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裡恪守君子之道的人,結果卻被公孫瓚一刀殺了,死時百姓痛哭

所謂亂世出英豪,在風雲變幻的大時代中,草莽與公族並起,爭雄逐鹿,這樣熱血沸騰的故事讓人頻頻回首。東漢末年就是這樣一個紛紜的亂世,因此,後人對於三國始終懷揣著一種嚮往。

據說,如果能夠穿越到古代,很多男性的首選都會是三國。因為,他們懷揣著縱橫疆場、裂土封王的夢想。然而,對於英雄豪傑來說,亂世自然是他們最佳的舞臺,可是,對某些恪守君子之道的人來說,亂世恐怕會讓他們的抱負落空。

三國裡恪守君子之道的人,結果卻被公孫瓚一刀殺了,死時百姓痛哭

三國時代就有一個始終恪守君子之道的人,他的名字叫做劉虞。

劉虞的先祖,是曾為光武帝廢太子的東海恭王劉強,這無疑提供了袁紹等人擁立他為帝的正當性。雖然,很多人都沒有聽過劉虞,但事實上,在那個龍蛇並起的大時代中,劉虞其實是最先登場的幾位能人之一。但是,因為他太講仁心,最終,沒能在亂世中笑到最後。

與劉備一樣,劉虞也是漢家天子的血脈,只不過,劉虞是劉秀的庶子劉強的六世孫,在當時這樣的身份其實並沒有多大的用處。因為,漢室已然衰微,正統的漢室天子都沒有號令天下的權威,更何況是他這樣的旁支子弟呢?所以。劉虞剛剛出場的時候不過是個戶曹官,屬於真正的芝麻官。

三國裡恪守君子之道的人,結果卻被公孫瓚一刀殺了,死時百姓痛哭

雖然官職不大,但是,劉虞本人的能力的確出眾。

黃巾起義以後,劉虞看到了機會,他決心討伐黃巾,並且,很快就建立了不小的功勳。後來,他又在清繳黃巾的戰役中出了不少力,因此,得到了上級的賞識,成為了幽州刺史。要知道,在東漢末年的那個時代背景下,一方刺史的權力還是很大的,甚至,後來那些叱吒風雲的英雄們大都是以此起家。

與眾人不同的是,劉虞雖然身居高位,但是,他並不自持武力。劉虞並不經常採用武力鎮壓的手段來討伐叛賊,他更喜歡用計謀去平息叛亂。而且,劉虞的確兵不血刃的解決了張舉和張純的叛亂。

三國裡恪守君子之道的人,結果卻被公孫瓚一刀殺了,死時百姓痛哭

當年,張舉和張純兩人密謀叛亂,聯絡外敵自稱皇帝,氣勢洶洶。面對如此強大的一支叛軍,劉虞沒有絲毫的慌亂。他從政以來,歷經沉浮,但是,卻一心忠君報國,沒有絲毫的忤逆想法。為了平定這次叛亂,劉虞首先採取的方法竟然是安撫百姓。

他認為,叛軍雖然來勢洶洶,但是,其所依仗的不過是百姓對於漢家天子的不信任,以及各種危言聳聽的謠言。劉虞認為:只要將百信安撫好,天下人重新信任皇帝的權威,那麼,這所謂的叛亂也就自然會偃旗息鼓。

於是,在安撫百姓以後,他聯絡了烏丸的貴族。對他們許以好處,並且,承諾日後朝廷並不會對他們進行清算。烏丸的貴族本來就不太願意和漢室為敵,在得到了劉虞的好處以後更是直接和張純、張舉產生了嫌隙。最終,烏丸貴族的突然倒戈,給了張純張舉兩人致命一擊。

劉虞這時出言邀請張純等赴宴,並且,在鹽水上將這兩個叛賊頭領殺了,遣散了其手下。一場聲勢浩大的叛亂就這樣輕而易舉的被劉虞平定了。在此之後,劉虞成為了漢室宗親中最炙手可熱的人物,甚至,連董卓都討好籠絡他。

天下大亂,各路諸侯心中都懷著取而代之的心思,劉虞對這些自然心知肚明。可是,他並不想背叛皇帝,於是在其他人厲兵秣馬的時候,劉虞帶著自己治下的子民整飭農桑,安居樂業。然而,亂世之中,這樣的想法畢竟是難以長久的。

三國裡恪守君子之道的人,結果卻被公孫瓚一刀殺了,死時百姓痛哭

袁紹和董卓的戰爭爆發以後,董卓仗著漢獻帝在手,表現的肆無忌憚。在這種情況下,袁紹便將主意打到了劉虞的身上,他想要將劉虞作為傀儡皇帝,打著劉虞的旗號去逐鹿天下。

這對於劉虞來說似乎是一個非常誘人的條件。可是,劉虞義正言辭的拒絕了袁紹等人的要求,並且,還破口大罵他們沒有為人臣子的忠義之心。在得罪了袁紹以後,劉虞的處境自然就越發艱難,最終,被一點點打壓。

初平四年,劉虞自己糾合十萬人進攻公孫瓚。臨行前,從事程緒勸阻,被劉虞斬首。劉虞告訴士兵:“不要多傷人,只殺公孫瓚一個就行了。”結果,被公孫瓚吞併,他辛辛苦苦保護的幽州也拱手讓人,成了公孫瓚的戰利品。劉虞在北方很得人心,他死後,幽州及流亡至此的百姓都痛哭流涕。

三國裡恪守君子之道的人,結果卻被公孫瓚一刀殺了,死時百姓痛哭

劉虞死後,其舊部鮮于輔、齊周、鮮于銀推舉閻柔為烏桓司馬,與公孫瓚部將鄒丹戰於潞河之北,斬殺鄒丹等四千餘人。烏桓峭王及後與劉虞子劉和合袁紹兵於興平二年破公孫瓚於鮑丘,殺二萬餘人。

在這個風雲變化的亂世中,有人不擇手段,有人堅守底線。可惜,在這樣的時代中,堅守底線的往往會被那些不擇手段的小人所脅迫,甚至殺害,但是,這並不妨礙君子們留名青史。

參考資料:

『《後漢書·卷七十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三國演義》』