓋將才魏延耀眼的戰績。

勇猛無比的徵西大將軍魏延,屢立戰功,為何最終落得反賊下場?

2、鎮守漢中,政績突出

公元219年,也就是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決定在沔陽稱王,自稱漢中王定都城於成都,這也算是多年艱苦創業的一個回饋。漢中作為蜀中的重鎮,扼住咽喉,保證蜀地安穩絕非兒戲,因此鎮守此地的將軍非身經百戰富有良謀不可。

論資歷論戰力以及關係遠近,所有人都以為是劉備的三弟張飛張翼德無疑了,但是劉備卻力排眾議,頗具慧眼地選擇了資歷尚淺,且被軍師孔明先生指責生有反骨的魏延。這還不算,在冊封儀式上劉備更是大擺宴席,宴請群臣,為了給魏延立威,劉備更是當眾要求魏延表態。魏延自然不負所望,如同當年韓信封將臺一般,神采飛揚頗有底氣回答道:

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此話一出,無人不為魏延的氣場和自信所折服,皆稱讚其乃雄偉豪邁之人。

時間來驗證歷史,事實證明劉備頗具慧眼。魏延作為漢中王,鎮守漢中四十年,漢中城固如金湯無一紕漏,百姓安居樂業無不稱其好。

手握大權的封疆大吏恪盡職守,政績突出,可稱得上蜀中將軍當中的典範。魏延所做的這一切,劉備自然是看在眼裡的,在公元221年,史稱章武元年,也就是劉備建立蜀漢王朝正式稱帝的那一年,創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論功行賞的日子自然也到來了,因為突出的政績和赫赫戰功魏延被加封為鎮北將軍。

三、輝煌不復,大勢將去

1、劉備落幕,靠山不在

魏延也算是棄暗投明的優秀典範了,在加入劉備陣營之後,屢立戰功並且也得到了相應的封賞,可謂是人生的贏家。魏延的自身的優秀素質是不可忽略的硬體加成,但是同樣不可否認或者說不可忽視的是一個良好的施展環境,換言之有一個好的老闆是重中之重。然而,魏延可以說是站隊上是有很大的問題的。

勇猛無比的徵西大將軍魏延,屢立戰功,為何最終落得反賊下場?

要知道魏延根本不算是孔明陣營或者說是孔明所信賴和看好的將領,儘管如此魏延還是功成名就完全是因為有大老闆劉備的存在。自打魏延第一次進門就已經有所顯現,孔明以魏延殺主求榮不忠不義的罪名,再附加生有反骨要斬殺魏延,劉備念及恩情和正缺人手保全了魏延,並在之後的發展中力排眾議給了魏延許多施展才能的機會,但並未真正深入孔明的心坎。之前有劉備護著,劉備去世魏延真的要被孤立起來了,自然也將不復往日光彩。

2、子午奇謀,不被認同

建興元年,也就是劉備稱帝后的第二年四月劉備遺憾離世,創業未半而中道

崩殂

。白帝託孤諸葛孔明正式扛起了蜀漢的大旗,為了蜀漢的未來和報答先帝的恩情,諸葛亮開始了浩浩蕩蕩的北伐。魏延作為蜀中少有的智勇雙全的將領之一,自然是北伐的主力。儘管孔明打心底裡是不放心魏延的,但是奈何蜀中無大將,將領上面臨著青黃不接的窘況,沒辦法只能先用魏延。當然需要強調的是,孔明先生對於魏延是完美駕馭的,整個胸有成竹手拿把攥。

魏延也深知孔明的本領,自然是不敢造次的。然而,魏延打心底上是瞧不上孔明的,認為此人太過小心謹慎,在魏延的心目中最合適的軍事莫過於鳳雛龐統,這在之前的文獻中是有記載的,龐統落鳳坡遭人暗算,魏延無比的傷心。因此,二人之間的矛盾時明視訊記憶體在的,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在用兵謹慎的孔明眼裡自然不可成功,然而,魏延除過發牢騷也是沒有辦法的,他儘管不服氣孔明,但是對於孔明的情感是深深的敬畏。

勇猛無比的徵西大將軍魏延,屢立戰功,為何最終落得反賊下場?

四、結論

魏延儘管有著殺主求榮的黑暗歷史,但是不可忽略的是他傑出的才能和正義凜然的人格魅力。而且,關於這段黑歷史說成棄暗投明是更恰當的,以天下為己任出發,輔佐小人無疑是助紂為虐,只有像劉皇叔這樣為生民立命的人才能結束戰亂為萬世開太平。因此,可以說魏延是有著極高人生追求的人,所以他的慘死才更加增添了悲劇氣氛。

他的死是政治權衡的犧牲物,也是自己性格缺陷的結果。孔明心中甚明:自己之後很難有人能夠駕馭得了性格孤傲的魏延,再者,魏延本就不屑於自己的安排,所以叛亂可能不會出現,但是違背自己遺志而行完全是有可能的,再加之魏延與楊儀素來不和,因而,種種的原因夾雜起來似乎處決魏延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最終魏延自然也成了政治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