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為什麼要退位當太上皇,而不是繼續當皇帝呢?

太上皇,又稱太上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給予退位皇帝或當朝皇帝在世父親的頭銜,通常給予的物件是在世但已禪位的皇帝。就清朝的乾隆皇帝來說,嘉慶元年(1796年) 正月,舉行歸政大典,自為太上皇帝,授璽後,禮部鴻臚寺官員詣天安門城樓,恭宣嘉慶帝欽奉太上皇帝傳位詔書,金鳳頒詔,宣示天下。不過,對於已經成為太上皇的乾隆,卻依然掌控著清朝朝廷的大權。直到公元1799年,也即乾隆去世後,嘉慶才正式掌握大權。那麼,問題來了,乾隆為什麼要退位當太上皇?為什麼退位後還要獨攬大權?

乾隆為什麼要退位當太上皇,而不是繼續當皇帝呢?

首先,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公元1795年,當時已經在位六十年的乾隆,宣佈在次年退位,也即讓嘉慶成為清朝第七位皇帝,而自己則當太上皇,或者說是太上皇蒂。對於乾隆來說,退位當太上皇的直接原因就是不願意自己的在位時間超過康熙。乾隆不僅是康熙的孫子,而且,對於開創了“康乾盛世”的康熙,乾隆可謂非常尊敬,一直以康熙作為君主的典範和楷模。在此基礎上,乾隆多次表示自己當皇帝的時間不能超過自己的祖父康熙。根據《清史稿》等史料的記載,康熙的在位時間為61年。

乾隆為什麼要退位當太上皇,而不是繼續當皇帝呢?

由此,對於乾隆來說,選擇在自己在位六十年的時候退位當太上皇。除了這個原因,筆者認為乾隆的退位,可能也和自己的年齡存在一定的關係。公元1795年時,愛新覺羅·弘曆已經84歲左右了。眾所周知,人到七十古來稀,對於已經80多歲的乾隆,可謂年事較高了。在此基礎上,乾隆皇帝的身體已經不能像年輕時一樣處理那麼多的朝廷事務了。為此,選擇退位當太上皇,讓年輕的嘉慶皇帝來處理瑣碎的朝廷事務,無疑是一個比較合理的選擇。不過,在退位後,乾隆依然獨攬大權,促使嘉慶皇帝沒有什麼實權。

乾隆為什麼要退位當太上皇,而不是繼續當皇帝呢?

根據《清史稿》等史料的記載,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十九日,乾隆在召見屬國使臣時表示,自己雖然傳位給了嘉慶,但是,大事依然還是自己來辦。也即在退位後,乾隆依然把持著清朝朝廷的大權。對此,在筆者看來,這是因為已經在位60年的乾隆,依然不願意徹底地放棄權力。對於乾隆來說,對於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與此相對應的是,就資質相對平庸的嘉慶,顯然不能獲得乾隆的完全信任。為此,乾隆更願意自己來親自處理大事,而是讓嘉慶皇帝從小事著手,從而將大權逐漸過渡給他。

乾隆為什麼要退位當太上皇,而不是繼續當皇帝呢?

最後,當然,乾隆這麼做,也是出於自保。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失去權力的太上皇,往往是晚景淒涼。比如唐朝的開國皇帝,就是因為失去了權力,所以被兒子李世民所迫。在成為太上皇后,李淵自然受到了諸多的限制。至於唐玄宗李隆基,自己還沒退位,兒子就先即位了。由此,作為一個沒有權力的太上皇,李隆基的晚年同樣非常淒涼,可謂鬱鬱而終。正是歷史上的那麼多先例,促使乾隆在成為太上皇后,不願意交出權力。在此基礎上,嘉慶皇帝在前幾年完全沒有掌握實權。直到乾隆病逝後,掌握大權的嘉慶立即懲治了和珅等人,開啟了真正屬於自己的歷史時期。

文/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