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身為皇太子的李建成,為何卻敗給了李世民

李建成是唐朝的第一個太子,他在世的時候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最終沒有登上皇位,在史書上為了維護李世民的形象對於李建成多有扭曲,但不可否認李建成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

而對於玄武門之變,歷代文人都有很多看法。在我們看來,李建成是皇太子,軍功也不弱,而且還得到了李淵的支援,並且李淵還是開國皇帝,可是他沒有分配好李建成與李世民兩兄弟的權利,導致兩兄弟之間的矛盾日益加重,勢如水火。從而導致後來的玄武門之變,李建成被射死,李世民成功取得皇位,李建成他敗在哪裡?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身為皇太子的李建成,為何卻敗給了李世民

先來分析唐朝當時的歷史環境

公元617年,李淵聽從李世民的建議,晉陽起兵,一舉進攻長安與洛陽,那時的隋朝已處在搖搖欲墜的邊緣。由於隋朝連年征戰,窮兵黷武,民怨四起,國力空虛。面對李淵等人的反叛,楊廣無力抵抗,最終被殺害,隋朝滅亡。618年,李淵稱帝,改國號為唐。並且封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

這個時候大家的名分實際上已經定下,可這個時候全國還沒有統一,大家還在四處征戰。而李世民恰好主要是軍事方面的統帥,而這也為他以後積蓄人才,建功立業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身為皇太子的李建成,為何卻敗給了李世民

李世民超高的軍事才能,積蓄力量

公元621年李世民率軍圍困洛陽王世充,並且擊敗了援軍竇建德,逼迫王世充投降。就這樣,在獲取洛陽以後,李世民以此為後方,慢慢發展,逐步有了染指皇位的野心。而在全國沒有統一之前,李淵為了確保戰事順利,給了自己兒子比較大的權力,還讓李世民開設“天策府”,可以獨立招攬人才與辦公,使他的勢力不斷壯大,而李建成則是隻有皇太子之實,沒有兵權,這樣以後讓兩個兒子的矛盾日益加重,愈演愈烈,最終導致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在四處征戰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人才,如尉遲恭、房玄齡、杜如酶、秦叔寶等等。而李建成的實力也不算弱,他文有魏徵、王珪等謀士,武有薛萬徹、馮立、馮翊等將領。而在李世民實力逐漸壯大的過程,也逐漸引起了李建成的猜忌,不管出於哪方面的考量,他都想削弱李世民的力量。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身為皇太子的李建成,為何卻敗給了李世民

在這裡,李元吉不得不提一下,作為李建成的胞弟,我認為他還是有一定謀取皇位的野心的,但是能力和軍功上的不足讓他看到希望,只有聯合自己的兄弟才能有更進一步的機會,可是李元吉站錯了隊伍,選擇了李建成,不然的話也不會落得如此下場。

玄武門之變的歷史成因

而玄武門事變,同樣也是李世民放手一搏的結果,贏了稱帝,輸了則是

“一將功成萬骨枯”

。所幸的是李世民賭贏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被殺,不久後,逼迫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稱帝。

在玄武門事變之前,李建成和李世民都在找適合致對方於死地的機會。公元624年,李建成趁李淵將率仁智宮之機,聯絡慶州(甘肅慶陽)都督楊文幹,想殺死李世民。事未成而被人告發後,李淵囚禁了李建成。這次刺殺未遂讓李世民驚出了一身冷汗,隨即李世民注重李建成身邊的情報收集。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身為皇太子的李建成,為何卻敗給了李世民

公元626年,李世民透過東宮的內線得知,李建成想透過突厥進犯邊境的事情,由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藉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馬,趁機除掉李世民。在此危機情況下,李世民經過和手下幕僚商量決定背水一戰,先下手為強。

而促使李世民成功的一個關鍵人物是玄武門的守衛統領常何,正是他將大門關閉,讓李建成的援軍無法立即破門而入,李世民採取

“擒賊先擒王”

的戰術,能夠在短時間內將玄武門內的李建成殺死,,並沒造成多大的流血事件,很快就平息了。

玄武門之變並不是一個孤立事件,是李世民與李建成長年累月的矛盾升級,李世民也意識到兩者不可共存,必須有人要做出犧牲,而這場犧牲者則是政變的失敗者。也是兩兄弟間實力與謀略大比拼,誰贏誰就能成為掌權者。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身為皇太子的李建成,為何卻敗給了李世民

李建成敗在哪裡

李建成失敗首先在於

李淵沒有很好的進行權利分配

。李建成封為太子,卻沒有什麼兵權,李淵沒有統一全國之前,處處重用李世民,給予他很大的兵權,也使李世民的勢力不斷壯大,逐漸萌發取締皇太子的野心。而李建成則是空有皇太子之名,最憋屈,也導致兩兄弟間的矛盾加重。

李淵這麼做,自然有他的道理,他認為這樣,兩兄弟之間可以相互牽制。可是出乎他的意料,已不在他掌控之中,這也是李淵犯的致命錯誤。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身為皇太子的李建成,為何卻敗給了李世民

其實在整個奪嫡鬥爭中,太子李建成始終沒有對秦王李世民真正動過殺心,優柔寡斷,但李世民不一樣,胸懷大志,要想成就一番霸業,有時還得不擇手段,包括親情,兄弟情。並且李世民不斷拉攏人才,在軍中威望很高,朝堂之上,很多文官武將,功勳之臣,都是保持中立,這說明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名存實亡,得不到的眾人的支援。也因此導致他在與李世民鬥爭中,李世民總是佔據主動。

還有就是李建成缺乏政治鬥爭的覺悟,沒有預料到李世民會鋌而走險,奮起反抗,置之死地而後生。玄武門之變也是李世民經過周密的部署,早已安排好,李建成還被矇在鼓裡,也缺乏那種對世事的洞察能力。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身為皇太子的李建成,為何卻敗給了李世民

種種原因說明玄武門之變是歷史的必然,而李建成敗亡則是這場政變的犧牲品。值得慶幸的是,李世民登基後,開創了“貞觀之治”,建立了一個大唐盛世,他的功績遠遠大於他的過。對此,你們怎麼看?歡迎大家評論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