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上不再新建這類煤電專案,國家能源局一則答覆引關注

國家能源局日前公佈了對政協委員《關於“碳中和”目標下煤電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的答覆覆文摘要。

該覆文摘要稱:我們在“十四五”電力發展規劃中進一步明確嚴控煤電專案,原則上不再新建單純以發電為目的的煤電專案,按需安排一定規模保障電力供應安全的支撐性電源和促進新能源消納的調節性電源。

原則上不再新建這類煤電專案,國家能源局一則答覆引關注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與環境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衛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根據覆文的表述,此處“單純以發電為目的的煤電專案”是指除發電之外,沒有其他產品和用途的電廠。因此不包括熱電聯產、熱電冷三聯產等煤電專案。

對於覆文為何剔除了熱電聯產等煤電專案,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李平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我國城市建築供暖採用火力發電熱電聯產供暖可以有效降低建築碳排放。

孫李平表示,當前電廠餘熱長距離輸送技術已經成熟,電廠的供熱面積可以大幅增加,這為進一步發揮熱電聯產的優勢提供了良好條件。同時,上馬熱電聯產專案可以替代低效率高汙染物排放的供熱鍋爐、降低燃煤的碳排放強度,非常有利於改善城市空氣質量。

國家統計局2月28日釋出的《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初步核算,煤炭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56。0%,比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25。5%,上升1。2個百分點。

英大證券此前一份研報顯示,從電源利用情況看,我國煤電機組整體利用率偏低,處於電量過剩狀態。2019年全國31個省市中,火電利用小時數高於4293小時的有14個,高於5000小時的僅有2個,2020年煤電收益所有提升,但在煤價和電價雙重擠壓下,虧損面仍在50%左右。從電源投資年限看,煤電的容量加權平均年齡約14歲,相比較30~60年的技術壽命,還處於青壯年時期。

“儘管從整體上看,我國煤電機組的利用率偏低,但是個別地區將來仍可能面臨煤電裝機不足的情況,尤其是在用電高峰時期。因此,必須堅持做好節能工作、嚴格控制高耗能專案建設,同時加大可再生能源的開發、消納和儲存,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清潔能源替代。”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第一財經記者稱。

該落款時間為2021年8月的覆文摘要稱,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快電力市場建設,透過市場化方式激發煤電在調峰、調頻、調壓以及提供系統容量支撐和轉動慣量等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