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樊籠,於天地間,三五知己,比鄰而居。這個終極夢想,他們真的實現了

原創 虛度er 好好虛度時光 收錄於話題#coralsky專欄25#另一種人生的故事25

逃離樊籠,於天地間,三五知己,比鄰而居。這個終極夢想,他們真的實現了

肖磊和老曹。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夢想,尋一個山清水秀的良地,按照自己的心意打造幾間小屋。屋子不用多麼奢華,稱心即可。天高地闊,清風明月,如果還有三五知己陪在身邊,可以分享,可以共同創造,就更加圓滿。

設計師肖磊和老曹用了4年時間,將這個夢想照進了現實。

▲ 主播/ 夏萌 ,配樂/ 岸部真明《少年の夢》

撰文|coralsky

設計|97

編輯 | 伊登(Eden)

自由 & 生活

Free & Life-style

01。

逃離樊籠,於天地間,三五知己,比鄰而居。這個終極夢想,他們真的實現了

逃離樊籠,於天地間,三五知己,比鄰而居。這個終極夢想,他們真的實現了

天姥山下的世外桃源。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作為《唐詩三百首》的代表詩作之一,至今聽上去仍是如此氣勢磅礴。天姥山,位於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境內,山勢險峻,景緻如畫,當年,徐霞客也曾到訪此地。

古詩中的名山大川似乎都地處偏遠,唐詩中的“天姥連天向天橫”,到了今日,現實就變成,山下的許多村落,由於交通不便等諸多因素,人煙逐漸稀少,呈現出一種破敗的景象。

逃離樊籠,於天地間,三五知己,比鄰而居。這個終極夢想,他們真的實現了

施工中的生田村,攝於2017年12月。

五年前,設計師肖磊第一次看到山腳下的村子“生田村”的時候,此地是殘垣斷壁,雜草瘋長之景象,只有一家農戶居住。那時,他和好友老曹正在琢磨著把工作室搬到安靜、靠近自然的鄉村,經朋友介紹得知了生田村的存在,又在衛星地圖上看到天姥山的山谷裡有一些屋頂,便決定去看一看。

村子地處天姥山腳下的山谷裡,有山溪流過,草木豐盈,七畝地的面積看起來也剛剛好,頗有山野幽居之景象,他們決定,就是它了。

逃離樊籠,於天地間,三五知己,比鄰而居。這個終極夢想,他們真的實現了

逃離樊籠,於天地間,三五知己,比鄰而居。這個終極夢想,他們真的實現了

逃離樊籠,於天地間,三五知己,比鄰而居。這個終極夢想,他們真的實現了

逃離樊籠,於天地間,三五知己,比鄰而居。這個終極夢想,他們真的實現了

向左滑動檢視:生田社一期改造。

初到生田村時的肖磊,35歲,那之前他過的都是順暢的學霸生活,按照他的夢想,一步步走得很踏實。少年時代他就很喜歡畫地圖,大學便考上了同濟的城市規劃專業。2005年大學畢業先後去了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和私人公司工作。

工作是穩中有升的,但是他的心卻不平靜了,一眼能看到老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嗎?他決定出國留學,去看看世界是什麼樣的。恰好,大學同窗好友老曹也有此想法,兩人互相打氣,2013年,肖磊申請到去華盛頓大學讀研,老曹則去了賓夕法尼亞大學。

2年之後,讀完研究生歸國的肖磊又一次面臨著抉擇:去設計院還是創業、做自己覺得有價值的事情。

在肖磊出國的2013年前後,有許多人從城市迴歸鄉村,做一些實驗性的專案,2015年,回國後的肖磊注意到了這種鄉村設計復興的趨勢,覺得是個可以考慮的方向,一是作為自由設計師,可以把工作室搬到鄉村,二是可以嘗試著做鄉村設計。他和老曹談了自己的想法,沒想到老曹也有此意,兩人一拍即合。

他的目標很清楚, “我是想要去鄉村生活,工作,半耕半讀,一直住在這裡。真正地融入這種本地生活,去體會古人所說的‘鄉野棲居’到底是怎樣的。但是,我不要做民宿,那都是設計師在用城市的概念設計鄉村,就很像別墅區或高階酒店。鄉村需要長住民,也需要本地化,並不是說外面的東西搬到村子裡就好。”

在這之前,兩個人在2016年已經看了一年的村子,從安吉、臨海,到奉化,看了幾十個都不太滿意,直到遇到了生田村,很符合他們想象中的樣子,幸運的是,地方上也很歡迎城市青年來地方創業,給予了很多支援。

逃離樊籠,於天地間,三五知己,比鄰而居。這個終極夢想,他們真的實現了

02。

2016年底,通向村子裡的施工路修好了,可以開車進村了,兩個人開始了他們帶有實驗性的“生田計劃”。2017年開始,這座百廢待興、急需改建的村子,從修施工路開始,到清理池塘淤泥、改建民舍、建築花園……光是一期的建設就花費了整整一年的時間。

“現在想起來,那時的確很苦。”肖磊現在仍舊記得很清楚,最開始改建的時候,要在隔壁的縣城租房住,每天開車往返。他曾花了8000塊買了個二手車,發揮了巨大作用,以至於再轉手時,破舊到只賣了200塊。

最開始的兩年,整個村子裡只有他們兩個人,一棟大房子,包含了全部的工作室和居住空間,還有花園和草坪,幾乎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見證了兩個人的付出。

逃離樊籠,於天地間,三五知己,比鄰而居。這個終極夢想,他們真的實現了

即便他們搬進去住了相當一段時間,也還是有很多的不習慣。除了要做很多農活,以及幾乎沒有便利可言之外,一種由地域上的偏遠感而引發的疏離感也在慢慢滋生,“其實開始的時候我的頭腦中也反覆在問,要不要放棄城市的生活,來鄉村受苦。在這裡不認識什麼人,沒有社交,和當地人也沒什麼共同語言,非常孤獨。”

還有經濟上的困窘,一簽二十年,看上去就像是一個賭注,而且,沒有回頭路可走。老村子處處都要花錢,每年要貼20-30萬用於村落的維護上,比如種植、維修、水電等,幾乎每天都在往裡面投錢,靠做設計賺的錢都搭進去了,還欠了朋友和家人的錢。肖磊的父母理解他的選擇,也儘可能給予力所能及的支援。

但是住著住著,他就慢慢地與自己的鄉村生活和解了,“住在鄉村,讓我有機會對城市生活有一個深刻的反省,它的確繁華熱鬧,但是那都是停留在一個淺顯浮誇的狀態,消費也被綁架,很難讓我對靈魂有深入的解讀。”

他發現,鄉村給了人一個非常好的獨處之地,讓人可以去洞察自我,思考一些哲學層面的問題,尤其是看到夜間寂靜的大山,山崗上高高懸掛的月亮,他會頓感解脫和釋然。

“ 那一刻,我自問,我何德何能有幸看到溪水敲擊石頭,清風拂過樹梢,似乎這一切只為我存在。那一刻就覺得城市裡的浮華與這幅畫面相比,沒有任何意義。”

在這個與鄉村相磨合、逐漸融入其中的過程中,肖磊和老曹的設計構思也日益明確。從中國傳統詩畫藝術中得到靈感,結合生田村的地形地貌,他們將“入簡出繁”定為追求的理念,質樸的陋室之居,對應著繁盛的自然,既清淨,又富足。生田社的樣貌就在一天一天中成型了。

逃離樊籠,於天地間,三五知己,比鄰而居。這個終極夢想,他們真的實現了

逃離樊籠,於天地間,三五知己,比鄰而居。這個終極夢想,他們真的實現了

逐漸成型的生田社。

正如春播秋收,被肖磊和老曹精心以待的生田社,開始在各個方面回報著他們。朋友們來玩,非常喜歡這個保留了原生態,又有意境美的村子,問他們能不能一同租住。有位做服裝設計的朋友潘子,索性計劃把自己的工作室搬過來。

朋友們的要求,以及最開始期望在鄉村裡做點什麼的心情,交錯在一起,本身就是自由設計師的肖磊和老曹開始琢磨,能否給那些同樣是自由職業、不受限於工作形式的人群一種“工作和生活在山野”的可能。

逃離樊籠,於天地間,三五知己,比鄰而居。這個終極夢想,他們真的實現了

潘子工作室。

於是,在一期只有工作室的基礎上,肖磊和老曹開始了二期的運作,改建出九間客室,以及一間服裝設計師的工作室。這些房間,都是以原來的農家房子改建的,並按照入住者的職業身份做了對應的設計,比如,有一間書齋型的房間,就非常適合研究學者工作起居。

不僅僅是房間,在公共區域的設計上,他們也花了不少心思,有帶開放廚房的公共客廳,也有花徑餐廳和陽光花房,甚至是山野廚房,圍繞著自由職業者的作息和工作特徵做了許多改建和調整,還進行了一些關於鄉野沙龍、田園餐桌專案的嘗試。

逃離樊籠,於天地間,三五知己,比鄰而居。這個終極夢想,他們真的實現了

逃離樊籠,於天地間,三五知己,比鄰而居。這個終極夢想,他們真的實現了

逃離樊籠,於天地間,三五知己,比鄰而居。這個終極夢想,他們真的實現了

逃離樊籠,於天地間,三五知己,比鄰而居。這個終極夢想,他們真的實現了

向左滑動檢視:生田社的下午茶時光與藝術餐桌專案。

交通方面,可以選擇打車或租用生田社的車,村子距離高速公路沙溪出入口15分鐘車程,距離寧波國際機場約1小時車程。肖磊和老曹有時去周邊城市開會,幾乎都是當天往返,對於路程輕車熟路。

生田社也在設計型空間的基礎上,被賦予了自由共享社群的功能,最讓肖磊欣慰的是,已經有幾十位朋友定期來生田社居住,建築師、律師、作家、插畫家……他們是真心熱愛並享受這裡的生活。另外一方面,生田社前期投入的資金也在慢慢回收,開始進入良性的迴圈。

03。

如果說前兩年是一個“和解”的階段,現在的肖磊是徹底地熱愛上這種田園生活,“突然覺得做這個很好,非常有收穫。之前一直在奉獻,在付出,但是做著做著,就擁有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和成長。”

這種收穫有物質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我以前不理解中國詩歌的美好,覺得誇張造作,但是在鄉村生活,你會發現,很多詩歌是真實的,比如描述月光如霜灑在地上,確實,在山村寂靜的夜裡,月色如洗,會覺得世界上只剩下自己獨身一人,那種心境上的冷,不用霜去形容,用什麼呢?”從鄉村的自然中捕捉日常的美感,這種心靈上的滋養讓他非常享受。

逃離樊籠,於天地間,三五知己,比鄰而居。這個終極夢想,他們真的實現了

逃離樊籠,於天地間,三五知己,比鄰而居。這個終極夢想,他們真的實現了

逃離樊籠,於天地間,三五知己,比鄰而居。這個終極夢想,他們真的實現了

逃離樊籠,於天地間,三五知己,比鄰而居。這個終極夢想,他們真的實現了

向左滑動檢視:生田社的溫暖時刻。

心靈充實了,物慾就淡了。肖磊現在一年買衣服等雜物可能也就花不到一千塊,但是如果是買園藝工具、花材,把錢花在蒔弄花園上,他是很捨得的。

但是,和通常人們所想象的不同,物慾降低並不代表沒有奮鬥目標,搬到鄉村也並不是一種半退休的狀態,相反,肖磊覺得每天的生活充實的不得了。除了做設計,還要做農活兒,比如說花園,要修理,要澆灌,很花時間。閒暇的時間,要讀書和看電影,總之,非常充實。

他也不是很認同“年紀大了去鄉村養老”的想法,覺得應該在身體健康時,去條件不如大城市便利的地方去感受,去生活,反而是老了、行動不那麼便捷的時候應該回到人群,獲得一些來自社會的支援。

“ 我們來鄉村,並不是為了養老或者提前感受退休生活,我覺得人不應該這麼年輕就考慮養老的事情。在村子裡居住,是為了充實生命,而不是為了賦閒。”

眼下,無論是購買一些生活必需品,買菜,或是接收快遞,都要開車45分鐘到隔壁的縣城,肖磊覺得,他完全可以接受這樣的“不那麼便利”的生活,因為生田村就是一個真正的鄉村,他也有精力和體力去做這樣的事情。

逃離樊籠,於天地間,三五知己,比鄰而居。這個終極夢想,他們真的實現了

逃離樊籠,於天地間,三五知己,比鄰而居。這個終極夢想,他們真的實現了

來客們很喜歡這種純粹的自然生活。

肖磊很享受目前這樣一種單身的狀態,因此沒有太多世俗的煩惱,可以把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在生田社的改造之中,也很享受這樣的工作與生活。他特別強調,這只是他個人的情況。“我並沒有躺平,我在努力地工作,創造一個生活,我並不覺得生田社是一無所有的。我在創造,記錄,運營,這都是價值。”

這也堅定了他做二期、三期的理念——一定要符合鄉村自身的邏輯,而且,持續的鄉村復興,需要像他一樣年輕而富於創造的人群,生田社就是要為那些對田園詩意生活感興趣、卻又沒有辦法獨自去鄉村買房居住的人們,提供一個充滿自然野趣的鄉村共享式居住社群,在不可避免的城市化浪潮的當下,給人們一個“迴歸鄉村”的新的嘗試和選擇。

在生田社,他稱之為一種“於鄉野的中長期旅居”,自由工作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短至兩個星期,長至一年,兩年的居住,來去自由,或者,像服裝設計師潘子那樣,在這裡擁有一間完全個人化的工作室。

逃離樊籠,於天地間,三五知己,比鄰而居。這個終極夢想,他們真的實現了

老曹和夥伴們在生田社。

在這個空間裡,人們保持著一種剛剛好的社交距離,既有獨立空間,又能感受到迴歸人群、親近自然的樂趣,可以自由地聊天,分享資訊,也可以整日閉門不出,沉浸於自己的世界。

有了這個基礎,他希望今後能夠做出一些更新的理念出來,那就是一個完全是屬於自由職業者的社群。他將這些年輕人稱呼為“熱愛鄉野生活的SOHO職業人”,他們喜歡鄉野生活,願意把人生的一大段時間(比如3-5年)留給鄉村,工作只要依靠網際網路就可實現,或者是生活方式行業者,想要在鄉村開展一些實踐專案,如田園書店、咖啡店等。

逃離樊籠,於天地間,三五知己,比鄰而居。這個終極夢想,他們真的實現了

空間一覽。

目前已經有一些意向的人,有設計師,劇作家,自媒體博主,都對這個社群產生了興趣。他覺得這可能是未來的一個方向,斜槓青年們,不是為了養老,而是為了工作來到村子裡,會是新鄉村生活的有力支撐者。為此,他和老曹,已經開始在周邊尋找新的村子,希望能把自由職業社群的概念推廣開來。

對於他來說,即便眼下的生田社已然有序地運作著,也在實踐著一種新的模式,但是遠遠不夠,“它還沒有完全把我的理想生活表現出來,比如沒法展現星空和村子的關係,鳥和村子的關係,還有村外的徒步路線,生田社應該更美更豐富,給來到這裡的人們更多關於鄉村的體驗。不過,我還有十年,應該做得出來的。那時候,我會把這一切都還給村子,這是我關心的唯一的事情”。

逃離樊籠,於天地間,三五知己,比鄰而居。這個終極夢想,他們真的實現了

本文作者:coralsky,前時尚雜誌編輯,現蟄居魔都,寫過很多文字仍未覺厭倦,並對任何事物都持有好奇心;搖滾樂迷,日本文化控,展覽愛好者……煩惱是興趣太多時間太少。

逃離樊籠,於天地間,三五知己,比鄰而居。這個終極夢想,他們真的實現了

好好虛度時光

祝羽捷和了不起的女性們

公眾號|影片號|微博|豆瓣|荔枝FM|小紅書

搜尋:好好虛度時光

原標題:《逃離樊籠,於天地間,三五知己,比鄰而居。這個終極夢想,他們真的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