菰城紀丨走進“大明治水第一人”潘季馴的傳奇人生

菰城紀丨走進“大明治水第一人”潘季馴的傳奇人生

第四期

解碼人文湖州,講好菰城故事。本期我們一起探尋潘季馴與湖州的歷史淵源,瞭解“大明治水第一人”潘季馴是如何在世界河工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菰城紀丨走進“大明治水第一人”潘季馴的傳奇人生

龍山再上思悠悠,千里河流自蜿蜒

幾向蒿萊尋水脈,翻從滄海見桑田

負薪十載歌方就,投杼當年事可憐

為謝含沙沙不盡,歸與吾已欲逃禪

一首《再登雲龍山》的七律,道出了潘季馴對治理黃河水患之辛勞的感嘆。

菰城紀丨走進“大明治水第一人”潘季馴的傳奇人生

潘季馴(1521-1595年),字時良,號印川,明代浙江湖州府烏程縣匯沮村人(

從現今的行政區劃角度來看,他是今湖州市吳興區人

)。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歷任九江府推官、廣東巡按、大理寺左少卿、左都御史、刑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工部尚書、兵部尚書、刑部尚書等職。潘雖貴為三部尚書,但其最主要的功績還是在治理黃河、淮河和運河上。

為我國古代治河事業做出重大貢獻

從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開始,到萬曆二十年(1592年)止,他奉三朝簡命,先後四次出任治河大臣,主持治理黃河、運河、淮河等。

菰城紀丨走進“大明治水第一人”潘季馴的傳奇人生

潘季馴巡河圖

潘季馴為我國古代的治河事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在治河實踐中,他辯證地處理了黃、淮、運三河的關係,優先對黃河採取了堅築堤防、穩定河床的治理措施,並系統地提出了以“築堤束水、借水攻沙”為核心內容的治河思想,把治理多泥沙河流的措施由單純治水轉移到水流、泥沙二者並治的軌道上。

1995年9月初,在山東省威海市召開的“紀念潘季馴逝世400週年暨潘季馴治河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會議紀要中,對潘季馴作了這樣的評價:“他以理論和實踐的突出建樹,在治黃史也在世界河工史上樹起了一座豐碑! ”

2019年,國家水利部公佈了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潘季馴就在這12位“歷史治水名人”之中。

菰城紀丨走進“大明治水第一人”潘季馴的傳奇人生

《河防一覽圖》

潘季馴組織繪製的《河防一覽圖》是中國治河歷史上最具有影響力的治河圖之一,此圖無論對研究當時黃、淮、運河河道的歷史變遷與演變、治河工程的具體措施和主要成就,都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對後世從事治河具有重要的參考和指導作用。

潘季馴與潘公橋

菰城紀丨走進“大明治水第一人”潘季馴的傳奇人生

潘公橋,坐落在湖州城北田盛街中段,橫跨於“霅溪”“苕溪”兩河交匯之處,是一座三孔石拱橋,全長57。5米,遠遠看去宛若長虹臥波。此橋因是明工部尚書、水利學家潘季馴捐銀所建,故名“潘公橋”。

菰城紀丨走進“大明治水第一人”潘季馴的傳奇人生

據記載,那時兩溪交匯之處水流湍急,兩岸居民過河十分危險,明萬曆十二年,潘季馴遭人誣陷而貶官回鄉,見此險情,毅然捐銀2500兩,盡全力造福鄉里。從選址到設計施工,潘季馴事事親力親為,他是把治理黃河的信念放在了這座橋上。

橋歷經5年時間落成後,形制為五孔石樑橋,當時的烏程縣令為了表彰潘季馴的這一善舉,將橋提名為“潘公橋”。

潘季馴紀念館

菰城紀丨走進“大明治水第一人”潘季馴的傳奇人生

在潘季馴誕辰500週年之際,政府為緬懷這位治水大功臣,進行潘季馴紀念園(位於湖州市吳興區東部新城西山漾景區)改造提升工作。

菰城紀丨走進“大明治水第一人”潘季馴的傳奇人生

新面貌的潘季馴紀念園打造了集知識交流、觀景賞館、互動體驗為一體的綜合性展館。展館分為“治水巨擘”“吳興之子”“河工大師”“名垂千秋”這四部分,講述了潘季馴的生平經歷、治水功能和仕宦生涯,讓潘季馴先生治水精神進一步傳揚。

菰城紀丨走進“大明治水第一人”潘季馴的傳奇人生

湖州歷來以“山水清遠”而著稱

在治理河道方面,一直傳承著潘季馴

“治水安瀾、興水惠民”的精神

大力開展水利工程建設和“五水共治”

繪就了新時代的“山水清遠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