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大師梅蘭芳在上海一舉成名,除了個人原因這個人功不可沒

早在1867年,上海就有了京劇演出。至上海成為遠東大都市後,京劇演員頻繁南下。這樣上海就成為事實上的南方京劇藝術中心。京城的很多京劇演員都認為在京城走紅不叫紅,在上海才叫真正的走紅。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到上海演出,報酬比較高。因此,很多京劇演員都想到上海演出,哪怕不出名,也要先拿到比京城更多的報酬。

京劇大師梅蘭芳在上海一舉成名,除了個人原因這個人功不可沒

1913年接許少卿邀請,梅蘭芳陪同王鳳卿到上海演出。在去上海演出之前,梅蘭芳在京城已經小有名氣。然而,在上海是否能夠得到觀眾們的喜愛,梅蘭芳也沒有很大的把握。王鳳卿是作為頭牌被邀請的,而梅蘭芳是作為二牌。這樣也沒什麼,畢竟王鳳卿是王瑤卿的弟弟,而且成名已久。有點傷自尊的是王鳳卿的報酬是3200,而梅蘭芳卻只有1800,其中的400還是王鳳卿竭力為他爭取過來的。在北京,梅蘭芳知道觀眾們的口味,喜歡聽什麼。在上海,他卻對觀眾的興趣一無所知。如果貿然去演出,萬一觀眾不買賬,那該如何是好。如果失敗,再想挽回就很難了。因此,梅蘭芳暗暗下決心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種種原因導致梅蘭芳壓力很大。

在演出開始前的幾天,梅蘭芳屏氣凝神,溫習基本功。演出開始後,觀眾反響很大,一下子就迷上了梅蘭芳的扮相和唱功。因此在演出時,梅蘭芳得到了好多掌聲,壓力漸漸地變小了。演出期限已滿,觀眾們卻還意猶未盡。許少卿見此,就要求續約。至此,梅蘭芳已經跨出了成功的一步,大大鬆了一口氣。

京劇大師梅蘭芳在上海一舉成名,除了個人原因這個人功不可沒

梅蘭芳在上海的成功,不僅是因為個人的扮相好,唱功紮實,還有一部分運氣,也與老前輩的提攜有關。

據說,為慶祝賣座奇佳,許少卿專門設宴給王鳳卿和梅蘭芳慶功。在慶功宴上,許少卿誇梅蘭芳“能唱能做,有扮相,有嗓子”。王鳳卿趁機要求許少卿給梅蘭芳一個“壓臺”的機會。所謂上海的“壓臺戲”就相當於京城的“大軸戲”。按規矩,壓臺戲應當由頭牌出演。梅蘭芳作為二牌,是沒有機會的。許少卿思索了一會,最終點了點頭。這樣,王鳳卿就給梅蘭芳爭取了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

京劇大師梅蘭芳在上海一舉成名,除了個人原因這個人功不可沒

梅蘭芳深知“壓臺戲”的重要性。他總結了前幾天在上海演出成功的經驗,上演了刀馬旦系的代表作《穆柯寨》。演出一開始,就得到了觀眾的熱烈掌聲。這次“壓臺戲”的成功演出,使梅蘭芳在上海一舉成名。

著名戲曲評論家孫玉聲總結梅蘭芳在上海成功的原因:“梅先生的扮相、嗓子和出臺的那一種氣度,過去我們是沒有見到過的。”

(圖片來自網路,如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