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中,黃飛虎、比干、商容和聞仲在商朝的地位誰高誰低?

在封神演義中,紂王前期面對西伯侯姬昌時,他的優勢還是非常大的。這種優勢主要還是體現在人才儲備上。地方上的能臣猛將不必多說,朝廷中紂王手下文武大臣中就有商容、比干、聞仲和黃飛虎等人, 那麼這四人在朝廷中的地位要怎麼排?

要談他們四人地位的高低,前提還是在紂王未迎娶被軒轅墳三妖之一的千年狐精附身的蘇妃己,不然後期的紂王已經被迷得神魂顛倒,完全失去了一個君主正常的判斷能力,除了還懼聞仲三分外,其他三人相對自己的愛妃都可以忽略不計,完全不被紂王放在眼中了,地位自然也無從談起。

封神演義中,黃飛虎、比干、商容和聞仲在商朝的地位誰高誰低?

要談商容、比干、聞仲和黃飛虎的朝廷地位,就不得不從紂王的上位史說起。紂王是後世對他的貶稱,其實他的名字叫壽,是商朝第二十九任君主。帝乙共有三個兒子,長子是微子啟,次子是微仲衍,長子名微子啟,次子名微仲衍,三子名壽。

商代雖然沒有後世那種傳嫡不傳庶的傳統,但帝乙將王位傳給三子而不是最早出生的長子,關鍵原因還在於他的長子和次子生得早了點,出生時帝乙還未能登上王位。帝乙掌權後正式封了王后,生下的兒子就是壽,可能覺得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吧,帝乙對這個兒子天生就比較寵愛。壽天生神異,力大無窮,曾救過帝乙之命,因此在百年之後,帝乙將商王之位傳給了壽,也就是通稱的紂王。

俗話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商朝的政權可不是後世那種大一統朝代,皇權至高無上,地方完全受制於中樞朝廷。傳說商朝有大小諸侯八百餘個,每個諸侯都佔據了或大或小的一塊地盤,只是名義上聽從帝乙這個最大的諸侯而已。

封神演義中,黃飛虎、比干、商容和聞仲在商朝的地位誰高誰低?

帝乙擔心自己死後

繼位無法掌控天下諸多諸侯國,於是早早就開始謀劃,給自己的兒子留下了一個相對完整的輔政班子,或者說是後世的那種顧命大臣。還擔心顧命大臣會一家獨大,繼而威脅王權,因此在顧命大臣的選擇上還來了一招後世常用的互相制衡之法。

帝乙選擇的第一招就是聯姻,給壽

選擇

的王后就是東伯侯姜恆楚之女,也就是後來被紂王逼死的姜王后。還將當時七世忠良的黃家也綁上了戰車。黃袞是黃家當時的家主,也是著名的鎮邊老帥,帝乙將黃袞的女兒,也就是黃飛虎的妹妹嫁給壽作妃子。這樣黃家就從原本的武將世家一舉變為皇親國戚,算是後黨,或者說是外戚。而黃飛虎也因此被封成武成王,掌管王城的禁軍。

封神演義中,黃飛虎、比干、商容和聞仲在商朝的地位誰高誰低?

外戚勢力大了帝乙也擔心會對王權不利,於是將自己的弟弟比干也提拔起來,成為文臣中地位第二高的,因此比干也被稱為亞相,算是代表了王室一方的利益。商容則是帝乙給壽選擇的另一位顧命大臣,是文臣之中地位最高的,稱為首相。

朝廷上文臣有了,王黨和外戚也可以互相制衡,有效地防止了一方獨大。但只是內部穩定還不行,當時的商朝除了八百諸侯有不少蠢蠢欲動的,邊境之外也有不少政權對商朝虎視眈眈,所以還得選一個統兵打仗水平一流,實力強大的能臣才行,而三朝元老聞仲就是帝乙留給紂王最強大的力量。

聞仲來歷不凡,是截教通天教主四大親傳弟子中金靈聖母的徒弟,正統的截教三代弟子。這也是為何在封神之戰中,聞仲能到處遊走,拉來不少截教弟子來為商紂王效力,沒辦法,身份擺在那兒,其他截教中人不看聞仲面子,也得看金靈聖母的臉色。

封神演義中,黃飛虎、比干、商容和聞仲在商朝的地位誰高誰低?

聞仲是太師,同時還是掌管天下兵馬的大帥,替商朝南征北戰,撲來反叛的諸侯,抵禦侵邊的其他國家,立下了赫赫戰功,可以說是商朝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沒了聞仲,商朝就如同丟掉了靈魂一樣。紂王也明白這點,同時也畏懼聞仲的實力,因此即便是在被妃己迷得五迷三道的,面對聞仲還是得服軟,壓根不敢炸刺兒。

分析到這兒,其實也可以大概看出這四人的地位高低了。

地位最高的肯定是太師聞仲,作為三朝元老,掌管天下兵權,幾乎是以一己之力維護著殷商的江山。聞仲在絕龍嶺戰死後,封神之戰程序

徒然

加快,短時間內就被滅亡。由此可見聞仲不可替代的作用。

封神演義中,黃飛虎、比干、商容和聞仲在商朝的地位誰高誰低?

地位第二高的我覺得應該是黃飛虎。原因有二,其一就是黃飛虎是武成王,是王爵,還是外戚,算是紂王一系的核心力量,能掌管禁軍就是紂王對他信任有加的表現。其二就是能夠與黃飛虎競爭的比干畢竟是代表了王室,紂王還擔心比干會威脅自己的地位,畢竟比干要奪權就是家事,黃飛虎想奪權就屬於篡位了。再者商周之戰兩個拐點,除了太師聞仲戰死外,就屬於黃飛虎反五關,追隨黃飛虎投向西岐一方的諸侯數量大增,改變了雙方的強弱對比。

第三的就是比干了,畢竟是紂王的叔父,代表了皇權的力量來制衡另外一方,又確實有才幹,敢於直言勸諫。排名末位的則是丞相商容,單純在文臣中的地位,商容是要在比干之上的,但考慮到比干的身份,還是將商容排在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