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和清朝皇子最大的區別,一個不準留在京城,一個卻不能離開

縱觀中國歷史上,諸侯作亂一直是歷朝歷代的心頭大患,諸如西漢的七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等等。所以如何歷史上如何處理皇室成員的安置問題,一直都頗令人頭疼。

明朝和清朝皇子最大的區別,一個不準留在京城,一個卻不能離開

總的來說,在皇子的安置上面,明清兩朝做得最好。

二者幾乎都沒有發生過太多的諸侯作亂事件,雙方都只是在王朝前期,因為制度的不完善,或者說歷史背景所限,發生過一次。即明朝的靖難之役(朱厚照時期的寧王造反,那完全就是鬧著玩兒)、清朝的三藩之亂。但兩次動亂之後,這個隱患基本上被根除。

值得一提的是,兩個王朝在處理方式上,有著很大的區別。

明朝是不讓王爺留在京城,到了年紀就得到封地生活,稱之為就藩。這個就藩很嚴格的,一旦出京,那便不容易再回來;而清朝則是不讓王爺離開京城,出除了早期八旗子弟圈地駐防。大部分的宗室都沒有封地,他們住在京城,由朝廷養著,也就是所謂的圈養。

明朝和清朝皇子最大的區別,一個不準留在京城,一個卻不能離開

那麼就藩和圈養,到底孰優孰劣呢?

咱們一個一個來講。

首先明朝的藩王政策:

其基礎大家應該很熟悉,那就是分封制。但其和咱們常規的分封制又不一樣。

常規的分封制度就是漢晉時期那樣,分封建國,裂土封王,有著極大的自主權,擁兵自重。

明朝的藩王制度則是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且不可參合四民之業(即士農工商),但能世襲罔替。

“有明諸籓,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史稱其制善。”——《清史稿》

總結來說就是給你地產,但沒有特權,更無軍權。有人會說那朱棣是怎麼造反成功的?

這其實不是藩王制度的緣故,他的兵權是朱元璋給的,其目的是為了防備北方的蒙古人。所以在邊疆的藩王是可以主持地方軍務的。

明朝和清朝皇子最大的區別,一個不準留在京城,一個卻不能離開

當然,其也是為了拱衛朱家王朝,畢竟朱元璋是乞丐出身,沒啥背景。其坐上皇位完全是自己拼出來的。取得天下以後,朱元璋深感自己的底子太弱,如果有人造反,只需要幹掉自己就行了。所以他開始建藩,分封諸皇子為親王,以拱衛朝廷。

朱棣造反成功之後,深知藩王掌兵這一弊端,於是大力削藩,拿走了藩王們的治軍參政之權,以此消除了藩王擁兵作亂的可能性。

明朝所有的王爵必須要就藩。就藩顧名思義,就是封你在什麼地方,你到了16歲就趕緊去封地待著,不準在京城晃盪了,至於王爺的封地是湖南、江西、四川、甘肅,那由不得他,全是皇帝說了算。

王爺到了封地不需要幹別的,基本只幹三件事兒:吃飯、生娃、等死。

藩王到封地後,不但不得參與當地任何政事,而且他所做的任何事情都要給當地府衙報備,有些事情甚至要上報朝廷,比如娶什麼老婆,生了什麼娃,死了埋哪等等。

明朝和清朝皇子最大的區別,一個不準留在京城,一個卻不能離開

明朝對藩王的管制很嚴格,說到底那是因為永樂皇帝朱棣就是藩王造反起家的,他為了防止其他的藩王有樣學樣,就對藩王進行了嚴防死守。

總的說來,明朝的藩王政策,很好的解決了自家人兵變造反的問題。

但是它也有弊端,那就是太費錢。

隨著朱氏皇族開枝散葉,宗室子弟人口暴漲,以至於王爺遍地走,宗室多如狗。

而這些人那就是國家的蛀蟲,他們不僅要錢,更要地。

錢即每年的俸祿,所有的宗室子弟每年都能從宗人府領糧食,一個親王,即皇子每年的俸米乃是一萬石,這個量差不多是三千戶普通家庭一年的糧食。最差的奉國中尉也能每年二百石歲米。

這筆開支完全是要國家來出。最嚴重的時候,有些地區全年財政收入甚至只夠這些“龍子龍孫”俸祿的一半。

當然,更要命的是封地。藩王們大量的封地,不僅搶奪了老百姓的生存空間,導致民憤四起,更減少了朝廷的收入來源。總之就是肥了宗室,瘦了國家。明朝最終的滅亡,與其宗室子弟的坐吃山空有著很大關係。

明朝和清朝皇子最大的區別,一個不準留在京城,一個卻不能離開

那麼清朝的“圈養”制度又如何呢?

很顯然,不出京城,沒有封地,那就意味著這些宗室子弟們沒有了造反的資本。從安全性上來講,其比明朝還要強。畢竟山高皇帝遠,要是拿錢悄悄地養私軍,也不是不可能,比如明朝中期的的王造反,那不就是這樣拉出來地軍隊嘛。

而且清朝還吸取了明朝宗室開支巨大,削弱國力的教訓,為了避免總是人口繁衍從而出現明朝末年王爺遍地,造成繁重的財政負擔,還搞了個降襲制度,黃紅帶子制度,少數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之外,都得降爵。即便是親王,三五代人之後就只是鎮國公了。很多宗室,到老就是四品官,每年幾十兩。所以,清朝的皇子並不是天生的王,這是最有別於明朝皇家的特質和進步。

縱觀有清一代,宗親並沒成為國家財政真正的負擔。他們可以有自己的莊園,但不能像明朝皇子那樣有自己成建制的護衛軍。他們要想出京,還得向皇帝報批。他們被禁錮在京城,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缺兵少糧的,也難翻的起多少風浪。

明朝和清朝皇子最大的區別,一個不準留在京城,一個卻不能離開

不過弊端那也是有的。

首先一點就是奪嫡爭位,所謂的九子奪嫡,是極大的內耗。相較而言,明朝就簡單多了,嫡長子繼位,其餘的皇子到了年紀就乖乖去封地。即使想搞事情,不在京城了,也沒那麼容易。

況且所有的王爺都被“圈”在了京城之中,對皇室成員的發展也沒有太大的好處,優秀的皇室人才也根本得不到歷練的機會。他們在圈養之下,完全就被養廢了,所有縱觀清朝兩百多年曆史,其在中後期,鮮有才能出眾的宗室子弟。這也導致了清朝後期,漢臣逐漸做大,甚至於能與愛新覺羅家族分,分庭抗禮。

明朝和清朝皇子最大的區別,一個不準留在京城,一個卻不能離開

所以,總結來看,明朝和清朝的兩種不同措施,各有千秋,各自都有自己的利弊。相對而言,吸取了明朝教訓的清朝無疑要更加的合理,至少宗室子弟沒有像明朝後期那般氾濫成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