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項莊劍劍寒光凜凜、殺氣騰騰,劉邦時時提心吊膽

劉邦雖然蒙過了項伯,使項羽放棄了對他用兵,但是他還得去赴鴻門見項羽。第二天清晨,劉邦帶了一百多名騎兵趕赴鴻門拜見項羽。

劉邦一見項羽便畢恭畢敬地對項羽說:

臣與將軍戳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隙。(史記。項羽本紀)

這段話是說:我們曾是同生共死的盟友,你戰河之南,我戰河之北。不料想我有幸得先入關中滅了秦,又在此地與將軍重逢。可惜現在有小人挑拔離間,使將軍與我之間產生了隔閡。如果說項羽的四十萬大軍是硬實力的話,那麼劉邦的一席話,也可以說是勝似百萬雄兵的軟實力。

這一席話的弦外之音:首先我劉邦和你項羽是生死與共的盟友,我們也曾一起並肩浴血沙場。這樣的情義是生死之交的情義,是何等的可貴,我們應該珍惜這份情義。

第二,雖然我無意於先入關,可事實上我的確是先入關,按“懷王之約”我就是關中王。可我並沒有和你爭王。今天我敬稱你為項王。宮中的珠寶也全部封存在倉庫裡。我和我的將士們天天盼著你來,等你來取珠寶,等你來稱王。派重兵嚴守函谷關,也是為了嚴防盜賊和其他諸侯們來搶奪你的珠寶,和你爭王。

可是,你怎麼可以聽了小人的幾句讒言,就想要殺我滅我呢。劉邦的幾句話就把項羽陷入到了無情無義之中。把項羽說得羞愧難當,無地自容。

項羽的殺氣徹底崩潰,懷著一顆無比愧疚的心,立即就把向他告密的曹無傷給買了,指出是曹無傷胡說八道的告密,才讓他們之間產生了誤會。項羽就為了這麼一點點所謂的自尊心,虛榮心,就把他的一個重要情報人員給賣了。

這樣的政治頭腦,就算劉邦不和他爭天下,也會有周邦、李邦、張邦要來和他爭奪天下。因為他根本就沒有帝王的氣勢。

“鴻門宴”項莊劍劍寒光凜凜、殺氣騰騰,劉邦時時提心吊膽

本來鴻門宴是項羽計劃要殺劉邦的大宴。然而劉邦靠著他的幾句話就站了上峰。此時的項羽除了愧疚,還是愧疚。起初想殺劉邦的心早已拋到九霄雲外,蕩然無存。

雖然說項羽已經不想殺劉邦了,但是范增可一點也不糊塗,他清醒地意識到,將來與項羽爭天下的人就是劉邦,所以他可不會聽憑劉邦的幾句閒言碎語就放棄了要殺劉邦之心。

酒宴中,范增多次給項羽使眼色,提醒項羽殺掉劉邦,項羽裝著沒看見。范增又一次地舉起手中的玉玦,示意項羽趕快下決心殺掉劉邦,項羽還是糊里糊塗的,就是不肯下令殺劉邦。

范增明白這次是殺掉劉邦的絕好機會,一定不能錯過。無奈,范增只好趁大家喝酒時,自己起身走出大帳,召喚項莊並對項莊說:我們的主公糊塗,這會兒又不想殺劉邦了,劉邦不除後患無窮。我看不如你進帳舞劍助酒興,藉著舞劍助興的時機,找機會殺掉劉邦。(“鴻門宴”、“項莊舞劍”皆出自於劉項兩人的鴻門會晤。)

於是,項莊衝進帳營對項羽說:大王的盛宴怎可無歌舞助興?軍中既然無歌伎舞女,那就讓我項莊舞劍助酒興可好?項羽不知道這是范增欲除劉邦的計謀,也就欣然同意了項莊舞劍助酒興。

項莊的劍寒光凜凜,殺氣騰騰,劍劍逼向劉邦。劉邦看得是心驚肉跳,時時提心吊膽。就在這個危急時刻,項羽的丞相、叔叔,這個自以為是劉邦親家的項伯挺身而出,跳出來充當劉邦的護衛大將軍,他用自己的生命和身體,處處小心地保護著劉邦。

情勢十分危急,張良見事不妙,立即離席出帳叫來樊噲說:“情況緊急!現在項莊舞劍想借機刺殺沛公。你得趕快進賬保護沛公。”樊噲聽後帶盾佩劍急切地衝入營帳中。

“鴻門宴”項莊劍劍寒光凜凜、殺氣騰騰,劉邦時時提心吊膽

項羽見樊噲拿盾攜劍地闖進帳營著實地愣了一下。待他明白樊噲進帳是來助酒興的,才放鬆下來。項羽打量著樊噲的威武之軀,情不自禁地說:好壯士!賜酒。待侍者端上酒肉,樊噲便席地而坐,以盾為桌擺上酒肉,便大口大口地吃肉,大口大口的酒。

從來英雄惜英雄。項羽見樊噲威武氣壯,豪爽吃喝禁不住連連稱讚:壯士!壯士也!並再次送上酒肉。樊噲見項羽興頭正高,便不失時機地為劉邦說話,說得項羽更是羞愧不已。

劉邦見時機已到,藉口上廁所,叫出樊噲護衛他逃跑,劉邦吩咐道:為了減小動靜我一人騎馬,其他四人皆步行跟著護衛,抄小路跑回霸上。張良留下斷後,待我回至營中你再入賬辭行。

張良估計劉邦已經回到霸上,方才入賬致歉:沛公不勝酒力已醉了,無法進賬與項王道別。特命我獻給項王白璧一對,並獻玉斗一雙贈予範先生。

項羽問:沛公何在?張良回答說:我家主公聽說大王要罰他喝酒,剛剛已經離開你的帳營回霸上去了。項羽見張良呈上一對白璧很是喜歡,擺在桌上不停地欣賞著這對白璧。可是,范增接過一雙玉斗,憤怒地摔在地上,拔劍將一雙玉斗擊碎。

怒不可遏地衝著項伯喊道:與你共謀大業真乃我之不幸,將來與大王爭天下的人必是劉邦,我等皆會被劉邦掠去做俘虜。《史記 。 項羽本紀》原文:“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鴻門宴”項莊劍劍寒光凜凜、殺氣騰騰,劉邦時時提心吊膽

項羽在鴻門宴上沒有殺劉邦,最後也確實是輸給了劉邦。這件事看似項羽是偶然錯過了殺劉邦的機會,實則是,他不殺劉邦是必然的結果。

因為,項羽和劉邦的心思有著本質的不同。劉邦嚴守函谷關當然是大錯特錯。因為他低估了形勢,他沒有意識到臣鹿之戰後的情勢是項強劉弱。

但是,劉邦有著明確的目的性,他要當關中王,他要稱帝。為了稱帝他可以聽張良的,暫時放棄珠寶、美女,走出皇宮,還軍霸上。最後果然是這一系列作為救了他的命。項羽的心思不同,他只想著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和珠寶。他只想當個楚霸王。當霸王就得有諸候恭維著。像劉邦這樣的諸侯在他眼裡該是多好的諸侯。先入關中卻不稱王,還把皇宮、珠寶都留給他,等他來取來稱王。

所以他怎麼會想殺掉一個這麼“忠心耿耿”的諸侯王。從入關的行動上看,也應該看得出劉邦、項羽誰是天下之主。項羽入關要的是宮中的珠寶,而劉邦拿走的府衙內的檔案資料、戶籍。心思不同,行動不同,結果必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