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後期鐵器廣泛應用,秦兵馬俑的兵器,為何幾乎是青銅鑄造?

鐵器是以鐵礦石冶煉加工而成的器物,其鋒利程度是其他元素所不能比擬的,從現有的歷史證據證明,中國出現鐵器最早的時期為西周末年。自從出現了鐵器,冷兵器時代發生了鉅變,鐵質武器成為戰場上的主要攻擊工具,以至於幾千年後的今天,人們依然會使用鐵器,譬如水果刀、宰牛刀等等。而到了戰國後期,冶鐵技術逐漸成熟,戰國七雄都開始普及鐵器,鐵器廣泛應用,東方六國冶煉出了比青銅劍更有格鬥效果的鐵劍,,但是令人奇怪的是,1974年秦始皇兵馬俑出土的四萬多件兵器,為何幾乎都是青銅鑄造的?

戰國後期鐵器廣泛應用,秦兵馬俑的兵器,為何幾乎是青銅鑄造?

按道理說,製造鐵質武器根本沒有問題,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幾十年後,依然大量使用青銅,這個與秦人掌握的青銅鑄造技術有關,因為青銅技術已達到頂峰。《史記。刺客列傳》記載了荊軻刺秦王的事件,燕太子丹不願失國亡族,重金聘請荊軻獻督亢之地給秦王,伺機除掉秦王嬴政,秦王政驚慌失措,繞樑躲避,數度拔劍不出,在醫官提示下,才拔出劍躲過一難,原文為“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惶急,劍堅,故不可立拔。”

戰國後期鐵器廣泛應用,秦兵馬俑的兵器,為何幾乎是青銅鑄造?

通常情況下,銅劍小而短,維持在30-60釐米,按照幾千年前的鑄造技術,60釐米幾乎是極限的了,最著名的莫過於越王勾踐劍,其長度不過55。6釐米,但為何秦王政會拔劍不出呢?從秦始皇兵馬俑出土的一把長約91釐米的青銅劍可以找到答案,其表面塗了一層10微米的鉻,而劍的元素錫和銅含量合理,使得劍的硬度和韌性恰到好處,儘管我們知道錫少了,劍太軟,錫多了,劍硬但容易折斷。

戰國後期鐵器廣泛應用,秦兵馬俑的兵器,為何幾乎是青銅鑄造?

秦劍長而不易折斷還有原因,那就是劍的外形,外形從寬、窄、寬、窄、束腰、到劍尖,厚薄則從厚、薄、加厚、薄、到劍尖,使秦劍受力部位得到加強保護,又保持一定的彈性,同時劍身不會過於沉重。秦人從數百年的奮戰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用英國古兵器學者理查博頓說過的話講,在短兵器格鬥中,刺比砍更有優勢,因為更逼近對手,而古羅馬軍團在長期實踐中得出結論,相同力量下,刺比砍更致命,刺死砍傷,所以秦人才會加長劍的長度。

戰國後期鐵器廣泛應用,秦兵馬俑的兵器,為何幾乎是青銅鑄造?

還有兵馬俑出土的箭頭也反映了秦人的青銅鑄造技術。秦弩比弓更有殺傷力,精度也更高,所用力氣相對少,弩發射的箭的箭頭全是青銅鑄造,而且都是三稜形態。秦軍作戰時,這種青銅鑄造的三稜狀箭頭能有效減少空氣摩擦所引起的阻力,最大限度提高了射擊精度。

戰國後期鐵器廣泛應用,秦兵馬俑的兵器,為何幾乎是青銅鑄造?

從考古人員口中得知,檢驗了900多個數據,秦軍箭頭的三個稜等長,最小誤差在0。02毫米,類似於今天子彈的流線型外形。

戰國後期鐵器廣泛應用,秦兵馬俑的兵器,為何幾乎是青銅鑄造?

綜合上面的陳述,戰國後期鐵器廣泛應用,秦兵馬俑的兵器,為何幾乎是青銅鑄造?這個答案呼之欲出,因為秦人鑄造的青銅武器達到了青銅鑄造工藝的頂峰,才會在秦始皇的陵墓中大量陪葬青銅武器。

更多精彩,請點關注並私信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