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李斯和趙高,都是秦國著名權臣,他們的結局為何都不怎麼好

商鞅是秦孝公時期變法的主導人,擔任左庶長,爵位大良造。

秦孝公去世後,秦惠文王上臺。秦國的老貴族們合夥把商鞅逼得走投無路,最終只能選擇叛國,繼而被車裂。

李斯是幫助秦始皇一統六國的關鍵人物,早年擔任廷尉,後期成為大秦帝國的丞相。

秦始皇暴斃後,這哥們跟趙高合作,把秦二世胡亥弄上臺,結果導致自己被腰斬。

趙高本是服侍秦始皇的一個寺人,因為服侍人的功夫比較好,深受秦始皇的器重,這是最早的宦官弄權。

秦二世上臺後,政務都交給了趙高,趙高也就成了丞相。結果趙高反戈一擊把秦二世弄死了,等到秦王子嬰上臺後,將趙高斬殺。

我們會發現,這三個人,都曾經是大秦丞相級別的人物,最後卻又都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那麼從他們的身上,我們能得到什麼樣的啟發呢?

商鞅、李斯和趙高,都是秦國著名權臣,他們的結局為何都不怎麼好

一、商鞅變法,給自己留條後路很難嗎?

有些人選擇無私奉獻自己的一切,為了建立一些制度,甚至讓自己以身試法都在所不惜。商鞅就是這樣的人,他為了讓秦國的法令嚴苛,不管什麼人犯了錯,都必須要受罰。

不過我們可以看看,其實商鞅本身也是違背了法令。在少年的秦惠文王犯罪以後,因為他是秦孝公的兒子,所以商鞅就沒有處罰他。

反而把啥事兒都不知道的太傅公子虔給割了鼻子,理由是,他是太子的師傅,就應該代替太子受過!這是什麼道理?難道秦國還有未成年人保護法麼?

顯然這也是一種偏袒,因為殺掉秦孝公的兒子,那這變法似乎就變了味道,畢竟秦孝公是最支援變法的那個人,他應該是利益獲得者,而不是損失者。

既然商鞅都給秦孝公留下了後路,為啥就不能給自己開個後門呢?把變法的所有成果都攬入懷中,這就是商鞅最大的過失。

你一個人,成為了老秦貴族們的公敵,這本身就是一種非常不明智的選擇。等到你去世以後,萬一秦惠文王是個孬貨,廢除所有變法成果,那你的所有努力,豈不是白費了?

商鞅、李斯和趙高,都是秦國著名權臣,他們的結局為何都不怎麼好

吸取教訓1:

商鞅變法的關鍵,居然在秦惠文王身上,而不在商鞅身上,問題出在哪兒?問題就出在商鞅大包大攬,讓自己一個人成為了變法的唯一領袖。

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商鞅至少應該成立一個變法委員會,這裡沒有委員長,只有常務委員,有什麼事情大家商量著一起來辦,最後都聽命於秦孝公。

而委員會的成員中,一定要讓老秦貴族佔據部分席位。為啥?因為只有這幫人誠心實意地支援變法了,這變法才能長久實行下去。

變法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點或者一個狀態。所以說要想讓變法真正實行下去,得不到老秦人的支援,那是很難的。

這麼一來,商鞅本人也得到的保護,老秦人也逐漸接受了變法。這樣的變法實行下去,即使秦惠文王不怎麼支援變法,也會在老秦人的建議下,逐漸改變自己的看法。

唯一的缺憾就是,這麼做的話,商鞅個人的名聲,在歷史上就沒那麼璀璨了。

商鞅、李斯和趙高,都是秦國著名權臣,他們的結局為何都不怎麼好

二、李斯有必要跟趙高合作?懂得滿足,難道就這麼難?

李斯在秦國沒有一統六國的時候,就已經來到了秦國。他先投靠了呂不韋,後來又得到了秦始皇的賞識,繼而進入了秦國朝堂。

李斯透過自己的努力,一點點為秦始皇謀劃,最終幫助秦始皇逐一消滅了六國,完成了大一統工作。而這個時候李斯也成為了大秦國的新任丞相。

秦始皇親政以後,是沒有設立相邦的,所以李斯這位丞相,可謂是位極人臣。

而且李斯和秦始皇的關係相當牢靠,他的所有兒子都娶了秦國公主做媳婦兒,所有女兒都嫁給了秦國公子。可見李斯家族和秦始皇家族已經牢固地捆綁在了一起。

問題就出在這裡,李斯的牢不可破,成為了趙高攻訐李斯的主要原因。

為啥?因為趙高也是有野心的,他也想謀奪丞相的位置。

但是李斯這傢伙實在是根深蒂固,為此趙高先攛掇秦二世,滅了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等於是斬斷了李斯的所有人脈關係。

此後又誣陷李斯家族本是楚國人,他兒子李由出兵攻楚失利,可能是在徇私。這麼一來秦二世立刻將年邁的李斯給抓了,腰斬於市。

商鞅、李斯和趙高,都是秦國著名權臣,他們的結局為何都不怎麼好

吸取教訓2:

李斯這一輩子,最錯的一步棋,那就是跟趙高合作。趙高是什麼貨色?一個宦官。你跟 他合作圖什麼呢?

李斯的私心在當時徹底暴露了出來,他就是想要架空胡亥,成為大秦說一不二的那個人。

結果沒想到秦二世胡亥還蠻有個性,而且趙高也不是個省油的燈,最終落得那麼個下場。

所以李斯要想避禍,必須要放下自己的私心。懂得滿足難道就這麼難嗎?自己已經是位極人臣的丞相了,還能走到哪兒去呢?

因此李斯唯一的出路,那就是謹遵始皇帝遺詔,該誰來做皇帝,誰就來做,他不能過多幹涉。這麼一來趙高也成不了事,說不定秦朝會有另外一番面貌。

商鞅、李斯和趙高,都是秦國著名權臣,他們的結局為何都不怎麼好

三、趙高,幹嘛非要扶植子嬰呢?

趙高本來老實巴交地服侍秦始皇,秦始皇是個疑心病比較重的人,所以更願意親近趙高這種不拖家帶口的宦官。

在秦始皇包括後世若干帝王們看來,宦官是最值得信任的,因為他們不需要為家族而努力,所以只能效忠自己。

可惜趙高也是個有野心的人,你秦始皇不是千古第一皇帝嗎?那我趙高就想做千古第一宦官皇帝,咋地,大家都是千古第一,我還比你多一個頭銜,服氣不?

結果趙高就把秦二世給宰了,打算自己登基。可這個時候他才發現,原來百官們並不支援自己登基,於是他才會勉為其難地把子嬰扶上皇位,而自己則繼續擔任丞相。最終被子嬰殺害也就無法避免了。

商鞅、李斯和趙高,都是秦國著名權臣,他們的結局為何都不怎麼好

吸取教訓3:

趙高犯的錯就有點多了。

首先他不該殺秦二世,這貨本來就是個傀儡,殺了他有什麼實質性的作用嗎?

在確認自己有實力做皇帝的基礎上,你可以殺,但是你確認了嗎?你有實力嗎?很顯然並沒有。

其次趙高應該要先保證有一大幫支援自己的人,才能下手。

趙高做了秦朝丞相也有好些年的時間了,為啥不培養一大幫親信到朝堂中呢?到時候一呼百應,登基稱帝不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嘛!

再者趙高不該扶植子嬰登基,要找也要找個三歲的孩童。

你找了一個可以拿劍殺你的成年人,你小子腦子裡裝的都是什麼呢?

參考資料:《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