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圍攻成都時到底有多少兵力?

鄧艾(約197年-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本名鄧範,後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蜀漢姜維。

公元263年他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後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後因遭到鍾會的汙衊和陷害,被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後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衛瓘派遣的武將田續所殺害。他被推崇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歷史上,司馬昭滅蜀動用了18萬主力。其中鄧艾帶3萬,諸葛緒帶3萬,夾擊姜維的沓中部隊。鍾會帶12萬進攻漢中。後來司馬昭又派賈充帶1萬,自己帶10萬,前去那是為了防止鍾會造反。

歷史上,蜀漢滅亡時《三國志》確實記載了“士兵十萬二千”,不過這是劉禪降表上的數字,是魏軍進攻前蜀漢的全國總兵力。具體的,初期大約姜維在沓中有3-4萬,成都有4萬左右,漢中有1萬多,其餘東部、南部等要地有1-2萬。後來鄧艾、諸葛緒夾擊沓中,姜維從陰平橋頭撤退,成都派廖化、張翼帶兵2萬馳援姜維,鍾會攻克漢中,進軍劍閣。

鄧艾圍攻成都時到底有多少兵力?

到這一步,魏軍鍾會吞併了諸葛緒,總兵力應達到14-15萬,其中留下部分兵力鎮守漢中,圍困漢城、樂城,在劍閣前線的兵力應該在12萬左右。鄧艾則從本部揀選精銳,偷渡陰平,其中偷渡陰平的兵力大約是2萬人左右。

成都方面,姜維匯合了張翼、廖化,還有4-5萬人左右,在劍閣擋住鍾會。漢中的軍隊不是覆滅,就是被圍困。成都還剩下2萬人左右,其餘東部、南部等要地有1-2萬。

再後來,鄧艾偷渡陰平後攻克江油,進佔涪城。諸葛瞻帶領成都主力部隊迎擊,慘敗。有的史書記載是“死者數萬”,當然有點誇張,但可以推斷蜀軍損失是非常慘的。到這時候,成都就算加上諸葛瞻逃回的餘部,應該只剩下不到1萬人的守軍了,而且接連丟失土地,軍心動盪。也難怪劉禪害怕投降了《三國演義》如同很多傳統小說一樣,裡面的“兵力”其實就是擺設,動不動十萬二十萬。《演義》中很多章節的兵力是沒法深究的,錯誤百出。不過,單就滅蜀這一段,其實還是能夠自洽

吾料西蜀將士,守成都者八九萬,守邊境者不過四五萬,姜維屯田者不過六七萬。今吾已令鄧艾引關外隴右之兵十餘萬,絆住姜維於沓中,使不得東顧;遣鍾會引關中精兵二三十萬,直抵駱谷,三路以襲漢中。這是司馬昭對蜀軍的判斷:成都8-9萬,邊境4-5萬,屯田6-7萬,總兵力約20萬。事實上前面寫了姜維是帶8萬人屯田,司馬昭這裡判斷略有點誤差,基本靠譜。

鄧艾圍攻成都時到底有多少兵力?

而魏軍則出動了大約30-40萬人,其中鄧艾帶10餘萬牽制姜維(這裡把歷史上的諸葛緒和鄧艾兩路算成一路),鍾會帶20-30萬進攻漢中。艾遂遣雍州刺史諸葛緒,引兵一萬五千,先斷姜維歸路;次遣天水太守王頎,引兵一萬五千,從左攻沓中;隴西太守牽弘,引一萬五千人,從右攻沓中;又遣金城太守楊欣,引一萬五千人,於甘松邀姜維之後。艾自引兵三萬,往來接應。

可見,司馬昭計劃讓鄧艾帶兵10餘萬牽制姜維,實際上鄧艾帶了9萬,大約選的精銳。其中四個地方官各帶1。5萬,鄧艾自己帶3萬。

卻說姜維在沓中,聽知魏兵大至,傳檄廖化、張翼、董厥提兵接應……忽報魏兵至,維引兵迎之……後軍報說:“甘松諸寨,盡被金城太守楊欣燒燬了。”……比及回到半路,蜀兵已被鄧艾殺敗。魏兵大隊而來,將姜維圍住。維引眾騎殺出重圍,奔入大寨堅守,以待救兵。忽然流星馬到,報說:“鍾會打破陽安關,守將蔣舒歸降,傅僉戰死,漢中已屬魏矣。樂城守將王含,漢城守將蔣斌,知漢中已失,亦開門而降。胡濟抵敵不住,逃回成都求援去了。”維大驚,即傳令拔寨。……正行之間,前面一軍來到,乃左將軍張翼、右將軍廖化也。……遂引兵來投劍閣。……卻說輔國大將軍董厥,聞魏兵十餘路入境,乃引二萬兵守住劍閣;當日望塵頭大起……乃姜維、廖化、張翼也。厥大喜,接入關上。

姜維在沓中、橋頭和魏軍打了一陣,連吃敗仗,撤退到劍閣,先後匯合了張翼、廖化、董厥三路人馬。其中董厥部是2萬人,張翼、廖化所部不詳,按照歷史姑且設定為2萬,那麼姜維先後彙集了8+2+2=12萬人。然而,先前姜維已經被鄧艾設計打敗,損傷不小,損失過半數人馬是很正常的,因此此時可以認為姜維身邊還剩下7-8萬人。漢中的蜀軍2萬左右則全軍覆沒。

鄧艾圍攻成都時到底有多少兵力?

再看魏軍,鍾會吞併了諸葛緒的兵馬,不過《演義》中諸葛緒兵力只有1萬多,鍾會總兵力還是20-30萬。鄧艾兵力還剩下7萬左右。

(鄧艾)當夜下令,盡拔寨望陰平小路進兵,離劍閣七百里下寨……艾乃先令子鄧忠引五千精兵,不穿衣甲,各執斧鑿器具,凡遇峻危之處,鑿山開路,搭造橋閣,以便軍行。艾選兵三萬,各帶乾糧繩索進發。約行百餘里,選下三千兵,就彼紮寨;又行百餘里,又選三千兵下寨……沿途下了數寨,只剩下二千人馬。前至一嶺,名摩天嶺……鄧艾、鄧忠,並二千軍,及開山壯士,皆度了摩天嶺。……鄧艾步行,引二千餘人,星夜倍道來搶江油城……鄧艾取了江油,遂接陰平小路諸軍,皆到江油取齊,徑來攻涪城。

這裡可見,鄧艾先是將全軍約7萬人都開到陰平北口,然後以鄧忠帶五千人開路,自己帶3萬人隨後進發,另外3。5萬人留在北口接應,這也是用兵常識。沿途分兵佔領要地,防止被敵軍偷襲截斷。到摩天嶺確實只剩下二千人,而且靠這二千人打下了江油城。

但在攻佔江油之後,鄧艾“遂接陰平小路諸軍,皆到江油取齊,徑來攻涪城。”如果這裡只是接沿途的軍隊,那麼此時鄧艾總兵力應該是3。5萬人左右。而如果他把原本留在陰平路北的3。5萬人也接來,則鄧艾的兵力應該是7萬。畢竟從常理說,鄧艾既然已經打通了陰平道,那麼沒道理把一半兵力留在原地喝西北風。而且從後面的過程來看,鄧艾手下幾個大將如鄧忠、師簒,還有幾個太守都在軍中。而且有魏軍眾,蜀軍寡的描述,兵力不應該太少。

鄧艾圍攻成都時到底有多少兵力?

在更早的嘉靖本《三國志通俗演義》裡面,說得更加明白,是“盡撥成都之兵七萬”,而諸葛瞻“留一萬人守成都”。這裡有兩種理解,一種是劉阿斗把全部兵力7萬都給了諸葛瞻,諸葛瞻帶走6萬,留下1萬守成都。另一種是成都還有八萬人,諸葛瞻帶走7萬,留1萬守城。總之當時成都只剩下七八萬人,這也不奇怪。原本司馬昭估計的成都就只有八九萬守軍,又派了張翼、廖化增援姜維,能留下七八萬也不錯了。而諸葛瞻又帶走六七萬,守城的只剩1萬。

接著,諸葛瞻帶領6-7萬蜀軍,與鄧艾的7萬魏軍展開大戰。最初諸葛瞻得勝,原文描述“兩番殺我萬餘人馬”,但鄧艾終於還是用計策擊敗了諸葛瞻。諸葛瞻父子將帥全部戰死,軍隊覆滅。

這樣一來,鄧艾帶著5-6萬軍隊進逼成都時,成都只剩下1萬守軍,而且沒什麼名將,所以很多官員說“兵微將寡,難以迎敵”,並不誇張。劉阿斗被迫投降,雖然可惜,倒也情有可原。

至於降書上說的“帶甲將士十萬二千”,這本是史書上記載的原話。放在《演義》中,可以理解為當時蜀漢還剩下的兵力總數,包括成都守軍1萬,劍閣的姜維兵力7-8萬,以及其餘各處的守軍1-2萬。總之,肯定不會是指成都還有十萬守軍。所以,按《三國演義》描寫,鄧艾圍成都,大致是用5-6萬人包圍1萬人,而非2000人圍10萬人。劉禪在敵強我弱的格局下投降,並不算特別誇張。

鄧艾在戰爭中目光遠大,見解超人,具有難得的戰略頭腦。作戰中料敵先機,始終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在與姜維的數次交戰中未嘗敗績。其偷渡陰平一役,堪稱中國戰爭史上歷次入川作戰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為軍事史上的傑作而載入史冊。

內容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