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世界說 | 千里塵: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與世界說 | 千里塵: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共青團中央在每年的三月初三舉辦“中國華服日”;河南春晚向我們展示的“唐宮夜宴”獲得一致好評;再次身著漢服出街,人群中也少了很多異樣的目光……

這是我們對傳統文化的覺醒,也是對華服文化的復興。今天,華服文化傳播者——千里塵登上《與世界說》的舞臺,向我們展示華服的魅力,也向我們遞來“華服復興”的接力。

褕翟

與世界說 | 千里塵: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也作揄狄,褕翟。后妃六服的一種,三翟之一。揄翟是皇后級別僅次於褘衣的禮服,也是諸侯夫人、皇太子妃最高級別的禮服。

與世界說 | 千里塵: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這衣身上的翟鳥紋暗藏玄機,繡花翟鳥均由白青黑紅黃五種顏色構成,對應著五行五方,即金木水火土,西東北南中。

蟒衣

與世界說 | 千里塵: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明代創制的一種繡蟒的官服。蟒,形似龍而少爪,故有“五龍四蟒”之說。一般以金線繡於衣上。明初只限於皇帝左右宦官及得寵親信人臣所服。這種圖紋與龍形極其相似,最初只有一、二品官可用,後遍賜於群臣。

與世界說 | 千里塵: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這套繡花共有450萬針,前胸後背各繡有一過肩金蟒。

錦背子衫裙

與世界說 | 千里塵: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這套錦背子衫裙是典型的初唐風格,衣身緊窄纖細,你就會發現,原來唐代並不全都是以胖為美,它有著自己的審美變遷。

敦煌

與世界說 | 千里塵: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這套上衫與披帛都以盤長結為紋飾,綿長繁複,回貫一切,永無窮盡。裙頭忍冬卷草紋,花型似太陽,表達的就是陽光照耀下的敦煌。

火焰山

與世界說 | 千里塵: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它的形制根據阿斯塔納出土著衣俑而定,上衣錦背子色彩妍麗,以硃砂、赤、青、金為主色,模擬了火焰山山體的顏色。中間用寺院佛塔做點綴,隱隱約約藏在山石之中。下裙則由橙漸變至深青,繡有蓮臺、寺院與雲霧,講述著千百年前這片西域佛國曾經的繁榮。

玉門風

與世界說 | 千里塵: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全套衣服想表現的是玉門關之景,上衫似黃沙,下裙為夜晚的天空,披帛是白天的蒼穹。裙頭繡有閉合的寶傘,張弛自如,曲復眾生。下裙採用大唐盛行的絞纈工藝,手工撮花,模擬夜空的顏色。披帛:分為三個部分,最上是祥雲,中為開啟的寶傘,最下有盛放的鮮花,寶傘之下,國泰民安。

這,就是我們的華服,中國的傳統服飾。它不僅僅漂亮,而更像是一座橋樑——一邊連線著文化,一邊連線著生活。每一次華服誕生的過程,也像是一次對文化的溯源和對審美的思考。我們的華服從三皇五帝開始,傳承千年,而今的青年逐漸從“文化復興”的溯源中找到自己的使命——繼承和發展屬於我們的文化,讓它在前進的浪潮裡歷久彌新。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傳播著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化,我們有信心讓華服的美被世界看到,被世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