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名昭著的厄爾尼諾現象究竟是何方神聖,面對它我們何去何從

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越來越多的新鮮名詞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各方面的資訊佔領我們的腦海,其中一些名詞,一些觀點,我們也許沒有完全理解就囫圇接受。“厄爾尼諾”這個名詞,我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詳,但它具體是什麼樣的來龍去脈,很多人並沒有明確的知識。今天這篇文章就是要揭開厄爾尼諾現象的神秘面紗,讓大家更瞭解我們生活的環境。

基本概述

厄爾尼諾現象,科學界給出的定義是,赤道東太平洋大面積水域水溫異常升高的現象。當然,不是該海區任何的水溫升高現象都是厄爾尼諾。一般當特定海區連續半年

水溫距平值

(實時水溫與多年平均水溫的差值)在0。5℃以上時,即可判斷為厄爾尼諾現象過程。

臭名昭著的厄爾尼諾現象究竟是何方神聖,面對它我們何去何從

厄爾尼諾綜合區(圖中4個)距平監測

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週期具有較大不確定性,一般每2—7年發生一次。一旦發生,就會全面擾亂地球正常的大氣環流、大洋環流系統,造成全球氣候異常,極端天氣頻發,給很多國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臭名昭著的厄爾尼諾現象究竟是何方神聖,面對它我們何去何從

厄爾尼諾現象打亂正常大氣環流造成旱災

引發因素

對於引發厄爾尼諾現象的因素,科學界至今沒有定論。一種說法是,在赤道南美洲沿岸存在高壓區,高大的山脈阻止了這個氣團東移,然而某些年份氣團的位置會更高以至於山脈擋不住,高壓區不復存在,上升流難以維持而產生厄爾尼諾現象。另一說法,與地球自轉速度有一定關係,地球自轉短期內由快變慢的時候更容易發生厄爾尼諾(具體說就是慣性使得大氣,洋流向東運動)。厄爾尼諾年,東南信風減弱,一向強勁的南赤道暖流隨之減弱,作為補償流的赤道逆流增強,西太平洋積攢了多年的暖水向東運動,造成太平洋中部,東部水溫升高。

正常情況下赤道太平洋的海平面並不是水平的,正常年份下西太平洋海面由於暖池存在會更高一些,東太平洋由於表層水被大量吹送海平面低。厄爾尼諾年隨著信風減弱,西太暖水向東傾瀉,赤道太平洋海面會趨於水平。同時,由於中,東太平洋暖水增加,上升氣流增強,沃克環流發生改變,導致全球大氣大洋環流被擾亂,氣候失衡。

臭名昭著的厄爾尼諾現象究竟是何方神聖,面對它我們何去何從

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剖面圖

影響

厄爾尼諾對我國氣候的影響很大。季風強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熱帶海洋水團情況。東亞季風與太平洋表層水團結構關係很大。厄爾尼諾年西太平洋暖水團勢力削弱了,季風相應也會減弱,季風推進遲緩,雨帶長期滯留在南方導致南方洪澇成災北方卻難得降水。颱風的形成需要大片暖水區為其提供能量,因此厄爾尼諾來臨時我國沿海地區颱風強度減弱,數量變少。

厄爾尼諾現象是一種全球性現象,對世界其他國家也有不小的影響。最直接最明顯的影響莫過於南美西海岸,由於上升流減弱海水錶層被暖水團控制,喜冷水魚群大量減少,嚴重影響該地漁業收入。並且鄰近的陸地上大量降水,沙漠變成綠洲。其次會影響到美國中西部地區的降水,使得當地雨水增多,有利於當地的農業。不在太平洋沿岸的國家,影響相對沒那麼強烈,但依然很顯著。

臭名昭著的厄爾尼諾現象究竟是何方神聖,面對它我們何去何從

正常年份南美西海岸的漁場

與全球變暖的關係

厄爾尼諾會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趨於頻繁,並且會在區域性地區造成更劇烈的天氣動盪。一般在厄爾尼諾發生後會發生拉尼娜現象(東太平洋異常降溫,上升流和南北赤道流增強,沃克環流增強,又稱反厄爾尼諾現象)然而現在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拉尼娜發生頻率減小,強度趨於變弱。它們雖然截然相反,但兩者都是大氣大洋環流中異常的狀態,弊大於利。

應對

目前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國際上的共識,對於厄爾尼諾現象也有獨立有效的一套預警系統,確保把各類損失降到最低。然而這並不是我們對此掉以輕心的理由;這是一個足以改變全球氣候的過程,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