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早的游泳姿勢:泅水、泅泳、攻戰

2022-04-07 11:32

歷史上最早的游泳姿勢:泅水、泅泳、攻戰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來自於海洋,一切動植物天性親水,人類也不例外。古時臨近海洋的人們為了不斷的獲取生產、生活資料,在捕撈的過程之中逐漸的掌握了游泳、潛水的的能力。舊石器時代考古發掘中就有相當數量的“骨器及蚌鷇效器,以及骨針和各種飾物其原料為魚骨、鳥骨、鹿角。食肉類之牙齒及海蚶等物……”可以從中看出他們的生活狀況當時已有衣飾,有漁獵生活,與遠方交通……

戰爭中的游泳

等到社會較為進步的春秋戰國時期,游泳的記載也逐漸多了起來,當時人們把游泳稱作泅水或泅泳,如《列子》中的:“有濱河而居者習於水,勇於泅,採舟鬻渡利供百口……”《詩經》中的“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淺矣泳之遊之。”以及《淮南子》中還記載了人遇到泅泳對人生理狀態的影響:“食水者善遊而耐寒……”等等。從實物出土情況來看,最為典型的是“燕樂漁獵攻戰圖壺”,該壺是千年之前的青銅製品,上面的刻畫圖案豐富、生動,它反映的是當時之人農林牧漁及戰事的情景,其中人在水中捕魚的形象和如今的自由泳或側泳姿式相似,而這種流行的游泳姿勢和方法,也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游泳姿勢。從畫作的整體內容來看,將漁獵和攻戰的場景描繪在一件物品之上也從側面反映出漁獵和戰爭的緊密聯絡。

歷史上最早的游泳姿勢:泅水、泅泳、攻戰

圖片來源於網路

這種緊密的聯絡出現得不算太晚,因我國南方河湖遍佈,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下,水軍大量盛行,游泳自然而然的成為訓練水軍一種必要手段,兵書《六韜·奇兵篇》中就有記載:“奇技者,越深水渡江河者也。”可見當時會游泳者的地位之高。除此之外春秋戰國時期的越國在當時已有“習流君子之軍,宋置樓船軍,以習水善泳之人充之。”是為軍隊習泅泳之證。

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兩敗齊國後,便率領主力軍隊北上,大會諸候於黃池,並自居盟主,這時越王勾踐乘虛攻入吳國,越水師自海道入淮絕吳歸路,雪恥復越。

水軍在戰爭中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北方國家也十分重視。春秋時期,齊越兩國時有衝突,當時齊國軍隊準備北伐孤竹、離枝兩個小國,又怕精通水性的越國水軍趁虛而入。於是齊國丞相管仲特意修建了一個又大又深的水池以訓練士兵的游泳技術,並下令稱能遊者賞十金,結果“未能用金千,齊民之遊水,不避吳越。”這一招非常有效。後來齊桓公率軍北上時,越軍果然進犯,但齊國早已有所準備:“管子有扶身之士五萬人,以待戰於曲菑,大敗越人。”

自春秋戰國水軍這一兵種出現以來,歷朝歷代都將水軍建設作為增強國力的手段,時至今日現代水軍馳騁在廣闊的海洋中,保衛著我們祖國的疆土。

生產勞動中的游泳

游泳這一技能當然不僅限於軍事力量,自遠古先民擁有這項本領之後,它就一直在人們生產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

歷史上最早的游泳姿勢:泅水、泅泳、攻戰

圖片來源於網路

春秋戰國時期,人們便利用其高超的游泳技術潛入海中取珠,在《莊子·雜篇·列禦寇》就記載了一個“探驪得珠”的故事——莊子曰:“河上有家貧恃緯蕭而食者,其子沒於淵,得千金之珠。其父謂其子曰:‘取石來鍛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驪龍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採珠如此掙錢,人們自然爭相下海採珠,於是也逐漸形成了採珠這一行當,《晉書》中記載:“合浦郡土地磽确,無有田農,百姓唯以採珠為業。”甚至政府還專門派出“採珠太監”和官吏來監督百姓採珠。明洪武三十五年,差內官於廣東布政司,起取蜒戶採珠。弘治七年差太監一員看守,廣東廉州府楊梅青鶯平江三處珠池兼巡捕瓊二府,並帶管永安珠池。

明代《天工開物》中也有相關記載記載:當時的統治者為了能獲取到大量的珍珠,使得許多當地百姓不得不拼上性命取珠,精通習水性和潛泳之術的人還能活著回來,但技術較差的採珠者必須用繩索縛石並拴住身體,投入水底採集珠貝,採珠時間一長,常常來不及出水而氣絕身亡,或被鯊魚傷害。不難看出在生產生活中對游泳的技術要求更是嚴苛,對於取珠人來講,不僅要掌握最為基礎泅泳技能,而且還要學會潛水技術,在那個沒有專業裝備的年代是難以想象的,但古人憑藉著勤勞和智慧取得了許多成就,令人敬佩。

民間娛樂中的游泳

游泳自春秋戰國以來被引用於軍事,到經濟社會極度繁榮的宋代以後,成為了集觀賞、娛樂、競技於一體的重大節日觀賞型表演節目。

歷史上最早的游泳姿勢:泅水、泅泳、攻戰

圖片來源於網路

據宋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記載有這樣兩個活動一為“三月一日開金明池瓊林苑”二為“駕幸臨水殿觀爭標錫宴”,堪稱為古代版的水上奧運會。在三月一日這一天,開放開封府西側的金明池和瓊林苑,開始進行接待皇帝皇帝的各種車架禮儀,還允許百姓參觀,場面熱鬧非凡。到了農曆三月二十日這一天,皇帝會親臨現場觀看比賽,並賜宴群臣。

第一幕往往表演的是名為“水傀儡”的戲劇,《東京夢華錄》中有詳細記載“正對水中樂船,上參軍色進致語,樂作,綵棚中門開,出小木偶人。小船子上,有一白衣人垂釣,後有小童舉棹划船,遼繞數回,作語,樂作,釣出活小魚一尾。又作樂,小船入棚。繼有木偶築球舞旋之類,亦各念致語、唱和樂作而已,謂之‘水傀儡’。”這場面頗似奧運會的開幕式。

緊接著“又有兩畫船,上立秋千”,將鞦韆架在畫船船頭。“一人上蹴鞦韆”,表演者踏上鞦韆後,身體藉助鞦韆的晃悠擺動,尋找時機。“將架(蕩)平,筋斗擲身入水”,在鞦韆擺動到幾乎與頂架橫木齊平時,表演者從鞦韆上凌空起跳,在空中完成翻筋斗等花樣動作後,直插入水,“謂之水鞦韆”,類似今天花樣跳水。選手跳水時,“左右軍院虞候監教鼓笛相和”,還有會音樂伴奏,精彩異常。宋人王珪有《宮詞》雲:“內人稀見水鞦韆,爭擘珠簾帳殿前。第一錦標誰奪得?右軍輸卻水龍船。”

歷史上最早的游泳姿勢:泅水、泅泳、攻戰

圖片來源於網路

這個精彩的場面也被畫家忠實地記錄下來,元代王振鵬所繪《龍池競渡圖》中的“水鞦韆”就是其中一幅,在畫面中水鞦韆被架在船頭上,其中一人正藉著鞦韆的擺動,而擺動的幅度幾乎與頂架的橫木相平,另一人已從鞦韆上騰空而起,準備在空中完成翻筋斗等各種動作,最後跳入水中,讓觀者身臨其境。此畫從整體來看結構宏偉,構思奇妙,作者以競渡的龍舟和舟中沸騰的眾多人物,打破了建築的沉靜和大片水面的空白,使整個畫面呈現聲勢浩大、鼓號喧天、人聲鼎沸的盛大場面。

除此畫家作畫之外,在許多壁畫中也描繪了人們暢遊的情景,例如隋代莫高窟420窟中的游泳圖、北魏莫高窟第257窟的游泳圖都生動形象的描繪出當時那個時代人們游泳的場景,其中初唐莫高窟第321窟自由泳式飛天壁畫和初唐莫高窟第329窟潛水式飛天則是古人將游泳這一技能融入神仙飛天裡的又一思妙想,體現了古人浪漫瑰麗的情懷。

今天的游泳雖沒有古人那種爛漫情懷,但也豐富了人們的娛樂活動,游泳作為一種健身、休閒的方式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