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八大家有個“蠢萌”海張五,如今“活”進了課本里

八卦吃瓜人人喜歡,我們的先人也不能免俗——解縉鬥丞相、劉羅鍋鬥和珅,這些都是大家喜聞樂見的“都市”傳說。

正如每個故事都有一個名氣大有點笨還好面子的反派,這個反派在故事中並不是太壞,有時還有點點可愛,天津民間也這麼一位“蠢萌”的名人,成全了不少天津“都市傳說”。

這位名人就是海張五,真名張錦文,是清朝咸豐年間的天津八大家,一般還被稱作“益照臨海張五”。他得這個喝號,是因為他曾經給盛京將軍海仁賣過命,被海大人收為義子。

作為私鹽販子出身的海張五,殺人放火啥壞事都幹,故此,在天津衛的惡名遠揚,被編排了不少的笑話。

最出名的是入選過課本的“賤賣海張五”,又稱“泥人張智鬥海張五”,出自馮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

天津八大家有個“蠢萌”海張五,如今“活”進了課本里

故事大概就是泥人張在茶館遇到了有財有勢的張五爺,正巧有人誇泥人張的手藝,結果

海張五的大粗嗓門說:“在哪兒捏?在袖子裡捏?在褲襠裡捏吧!”隨後一陣笑,拿泥人張找樂子。

於是泥人張一聲不響地在袖子裡快速捏出了海張五的頭像。

吃飯的人伸脖一瞧,這泥人真捏絕了!就賽把海張五的腦袋割下來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腦袋,小鼓眼,一臉狂氣,比海張五還像海張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張五在那邊,隔著兩丈遠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著正出門的泥人張的背影叫道:“這破手藝也想賺錢,賤賣都沒人要。”

泥人張頭都沒回,撐開傘走了。但天津衛的事沒有這樣完的——

第二天,北門外估衣街的幾個小雜貨攤上,擺出來一排排海張五這個泥像,還加了個身子,打磨大樣坐在那裡。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產,足有一二百個。攤上還都貼著個白紙條,上面寫著:賤賣海張五。

估衣街上來來往往的人,誰看誰樂。樂完找熟人來看,再一快樂。

三天後,海張五派人花了大價錢,才把這些泥人全買走,據說連泥模子也買走了。

海張五這個自大而被打臉的形象算是定了型,就此成了天津人口中的“丑角兒”,給他寫了不少的花邊故事。

比如《海張五逼咸豐皇帝御用剃頭太監給自己剃頭》,說的是海張五非要享受一下皇帝的待遇,於是請來了給咸豐皇帝剃頭的太監劉公公。

天津八大家有個“蠢萌”海張五,如今“活”進了課本里

影視劇中的給皇帝剃頭

這大太監被逼無奈,奔赴天津衛給張五爺剃頭。只見他:

首先從工具箱裡,取出了40把雪亮的剃頭刀,然後告訴海張五,想要剃頭,他首先要磨刀。40把剃頭刀,劉公公正好磨了半日,晚上的時候,終於可以給海張五剃頭了。

劉公公一把剃頭刀,他只用一下,用完之後,就換第二把刀,40把刀用完,海張五的頭就剃完了。

這張五爺不樂意了,看著劉公公提著工具箱,走出了自家的宅門,他張口罵道:“給皇帝剃頭的待遇,純屬是脫褲子放屁,費二遍的力,這種不是人的待遇,咱還是不享受了!”

一副暴發戶的嘴臉躍然紙上,這種好面子又吃虧的形象算是離不開他了。民間甚至給他按了一個被罵還還不了嘴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裡,海張五成了廚子出身,不過照舊是大富大貴。

有一年臘月北門裡老爺廟出燈會,有個黑四爺出燈謎,其中一則就罵了海張五。謎面是:“此人本姓張,原來是廚行,一心辦鹽務,掠財很囂張。到了臘月二十三,家敗人也亡。”凡看過這個燈謎的都哈哈大樂,知道罵的是海張五。

可是當海張五興師問罪時,黑四爺說:“此人本姓張,指的是灶王爺,誰都知灶王爺姓張;原來是廚行,指的是家家把灶王爺供在鍋臺後頭;一心辦鹽務,指的是戶戶都把油鹽罐子放在灶王爺眼前;掠財很囂張,是說人們都供給他好吃的;到了臘月二十三,家敗人也亡,指的是二十三祭灶,把灶王爺夫妻倆和他們住的房子——灶王龕一起燒掉。五爺,你看我說得對不對?”

海張五說:“來人哪,快給四爺拿二百兩銀子來!”

作為津門八大家之一,張家的富有也曾是民間的一大懸案,有故事說,民國年間,由於種種原因,張家第四代要變賣一些珍寶償還外債,那時,北京一位珠寶商人得到訊息,來到天津張家收購珍玩,在珠寶商面前,張家拿出了多年秘不示人的寶貝,一律用錦盒、錦匣、錦囊包裝,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其中很多是當年朝廷御賜之物,稀世罕見者不在少數。這位珠寶商人感慨道:“北京街面上,王公大臣家我沒少去,沒少看精品,但都沒有像今天這樣,看到這麼多上等的玉料和翡翠精品。”據說,賣完這批之後,張家欠的外債都還清了,還剩十萬銀元。

天津八大家有個“蠢萌”海張五,如今“活”進了課本里

津門八大家之一的石家留下的家宅。

要知道,張家只是所謂八大家之一,其他七家的家底兒由此也可以想象了。

不過,170、80年過去,同列津門八大家的其餘七家早就成了歷史書的註腳,而這位海張五依舊栩栩如生,活在小學生的課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