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佔廷帝國政治危機:反日耳曼人情緒!

拜佔廷帝國政治危機:反日耳曼人情緒!

拜佔廷帝國

拜佔廷帝國又叫東羅馬帝國, 公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逝世,將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由兩個兒子分別繼承。

其中的東羅馬帝國位於羅馬帝國的東半部,比較崇尚希臘文化,620年,希拉剋略皇帝首次讓希臘語取代拉丁語,也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使得東羅馬帝國成為不同於古羅馬和西羅馬帝國的國家。

東羅馬帝國逐漸以希臘文化、希臘語和及後的東正教為立國基礎,共歷經12個朝代,93位皇帝,延續了近千年之久,是歐洲歷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國家。

在此期間,它一直被人稱為“羅馬帝國”,為了與同樣自稱為羅馬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區分開,在1453年帝國滅亡後,西歐人將其稱為“拜佔廷帝國”。

拜佔廷帝國政治危機:反日耳曼人情緒!

拜占庭帝國的行政制度

拜佔廷帝國的皇帝是最高政治領袖、軍隊的最高統帥、最高的司法裁判者和宗教的最高主宰,所有的最高權力皆由皇帝掌握,皇帝是整個帝國的代表。

早期的拜佔廷帝國採取了類似於羅馬帝國的行政制度,設立元老院、執政官和各大區長官。隨著時間推移,元老和執政官逐漸變為榮譽性頭銜。

皇帝利用基督教控制臣民的思想,基督教又成為官僚集團的補充,協助中央管理地方。

拜佔廷帝國政治危機:反日耳曼人情緒!

拜占庭帝國的特殊地理位置,常年處於戰爭狀態

拜占庭帝國地處歐、亞、非三洲交界,首都君士坦丁堡既是重要的交通樞紐,把控著歐亞交通要道和南北航道,也是貿易商道的中心,把握著歐亞交通要道和南北航道,有利的地理環境使拜占庭帝國佔盡貿易優勢,但也長期受到外敵入侵的威脅。

哥特人、波斯人、阿拉伯人這些外部民族都曾入侵過拜占庭帝國,有的在長達幾個世紀裡成為拜占庭帝國的死敵,有的甚至給帝國造成生死存亡的威脅。

可以說,拜占庭帝國千餘年的歷史就是一部持續不斷的戰爭史。

拜佔廷帝國政治危機:反日耳曼人情緒!

拜佔廷前期為了解決了兵源短缺問題,廣招蠻族士兵

為了解決兵源不足的問題,拜占庭帝國皇帝會採取僱傭外族軍隊的政策,以補充自身軍事實力。

早期的拜占庭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把僱傭兵哥特人組成了哥特軍團,作為軍隊的核心力量,這些為了金錢而打仗的外籍僱傭兵,在拜占庭帝國的很長一段歷史上都有存在,只是他們在不同時期也發揮著的不同的作用。

這些外籍僱傭兵,也被他們叫做 “蠻族”,也是由皇帝直接控制,聽從皇帝的調遣。

拜佔廷帝國政治危機:反日耳曼人情緒!

拜占庭帝國使用的僱傭兵成分極為複雜,一般是根據戰時需求而臨時招募,通常以小股部隊的形式存在,有專門的軍事首領管控,並被指派明確的軍事任務,等戰爭結束就會自行解散。

如:保加利亞人、塞爾維亞人等都曾在拜占庭帝國的軍隊中服役,他們通常會被拜占庭的貴族作為私人武裝,一些富有的權貴會出錢僱傭他們,為自己看家護院。

帝國早期,許多皇帝都重用“蠻族”僱傭兵,他們甚至有機會與皇帝和朝廷高官保持密切關係,有的還會擔任高階軍職,進入上流社會。

君士坦丁一世、塞奧多西一世的哥特人僱傭兵就曾受到重用,其高階將領甚至進入了元老院,但由於遭到貴族的強烈抵制與反對,他們後來才退出了拜占庭帝國的統治階層。

拜佔廷帝國政治危機:反日耳曼人情緒!

帝國軍隊的蠻族化

6世紀時,莫里斯皇帝大量招募僱傭兵,擴充軍隊,將大量的日耳曼人和伊裡利亞山民招在麾下,他們有著極強的戰鬥力,在兩軍交戰時,經常在陣前,對戰鬥的勝利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慢慢的來自帝國外部的蠻族士兵和將領越來越多,以日耳曼人為代表的蠻族士兵也逐漸在帝國軍隊中佔據了重要地位,造成帝國軍隊的蠻族化,也引發了早期拜佔廷帝國內部的反日耳曼人情緒。

本土的拜占庭帝國士兵對這些來自外族計程車兵越來越持有排斥的態度,認為他們是外族人,與自己不能夠同心協力,

因此軍隊內部常常四分五裂,主要原因就是帝國部隊對於蠻族勢力強大的排斥。

這種主觀存在的情緒與客觀存在的拜佔廷帝國政治體制內部軍權與皇權之間矛盾相結合,導致4世紀末5世紀初發生了自君士坦丁堡落成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政治危機。

拜佔廷帝國政治危機:反日耳曼人情緒!

帝國部隊蠻族化的利弊

這種軍事政策有助於拜占庭帝國與周邊其他國家保持和平的國際關係,能夠藉助敵國的優秀作戰部隊來擴充自己的軍事實戰能力,使自己的軍事國防力量進一步強大。

但是,同時也導致了帝國拜占庭帝國軍隊士兵一盤散沙,作為國家政策而去大規的招攬僱傭兵,

以至於蠻族成為軍隊主體,就是及其短淺的行為,也說暴露了當時統治階層的無能。

拜佔廷帝國政治危機:反日耳曼人情緒!

拜佔廷帝國各階層的反日耳曼情緒

不僅是拜佔廷帝國的部隊,所有的民眾都對日耳曼人存有一種排斥的心理。拿基督教徒而言,他們在自己的著作中對帝國部隊中的日耳曼人數目增多表達了不滿的態度。

甚至包含一些信仰基督的歷史研究者,他們從歷史的角度還進行長遠的分析,對這個存在已久的軍事政策持否定態度。

拜佔廷帝國的上流社會、各階層基本都認為日耳曼人是蠻族,不是羅馬人,更也不是拜占庭帝國的一份子,他們為拜占庭帝國效勞,怎麼可能會付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拜佔廷帝國政治危機:反日耳曼人情緒!

甚至都懷疑他們是否可以衷心為國效力,甚至還有一些人大膽提出,應該將所有的日耳曼人從帝國部隊中剔除出去。

這種社會上一致的反日耳曼情緒不斷蔓延,一直也沒有得到政府的根治,直到公元4世紀,軍事大權被蓋伊納斯掌握,日益強烈的反日耳曼人情緒形成了一種大爆發趨勢,也為之後的政治危機埋下了伏筆。

拜佔廷帝國政治危機:反日耳曼人情緒!

蓋伊納斯危機

蓋伊納斯作為一個位將軍,掌握著這個國家80%的兵力,他不是一個完全的純種羅馬人,有著蠻族血統,

因此社會上對他掌握軍事大權本身就具有排斥心理,他給予蠻族士兵極其優厚的待遇,這令本土計程車兵感到憤怒與不公。

蓋伊納斯還有另一位蠻族的將領作為內應,蓋伊納斯狼子野心同內應聯合起來發動了政變,想要搞垮拜占庭帝國的皇帝,奪得東羅馬帝國的皇位。

由於蓋伊納斯擁有的強大兵權,侵犯了小亞細亞和色雷斯,還脅迫拜占庭帝國的皇帝,將政敵交給自己處置。

後來還進軍了君士坦丁堡,他將自己龐大的軍隊分散開來,佔領了城市的各個角落,企圖將首都完全掌控在自己手裡,甚至偽裝生病,在坦丁堡的郊區莊園內盤算著如何攻下軍事坦丁堡,如何奪得東羅馬帝國的皇位。

但是蓋伊納斯的陰謀詭計最終沒有得逞,因為君士坦丁堡的軍民聯合,共同對其進行了抵抗,一起消滅了反叛的蓋伊納斯部隊。

蓋伊納斯遭到全體人民的敵對,失敗後不得不逃往他地,最後被匈人殺害。

拜佔廷帝國政治危機:反日耳曼人情緒!

蓋伊納斯危機不是結果是契機

反日耳曼人情緒成為了羅馬帝國的社會總體氛圍之一,是決定拜占庭帝國發展走向的重要成因。

很多人認為蓋伊納斯危機是早期拜佔廷帝國政治生活中反日耳曼人派與日耳曼人勢力之間政爭的結果。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它應該是令反日耳曼人情緒得以暴爆發的契機。

要知道這場危機,除了需要有反日耳曼人情緒之外,還需要將其與羅馬帝國和拜佔廷帝國的、政治體制、內部軍權、皇權相聯絡。

拜佔廷帝國政治危機:反日耳曼人情緒!

軍權對皇權產生威脅

3世紀時,本應受皇帝控制的軍隊喧賓奪主,軍隊開始干預皇帝的廢立,為了財富和私慾竟然可以隨心所欲地廢立皇帝,還開始推舉自己想要的皇帝。

雖然拜佔廷皇帝們注意到掌控軍隊對於鞏固皇權的重要性,還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防止軍隊將領權力過大而對皇位造成威脅,但是軍權與皇權是對矛盾的共生體,

任何控制軍權的措施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一矛盾,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緩解。

軍權與皇權之間既聯絡緊密又相互制約,皇帝若不能控制軍隊就會被軍隊所控制或推翻。

君士坦丁堡政府為了解決軍權和皇權的矛盾,對先前確立的分散軍權政策的繼承與發展進行了改良,不僅軍權較君士坦丁一世時期進一步分散,而且令蠻族將領互相制約,以防止一人獨大並避免軍人干政。

統治階級的爭權奪利給拜占庭帝國造成了嚴重的惡果,而反日耳曼人情緒或反蠻族情緒。

在日後拜佔廷帝國的歷史上隨著時空背景的變化而產生了不同的變體,也成為影響拜佔廷帝國日後歷史發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