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為什麼這麼做?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說的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守仁,字伯安,號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學家,創立了偉大的“心學”體系,是中國歷史上名列前茅的大哲。

當他的思想一出現,就引起了很大的反應。

曾國藩評價道:“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幾個世紀以來,王陽明思想影響了國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康有為等許多人都從中受益。

杜維明,哈佛大學教授,曾宣稱: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為什麼這麼做?

關於這一話題被稱為“心學大師”的王陽明很有發言權的,在整個王陽明的一生中,他經歷了很多坎坷和磨難,他所經歷的事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其成長經歷,也為我們指明瞭人類心靈的無限可能,甚至包括處世規則與人的命運的改變。

王陽明知行合一智慧解釋:“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為什麼這麼做?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為什麼這麼做?

富不住大屋,是什麼意思

有人一看富不住大屋,可能就會聯想到,有錢人不能去住大屋子。至於為什麼不能住大屋,我在網上找了不少對這句俗語的解釋,多數人是覺得財不能露白,還有些封建的說法,是講屋子太大了,會對屋子的主人不好。

其實這些都是沒有根據的,也不值得現代的人去借鑑。

我反倒覺得,富不住大屋應該是指,不要住在臥室太大的房間。

因為屋這個字,漢字的名詞解釋就有指屋子、屋宇、房屋等等,也就是說從大一點來講,房子可以稱為屋,家中客廳也可以稱為屋,自己的房間臥室也可以稱為屋。

但我們想一下,以前古代時,富人他們都不住大屋嗎?並不是。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為什麼這麼做?

北宋時期的歐陽修,曾在他的詩句中提到: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他的後輩也就是著名女詞人李清照也曾在她詩中描述道: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

庭院深深,在以前那年代,通常是指那些有錢的人家,他們所建造的豪宅。因此你如果把富不住大屋理解成,有錢了不要住在大的房子,這種想法肯定是不對的。

在以前古代的人有錢,他們都是把自己家的房子蓋成深宅大院,這種房子面積是非常的大。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為什麼這麼做?

但你要是把大屋理解成臥室就不一樣了,關於臥室的大小,民間有句相關的俗語講究:臥室因小不宜大。

雖然這個講究,帶有點封建禁忌成分,只不過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句話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為人的一生,他有3分之一的時間,是需要在臥室度過,臥室是一個人休息,養精蓄銳的地方,只有休息好了,才會有充足的幹勁,迎接新的一天到來。

臥室也是個很私人的地方,你家中來客人,肯定是會在客廳接待他們,而不是去自己的臥室。

另外,臥室太大實用性也不高,臥室是供人睡覺、休息用的,現代家庭正常來說,看書有自己的書房,看電視有客廳的電視,任何娛樂消遣,都不會在臥室進行,只有自己累了才會回到臥室休息。

通常來講,現代家庭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城市,家中的面積都不會像以前古代那些有錢人一樣,佔有好幾畝的地,一般也就100平方左右。

在家中面積有限的條件,不宜把臥室建的太大。

因此,富不住大屋,是指不要把自己的臥室,建的太大,那樣沒有實用性價值,而不是富了不能住面積太大的房子。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為什麼這麼做?

窮不遠行,是什麼意思

在沒有高鐵的時候,我從老家福州出發到北京,大約要坐2天2夜的火車,也就是48個小時左右,那時我感覺這個旅程是非常的漫長,但要是在古代這個時間還要久一些。

古代的交通不像現在這麼發達,雖然當時有快馬加鞭,八百里加急這類一天能跑好幾百裡的馬,不過這個是朝廷用來傳達突發的訊息才會使用到,普通人根本就沒有可能會使用到這些快馬。

那時窮人的出行,走近一些的路都是靠步行,走遠一些路都是靠乘馬車或者乘船。

當時古代除了交通不發達,通訊也一樣不發達,雖然那時也有信鴿,普通人基本上也是用不到的,那些出門在外的人,他們得知家鄉的訊息,都是要靠同鄉的傳達。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為什麼這麼做?

比如某某是福建人,他去北京做生意,家中有事情想要傳達給在外的某某,只能看同鄉有沒有去北京的帶著家書過去,才能傳達訊息。

這種原始的傳達訊息方法,在很多古代文學作品都有介紹下,如:

《水滸傳》四四回:“小可特為公孫勝先生回薊州去杳無音信,今奉晁、宋二公將令,差遣來薊州探聽訊息,尋取公孫勝還債。”

在交通與通訊都不發達的情況下,窮人要是出遠門,就可能面對一個問題

以前古代都是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男人是家中的頂樑柱,要是去太遠的地方,家中的妻兒老小都會牽掛他的安危,萬一家中一遇到事,就如同那些孤兒寡母一樣,失去了主心骨。

另外,以前古代人很孝順,當時有這麼一個講究:“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意思是講,父母在世要盡心照顧自己的父母,而不是選擇遠遊,如果要遠遊,必須要把家中的事情安排好,沒有後顧之憂才能遠行。

但對於當時的窮人來說,他們什麼可能,會在走之前安排好自己家中妻兒老母呢?窮人不像大戶人家有僕人、丫鬟照顧家人,如果有能力做到這一點,也就不能稱為窮人了。

因此窮不遠行的意思是指,不要跑去太遠的地方,以免父母、妻兒沒有人照顧。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為什麼這麼做?

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有沒有道理

臥室不能太大,這個是因人而異的。

就像有些人喜歡在臥室放電視機,躺在床上看電視,這種情況下,臥室自然是大一些的好。

但有些人覺得睡前,應該讓自己的心情保持平靜,不宜看電視、玩手機,要不然會因情緒的起伏,影響到睡眠的質量。

不過也有些人,會看著電視就睡著了,這種事情真的很難說得清,只能是因人而異了,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臥室面積要不要大一些。

窮不遠行,這句話是在特定的年代,在現今是沒有任何的參考價值。

因為隨著科技的發達,有飛機、高鐵、手機等等現在交通工具、通訊裝置的存在,再也不需要擔心像以前那樣,跑到很遠的地方,不知道家中的情況,哪怕家中出了事,也能在一天內時間就回到家鄉。

另外,有句話叫窮則思變,現今一個人要是生活過於貧窮,就應該想辦法外出賺錢,畢竟在繁華的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更多,收入也會更高。

如果窮,還是不想去改變,生活也很難得到改善。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為什麼這麼做?

富不住大屋,並不是說富人不能住大房子,而是指臥室不宜蓋的太大,臥室是休息睡覺的場所,面積太大不實用。

窮不遠行,是一句受到時代環境限制的一句老話,在現今交通、通訊發達的時代,沒有參考的價值。

現今很多偏僻農村的人,他們都會選擇外出賺錢,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至於家中的妻兒、父母也有不少人是會帶在身邊的,並不會沒有人照顧。

以上就是我對王陽明《知行合一》的粗淺認識。

人的一生,就應該讀一讀王陽明

要讀王陽明,老便我推薦大家看一看《傳習錄》,《傳習錄》在陽明心學中地位究竟有多高呢?

差不多相當於《聖經》在基督教中的地位。後世所有與陽明心學相關的東西,基本都是從《傳習錄》衍生出來的,是很多人的枕邊書。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為什麼這麼做?

再看一看《知行合一》,這裡說的除了王陽明智慧外,還有王陽明的生平事蹟,更像是人物傳記,關鍵是這兩本書都是以現代的視角,容易讀懂,而且這樣我們看的時候,也很容易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為什麼這麼做?

看不懂文言文的也不要擔心,這兩本是白話文版本的,人生多讀一讀王陽明,就能少走很多彎路,何樂而不為呢?

人生早一點讀王陽明,也就少走一段彎路!

《傳習錄》《知行合一》兩本書一共加起來99元,就一頓飯錢,卻能帶給你不一樣的感悟。而且還能代代相傳,收藏或者送朋友,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點選下圖購買: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為什麼這麼做?

XL43 王陽明心學書籍全集 傳習錄 知行合一 全2冊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