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想當一輩子宅男,結果卻被滅了——易京之戰的來龍去脈

易京之戰可能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但這場發生於公元197年的戰爭卻是實實在在地決定了最後河北的霸主是誰,從而直接影響東漢末年到三國的歷史走向。這場戰爭的兩方大家倒是比較熟悉,一個是曹操老朋友袁紹,一個是劉備老朋友公孫瓚。

我本想當一輩子宅男,結果卻被滅了——易京之戰的來龍去脈

公孫瓚

戰爭的起因是亂世固定戲碼之一的下克上,本來該受幽州牧劉虞節度的公孫瓚逐漸脫離管控,打敗劉虞後又誣陷他跟袁紹串謀稱帝,編制了一套忠心大漢的公孫瓚討伐謀逆賊子劉虞的故事,理直氣壯地將老上司的腦袋砍下來送往朝廷。

我本想當一輩子宅男,結果卻被滅了——易京之戰的來龍去脈

劉虞

不過這種謊言當然無法說服其他人,況且劉虞這個人本來就是個正兒八經的皇室宗親,執政期間因為使用懷柔的方式,獲得漢人和胡人一致好評,放和平年代就是值得全國學習的模範官員,光輝人物。所以公孫瓚這一刀下去,算是激起了公憤了。什麼鮮于輔、鮮于銀(聽這名字就是胡人)、齊周都跳起來要報仇,然後請了一位挺有人望的閻柔做領袖“招誘烏丸、鮮卑,得胡、漢數萬人”第一戰就先把公孫瓚底下漁陽太守鄒丹祭了旗。

我本想當一輩子宅男,結果卻被滅了——易京之戰的來龍去脈

閻柔

袁紹自然不用說,本來就跟公孫瓚有領地上的爭奪,現在還莫名其妙背了個逆臣賊子的黑鍋(雖然他在反董卓聯軍的時候確實有請劉虞稱帝的計劃,劉虞堅決不同意就作罷了),新仇舊恨一起算,同樣十分積極地參與到了圍毆公孫瓚的行列。再加上公孫瓚本人有點暴發戶心態,放縱士卒擄掠百姓,惹得民變四起。按理說四面烽火的公孫瓚更應該珍惜還站在自己這一方的同伴,但是當自己人被敵人包圍了,他也不願意馳援,還說:“救一個人的話以後人人都等著救,不如不救,這樣才能迫使將領們努力奮鬥。”這種嘀笑皆非的當然也寒了低下人的心,於是消極應戰,或者棄城而逃,結果反公孫聯軍一路勢如破竹,最後公孫瓚敗退到了我們題目最開始說的地方:易京

我本想當一輩子宅男,結果卻被滅了——易京之戰的來龍去脈

易京

淪落到這個地步的公孫瓚忽然化身成了一個宅男,跟之前身先士卒率軍殺敵的白馬將軍可謂判若兩人。他前前後後挖了幾十道壕溝,然後在壕溝裡建高樓,據說有“千重”之多,史稱易京樓,公孫瓚覺得固若金湯,又囤積了大量糧食,還感嘆:“這爭天下我是沒機會了,不如就等吃完老本再看看情況吧。”

但袁紹可不會放任公孫瓚安安心心地當宅男,你公孫瓚不願爭天下,我袁某人興趣可還大得很,如果要打過黃河去,怎麼可能還留著公孫瓚這個心腹大患呢?所以召集部隊圍住易京從建安二年一直打到建安四年,當真說得上是鍥而不捨,不勝不休。這種持續的高壓狀態終於讓公孫瓚吃不消,於是寫信向黑山賊張燕求援,約定到時候舉火為號,內外齊出,夾擊袁紹。

可是這封信被袁紹截獲,歷史上的袁紹其實跟三國演義裡優柔寡斷,志大才疏的形象還是有些出入,至少在河北爭雄的時候,我們的袁先生還是處於優質軍閥的行列,於是將計就計,舉起火來引誘公孫瓚出城打了個漂亮的伏擊戰,公孫瓚喪失了大量人馬僥倖撿了一條命敗退回易京,但實際上已經喪失了最後的希望。接下來袁紹找到了突破易京樓的方法,那就是挖地道直接破壞樓櫓地基,以造成傾覆。在袁紹軍隊日夜不休的強攻下,公孫瓚眼見大勢已去,決定親手處死掉所有的家人,然後自盡以儲存這名漢末諸侯最後的一點尊嚴。

我本想當一輩子宅男,結果卻被滅了——易京之戰的來龍去脈

從事後分析角度來看,公孫瓚敢對劉虞先斬後奏根本源於漢室衰微,地方軍閥混戰完全憑藉實力說話,只不過是有的時候也需要禮義廉恥作為擴張勢力的遮羞布。所以即便沒有劉虞之死,袁紹也能找到其他理由討伐公孫瓚,完成統一北方的歷史任務。同樣的,在易京之戰的次年(公元200年)袁紹再次拿出匡扶漢室的大旗,而討伐的物件是老夥伴曹操的時候,曹丞相最大的問題也就不是“能臣”“梟雄”之辯,而是他和袁紹誰的拳頭更硬。

不過,這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