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武都大地震改變的炎漢國運,註定無功的子午谷之謀

時間來到227年的年底,丞相準備北伐了。

大戰之前,來回顧一下四百年前的一個知識點,天池大澤。

同樣都是漢家在漢中北伐,天運問題就在這個“天池大澤”上體現出差別了。

天池大澤在,四百年前的劉邦北伐,物流根本不受困擾而且速度飛快;

天池大澤不在了,此時此刻的丞相北伐,物流就出現了大問題!

在此回顧一下漢中入關中的這幾條路吧,先來看一下四百年前的入關路線圖。

被武都大地震改變的炎漢國運,註定無功的子午谷之謀

最早祁山道和陳倉道實際上是如上圖般

依託西漢水和嘉陵江的,全程可通航。

這也就意味著在難走的秦嶺山脈,韓信的運糧渠道並不艱難,可以透過一艘艘大船使命必達。

這是此時丞相要走的河道路線。

被武都大地震改變的炎漢國運,註定無功的子午谷之謀

在這中間,漢水斷了,西漢水最終和嘉陵江源頭匯入了今天的嘉陵江。

糧草輜重無法再透過水路直接通到祁山道和陳倉道了。

您可能會疑問,嘉陵江不是可以直接通往四川嗎?從四川發水路直接走不是一樣嗎?

不一樣,因為有的河雖然確實在那裡,但卻是無法通航的。

先來看這次河流改道的原因,在劉邦出漢中的二十年後,發生了一次著名的武都大地震。

在那次地震之前,在今天的略陽地區,是一個大湖泊,叫做“天池大澤”。

被武都大地震改變的炎漢國運,註定無功的子午谷之謀

這個大澤就相當於一個大水庫,使得西漢水和嘉陵江上游的水位高漲,水流速變緩

,也將祁山道和陳倉道同漢中平原貫通了起來。

但武都大地震後有了兩點巨大改變:

1、改變了河道,漢水被截斷了。

2、保證上游能夠通航的關鍵大水庫,天池大澤被震沒了。

這相當於在西漢水和嘉陵江上游,失去了一個緩衝攔截的水庫。

這又導致了兩個巨大變化。

一個是上游水位降低,大船難以朔江而上了。

被武都大地震改變的炎漢國運,註定無功的子午谷之謀

一個是水流的流速變湍急,小船幾乎無法航行。

被武都大地震改變的炎漢國運,註定無功的子午谷之謀

這最終都成為了丞相北伐的運糧噩夢。

後來著名的“木牛流馬”中的“流馬”,實際上就是最後一次北伐時,應對褒斜道航行時

河道水流湍急

下發明的運糧艇。

但艇和船,這倆一比,效率不知差了多少。

被武都大地震改變的炎漢國運,註定無功的子午谷之謀

兵仙和丞相同是“武廟十哲”,兩個人截然不同的最終戰績很大程度上還是國運問題。

僅僅一次大地震,從此天差地別!

劉邦的還定三秦成為了西南政權問鼎關中的絕響!

從此以後,這個視窗永遠的關閉了!

本來秦嶺南北的比拼就是

“漢中經濟體”

PK

“關中+河東經濟體”。

被武都大地震改變的炎漢國運,註定無功的子午谷之謀

漢中本就沒啥機會!

物資生產能力的差距太大了!

唯一的機會就是關中局面亂+漢中有大神,就像四百年前的情景那樣。

現在糧道也給你震沒了,丞相要北伐了,發現過秦嶺的五條道都他娘一個德行!區別就是沒有最爛只有更爛!

被武都大地震改變的炎漢國運,註定無功的子午谷之謀

上面兩張圖畫出來,基本上會讓所有蜀漢同志都產生墮入冰窖般的寒冷。

悲,莫過於絕望!

哀,莫大於心死!

為啥丞相之後的蜀漢主政者(姜維非關鍵人物)都沒再嚷嚷啥北伐呢?

我家丞相通天大才尚且功敗垂成,這其實已經預示了這是一條註定能看到結局的路。

丞相的北伐既是蜀漢的最後一劑強心針,

同樣也是蜀漢自知天命的最後一道休止符!

該認命了!能扛到啥時候就扛到啥時候吧!

在丞相準備北伐之前,召開了戰前班子會,大將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之謀”。

之前的文章我們說過,過秦嶺,大軍主要走的是陳倉道和褒斜道,儻駱道和子午道由於太險太窄,並不適合大軍行走。

魏延說,現在鎮守長安的是夏侯懋,是夏侯惇的廢物兒子,您給我精兵五千,扛糧食的五千,我走子午谷用不了十天就能神兵天降到達長安。

(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

那草包聽我降臨必定棄城逃跑,長安城中此時惟有御史和京兆太守,沒有抵抗能力了,長安城中的糧食夠我吃的。(

楙聞

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

等到魏國再調大軍來最少得二十多天,到時您也接應過來了,這樣,咱一口氣就把咸陽以西拿下來了。

(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

魏延的這個提案,成為了千百年來眾多軍事愛好者討論的一個大課題,因為魏延眼睜睜說的聽起來是挺是那意思的,再結合丞相後來北伐了那麼多次卻全都失敗了,為什麼當初不賭一把呢?

站在丞相的角度上你琢磨這件事,你就會明白為什麼丞相不賭這一把。

第一,你算上扛糧食的就一萬人去,

最關鍵的一點,夏侯懋萬一不跑呢?

你攏共這一萬人想佔領四百年古都長安?

你最關鍵的設想點,如果建立在主動權在別人手中,你預期他會怎樣做,這種預案上來就失敗90%了!

即便成功了!那是咱運氣好,談不上咱有本事。

第二,你的最大能動性是佔住長安,然後等丞相來支援,丞

相這大軍能不能準時趕來支援你是個很大的問題

要知道大軍走的可是過秦嶺的恐怖道路,中間但凡有點斷交或突發情況,時間一耽誤,你就徹底成孤軍了。

第三,哪怕支援你來了,你們以長安做據點跟魏國援軍決戰靠不靠譜。

縱觀古往今來的關中爭奪戰,焦點都在黃河與潼關,

關中這大平原更適合的是塊頭更大,實力更強的魏國鋪開優勢兵力,長安城基本上並沒有阻擊成功過大規模的攻堅戰。

有人猜測,魏延的意圖也許是為了向東堵住潼關,將整個關中包了餃子,但這有兩點問題。

第一,魏延人家沒那麼說,

他自己說的最終目的是拿下咸陽以西,

他的終極任務是偷襲長安。(

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

第二,就算你堵住潼關,人家關中還有駐軍呢,你打算五千人橫掃關中無敵手嗎?再說當年曹操入關也沒有從潼關進的,而是走的蒲津渡。

被武都大地震改變的炎漢國運,註定無功的子午谷之謀

潼關你堵了,黃河呢?

綜上三點所述,魏延的這一整套下來,基本去多少次死多少次。

不過即便如此,很多人也在說,丞相這輩子太謹慎,賭一把唄,萬一成功了呢?

不就一萬個人嘛!

這就有點《三國演義》思維了,演義中動不動就七八十萬大軍,所以大家對一萬人並不當個東西。

實際上這一萬人至少相當於蜀漢當時所有武裝力量的十分之一了。

魏延要的一萬人裡面還有五千精兵,去了基本是就是死,你說丞相能給嗎?

拋開這一萬兵不說,還要搭上你魏延,此時蜀中人才凋零,像樣的好將軍不好找啊!

諸葛一生不用險,好的軍事家是先為不可勝,再勝別人。

丞相是怎麼迴應的呢?

丞相說你這種孤軍打法太懸了,不如跟著我踏踏實實取隴右,那樣幾乎是百分百的成功率。

(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丞相從最開始,就沒有將戰略重點放在關中,而是西北的涼州。

丞相作為歷史級的戰略家,在《隆中對》失敗後,巧妙地制定了下一個戰略方針。

由“橫跨荊益”,變成了“縱跨涼益”。

這樣,孫劉聯盟的實力壯大了,老大曹魏受損了,老雞賊孫權那還不吃虧。

這是國際平衡上的算計。

更重要的是,隴右對於關中的戰略優勢。

第一,自關中平原往隴山打,海拔突升了大約1500米,打這種仰攻,首先就很艱難。

第二,真爬上了隴西高原後,又要面臨六盤山強烈切割的地貌環境,山勢迅速的就達到了400米以上的落差,峽谷處懸崖峭壁極為險峻。

第三,隴山東坡陡峭,西坡和緩。

被武都大地震改變的炎漢國運,註定無功的子午谷之謀

來看一下涼州和關中的地勢對比吧

涼州和關中交界的這道隴山跟秦嶺比較像,除了比秦嶺窄一塊以外,基本就是個小號的秦嶺。

被武都大地震改變的炎漢國運,註定無功的子午谷之謀

不僅非常險,而且和秦嶺一樣並沒有給人們留下幾道可以走的正經路。

兩百多年前,西北梟雄隗囂靠著這道隴山和摧枯拉朽平定天下的劉秀耗了整整五年,丞相是讀過歷史的。

不僅隗老前輩在激勵著丞相,丞相這位算賬的大當家還看到了涼州的整體戰略地位。

你從漢中往關中打,是從南往北打,這叫逆天而動,還得過恐怖的秦嶺,一路的物流成本就跟你弄神經了。

你要是從涼州往關中打,隴山比秦嶺的物流要降一個維度,而且是從西往東打,大河向東流,這叫順天而動,還是居高臨下壓下來,你想想就氣勢洶洶。

你關中要是往涼州討伐就是仰攻,當年劉秀帶著所有云臺核心將星出征隴西都這麼費勁,我防守起來也比較省心。

所以,丞相將目標瞄準了涼州,並今後基本一直在踐行這個方針。

丞相這邊開拔北伐,另一邊派了一個人去幹一件很重要的事。

他派的這個人,叫郭模。

去的地方,是魏國的魏興郡。

幹啥去呢?

詐降,捎帶腳告密。

郭模去和孟達有矛盾的魏興太守申儀那裡詐降請求歸順,投名狀就是孟達通敵的重大機密,擺事實講證據的舉報你們孟達太守跟我們眉來眼去很久了。

丞相這個目的是啥呢?

官方解釋是幫助孟達先生下決心。

(亮欲促其事)

別琢磨了,反吧,我把你退路斷了,看你還三心二意。

實際上,你要是幫孟達下決心,咋不你大軍在漢中,能隨時支援孟達時告發他呢?

這樣就能出兵幫助孟達鞏固住東三郡啊!

丞相的目的,是為他的北伐涼州,扔出孟達這個吸引火力的集火點。

226年年底,丞相同時扔出了三個劇本:

1、自己率主力走岐山道北伐隴右;

2、令趙雲、鄧芝為疑兵出褒斜道,據守箕谷作為疑兵混淆曹魏的判斷;

3、與此同時,他派郭模去向申儀洩露孟達的通敵證據。

丞相打算搞出這樣一種效果,曹叡那邊的辦公桌上在同一時間收到兩份軍情急件。

一件是蜀軍主力出現箕谷,關中告急;

另一件是新城太守孟達又反水了,東三郡告急。

曹叡迅速調動關中軍區和宛洛軍區分別平叛,然後過不了多久,接到最新戰報,孟達和箕谷蜀軍都不好弄,僵局中。

曹叡派中央軍去分別支援。

再過幾天又受到戰報:報告陛下,隴右丟啦。

丞相為了營造這個劇本可謂煞費苦心。

不過他算錯了三個人。

這三個人,讓他斷送了他一生中,最好的一次機會。

第一個人,是司馬懿。

丞相鎮漢中的同年六月,司馬懿被安排都督荊、豫州諸軍事,率所領軍鎮宛城。

司馬懿同志終於走到臺前了,這是他這輩子第一次掌大軍區軍權。

他是咋過度到軍界的具體原因到了他專場時我們會詳細說,不過似乎司馬懿這輩子的幾項重要使命中,就有專門給丞相拆臺的任務。

好巧不巧,他在這個時候駐防荊州了!

他這次恰到好處的駐軍宛城,破壞了丞相的一石二鳥之計。

被武都大地震改變的炎漢國運,註定無功的子午谷之謀

這個人,是跟丞相平級別的此時這個舞臺上算是唯二的帝國大才。

司馬懿和他一樣,都是特別會算賬的人,下一章我們就會看到,這位大神是怎樣根據自己的處境,審時度勢的計算了一輩子的。

司馬懿先生這輩子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根據自身的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申儀向司馬懿彙報孟達裡通外國後,按常理講,

這種地方大員級別的通敵案件是要交到朝堂上讓皇帝親斷的。

你怎麼就能確定是孟達造反而不是申儀栽贓呢?

司馬懿能!

司馬懿在當年孟達投降過來的時候就斷定了這小子不是啥好鳥,而且明確的對曹丕多次勸諫過,不能對這小子委以重任!

(帝以達言行

傾巧

,不可任,驟諫,不見聽)

由於司馬懿此時已經是三朝元老並有託孤威望,這份資歷使得對孟達早有預判的司馬懿做出了決定:來不及報告了!先斬後奏!迅速解決孟達!

(達無信義,此其相疑之時也,當及其未定促決之!)

當初孟達給丞相的信中,這麼寫到過:“宛城距洛陽八百里,距我所在新城一千二百里,聽說我起兵,自然要嚮明帝報告,單單中央批示的往返時間就要用一個月的時間,那時我的城池已防守堅固,各軍也作好充分的準備了。

(初,達與亮書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聞吾舉事,當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間也,則吾城已固,諸軍足辦)

結果孟達在突然得知申儀告密後開始要進行反水準備了,但沒多久他收到了司馬懿的來信,說裡面有誤會,他們誰的話我也不信,你別想不開。

(蜀人愚智,莫不切齒於將軍。諸葛亮欲相破,惟苦無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豈輕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

孟達當然知道這是拖延之詞,此時他已經開始向蜀與吳兩國分別求救了。

沒錯,還有吳的事,買賣人孟達並沒有把全部希望全壓在蜀那邊,在跟蜀通訊時,跟吳也有聯絡。

(達於是連吳固蜀,潛圖中國;吳蜀各遣其將向西城安橋、木闌塞以救達)

被武都大地震改變的炎漢國運,註定無功的子午谷之謀

這老小子多油啊!

不過他並沒有料到司馬懿會來的這麼快。

史書中說司馬懿八天走完一千二百里閃擊孟達來誇司馬老同志是閃電部隊在前進,之前我們在白起飛奔華陽戰場時就已經做過分析了,這種幾百裡的強行軍趕到戰場是不太可能的,趕到了也都累死了。

司馬懿是早早的就聽到了諸葛亮傳來孟達要造反的情報,然後沒等孟達跳反就先斬後奏式的早就上路了,才能如此出其不意的迅速趕到孟達的上庸城下。

(達得書大喜,

猶與不決

,帝乃潛軍進討)

司馬懿在給他寫信的時候,已經開始星夜兼程的急行軍了,司馬懿並沒有報告洛陽等請示,這就省了來回一千六百里的時間,等到正月孟達官方宣佈造反的時候,司馬懿已經快到了,隨後僅僅用了八天就到達了上庸城下。

這也讓孟達比較蒙圈,咋會這麼快?

(吾舉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

司馬懿的迅速趕到有什麼效果呢?

司馬懿迅速截斷了吳與蜀的支援路線,

將孟達的上庸變成了一個無法逃脫也無人支援的孤城。

(吳蜀各遣其將向西城安橋、木闌塞以救達,帝分諸將距之)

孟達體會到了當年老長官關羽的感受了。

隨後就是連續十六天的八個方向的猛攻,一月底,上庸城破,孟達被殺,新城被司馬懿解放。

(春,正月,司馬懿攻新城,旬有六日,拔之,斬孟達)

值得說一句的是,孟達並非是被打敗的,司馬懿千里行軍,新城已被孟達經營多年,真打起來是很難拿下的。

孟達是被親戚和手下背叛當投名狀了。

(達甥鄧賢、將李輔等開門出降)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此君的結局對照他的人生喜感非凡。

司馬懿迅速拿下了孟達使得曹睿收到西北告急的檔案時,司馬懿那邊已經把平叛成功的戰報往回送了。

曹睿因此可以專心致志的面對西北危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