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劉備父子對關羽丟失荊州心存芥蒂?一個諡號,兩個追諡

歷史上雖然沒有桃園三結義,但是劉備關羽張飛三人關係密切,劉備將其二人視為兄弟遠超過一般君臣關係也是事實,後人將劉關張三人視為一體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即便是同一時期的不少三國人物也是把三人相提並論的,比如曹操謀士程昱說:“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之敵也,權必資之以御我”,周瑜也同樣提及:“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為何說劉備父子對關羽丟失荊州心存芥蒂?一個諡號,兩個追諡

張飛對劉備始終忠心耿耿,劉備劉禪父子對張飛也沒話說恩寵有加,比如劉備在進位漢中王后雖然張飛的右將軍位在馬超左將軍之下,稱帝之後馬超為驃騎將軍仍在張飛車騎將軍之上,但是劉備同時任命張飛為權柄極重的司隸校尉,馬超實際地位是無法和張飛相比的;不僅如此劉禪兩任皇后都是張飛之女,而且劉禪在景耀三年(260年)追諡張飛為桓侯(這是一個相當好的諡號比如齊桓公)。

為何說劉備父子對關羽丟失荊州心存芥蒂?一個諡號,兩個追諡

和張飛有所不同的是,生前的關羽不僅對劉備忠心不二,他對漢室和漢獻帝也同樣忠心,一個比較明顯的例子就是關羽生前的爵位一直是漢獻帝賜封的漢壽亭侯,在關羽的心目中他對漢室的忠心可能還在對劉備忠心之上;此外雖然關羽獨自鎮守荊州達十年之久,但是荊州最重要的南郡太守一職劉備沒給關羽而是給了糜芳,關羽只是一個有名無實的襄陽太守(襄陽在曹操之手),一句話劉備對關羽並沒有毫無保留的信任。襄樊之戰荊州失守,從後來的某些跡象表明劉備父子對關羽丟失荊州是心存芥蒂的,為何這麼說?從一個諡號和兩個追諡上可以看出來(劉備追諡法正而未追諡關羽以及劉禪追諡關羽為壯繆侯),我們來分析一下。

為何說劉備父子對關羽丟失荊州心存芥蒂?一個諡號,兩個追諡

第一,和曹魏有點濫封不同,蜀漢繼承漢室大統對爵位的賜封和追諡一向比較慎重甚至說有點吝嗇,這從劉備生前連諸葛亮趙雲魏延等人都未封侯,以及景耀年間劉禪僅僅追諡了龐統關羽張飛黃忠馬超趙雲等寥寥數人可以看出來;然而劉備生前卻偏偏打破常規追諡了一位功臣,此人不是關羽而是法正。

為何說劉備父子對關羽丟失荊州心存芥蒂?一個諡號,兩個追諡

219年12月關羽被擒220年初被殺,同年法正去世,《三國志》記載:“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諡曰翼侯”;當然以法正對劉備的重要性以及所取得的功勞來看劉備對法正的追諡說得過去,但是單單追諡法正卻沒有追諡關羽有點讓人難以理解,在220年劉備未稱帝之前你說尊重關羽的漢壽亭侯爵位不予追諡有一定道理,但是221年在曹丕和劉備先後稱帝,漢獻帝已經被廢的情況下,劉備對關羽進行追諡應該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之事(追諡和劉備繼承漢室大統是兩碼事並無衝突);如果大家都不追諡也沒什麼,單單追諡法正反而沒有追諡最該追諡的關羽,劉備的考慮令人費解,可能和關羽丟失荊州不無關係。

為何說劉備父子對關羽丟失荊州心存芥蒂?一個諡號,兩個追諡

第二,不僅劉備在關羽死後未給予他應有的地位,就是劉備之子劉禪貌似對關羽也有看法,一個比較明顯的例子就是景耀三年(260年)劉禪曾追諡了一批蜀漢立國的功臣,其中有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龐統等人(趙雲原本不在名單內是在姜維等人的提醒和堅持之下,劉禪才在261年單獨追諡趙雲為順平侯)。這幾個人中張飛被追諡為恆侯,馬超是威侯,黃忠是剛侯,龐統是靖侯無一例外都是美諡,唯獨關羽的諡號是飽受後世爭議不斷的壯繆侯。

為何說劉備父子對關羽丟失荊州心存芥蒂?一個諡號,兩個追諡

歷來對壯繆侯主要有兩種解讀:一種觀點是認為“武而不遂”曰壯,“名與實爽”曰繆,合在一起就是關羽有能力可惜襄樊之戰丟失了荊州一世英名毀於一旦,關羽名氣和功績不相符合、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說的還是關羽不應該丟了荊州;另外一種觀點就是認為古時繆通穆,而穆顯然是一個美諡比如岳飛嶽武穆,關羽之所以用繆而不是穆是為了避諱劉備皇后吳氏(吳氏死於245年,諡號穆皇后)。不過主流的還是第一種觀點,第二種解讀有點牽強,放著好好的一字諡號不用,偏偏用兩個字的諡號?真要給關羽美諡幹嘛不直接給予比穆更好的諡號,說到底可能還是為了洗脫劉備在丟失荊州上的責任,從這一點來說劉備和劉禪父子對關羽身後事處理的做法有點令人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